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智能ABC输入含有英文的中文的句子时,使用Ctrl+Space切换中英文输入状态十分麻烦。其实在智能ABC在输入拼音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输入英文,可以不必切换到英文方式。键入“v”再输入想输入的英文,按空格键输出就可以了,英文字母就会出现,“v”不会显现出来。比如输入”vabcdef”按空格,就会得到“abcdef”。另外同样的方法也可用与输入图形符号,只要输入“v1”—“v9”就可以输入GB-2312字符集1-9区各种符号。比如想输入  相似文献   

2.
在输入中文的过程中,可以用比较快捷的方式切换到英文输入状态。例如:在输入中文的过程中希望输入英文“internet”: 智能ABC:键入“v”,后面跟随着输入英文  相似文献   

3.
①MS -DOS窗口中汉字的输入与显示在Win98的MS -DOS窗口中 ,汉字的输入与显示是比较困难的 ,直接用Windows中提供的输入法无法输入汉字 ,且UCDOS也无法在窗口下使用 ,那该如何显示汉字呢?其实只需在DOS的提示符下输入Pdos95(如果是在开机直接进入的DOS系统 ,则需先进入C :\Windows目录下) ,回车即可启动中文环境。这时屏幕右下角会显示黄色的“Windows中文DOS方式” ,要切换到中文输入方式 ,只需同时按下“Ctrl +Space”键即可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要使用其它输入…  相似文献   

4.
邱永华 《电脑》1996,(1):54-54
倘若你正在使用FOXBASE或FOXPRO等数据库软件,为你的单位编写某个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要求操作人员登录大量的记录.当然,这些记录中既有中文,又有英文信息.使得操作人员在登录过程中,避免不了要频繁地切换中、英文输入状态(如在UCDOS下,按ALT+F5切换到五笔输入状态,按ALT+F6切换到英文输入状态).这种通过按某些组合键来切换输入状态的工作,看来事小,其实却给操作员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按键失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登录速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为了让操作人员专注于数据的登录,而不用过  相似文献   

5.
用紫光拼音的朋友常常在输入邮件地址时,感觉有 那么一点点不爽,因为紫光拼音中文状态下按 “Shift 2”,显示的是不常用的“◎”,只能切换到 英文状态才能输入“@”,如果能解决这个小问题,让 “◎”变“@”,我们日常的文字处理将更加舒心。  相似文献   

6.
阿花 《电脑爱好者》2010,(21):83-83
屏蔽不用的输入法 刚输入完中文,又要输入英文,来回切换要按好几次键?搜狗输入法提供“屏蔽输入法”(输入法设置→高级设置)的功能,屏蔽掉不常用的“智能英文”、“大写英文”,这样只在中文、数字、小写英文之间切换,可以节省两次按键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常我们要调整系统输入法的目的,无非是把自己最常用的中文输入法调到第一个,这样用快捷组合键“Ctrl+空格”或“Ctrl+shift”就能在英文输入状态下快速切换为中文输入法。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如果用修改注册表调整顺序的话,只是  相似文献   

8.
场景1:想在电脑上打出生僻字,只知道拼音,不能确认音调。场景2:习惯用拼音的网友,想搜索资料,得先将输入法切换至英文状态,输入网址后,再切换到拼音,输入中文后搜索,十分繁琐……其实搜索引擎就可以帮我们翻译拼音。比如,我们要搜索“电脑爱好者”的网站,就直接在百度中输入它的拼音“diannaoaihaozhe”,在输入栏下面,百度会自动给出“电脑爱好者”的中文,点击它即可(见图)。口齿不清 搜索帮忙!武汉@周强  相似文献   

9.
在网上聊天,输入文字可真让人头疼,五笔?不熟!偶得一输入法——拼音加加,用后感觉不错。 一、搞定英文和符号 如果在输入中文的过程中要夹杂英文字母,通常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嫌麻烦也可按大写键再输入,不过在网上普遍称这种行径为大喊大叫。使用拼音加加,输入英文只需要按一下回车键即可。然  相似文献   

10.
张庄 《福建电脑》1996,(3):46-47
在汉字操作系统中一般都是用 ALT+F1—F9这些组合键来实现汉字输入的切换,从一种输入方式到另一种输入方式都必须通过按下这些组合键才能实现它们间的转换,例如按 ALT+F2进入全拼输入方式,再按 ALT+F6又进入英文方式。这样在使用管理系统(MIS)时常常要进行键盘功能的切换。如果在程序中不加任何设置,则要输入汉字时必须先按下组合键后才能输入汉字,要退出汉字输入方式时还要再按下组合键才能进入中英文方式,这些操作无疑会给广大用户,特别是对管理人员带来许多的不便。如果我们能在编制程序时加入输入的自动切换,而无需人工干预就会给用户更多的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