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细菌浸出是镁质低品位铁镍硫化矿的潜在处理方案之一。针对该矿石浸出活性较低的问题,研究了硫酸预浸出和硫酸铵焙烧预浸出2种活化方案,并与细菌直接浸出(空白试验)做了比较。结果表明,2种活化方案都有利于金属回收,但硫酸铵焙烧预浸出方案的活化效果更优:浸出时间为8 d时,Ni、Cu和Mg的浸出率分别为90.2%、89.56%和61.19%,分别高于硫酸预浸出方案2.08%、12.2%和8.95%。矿石中的Mg主要在硫酸铵焙烧预浸出阶段进入溶液,细菌对Mg浸出的影响不大。XRD和能谱分析表明:浸出渣中Ni和Cu的残留量很低,Mg主要存在于难浸出的蛇纹石之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对钢包炉废渣中硫进行浸出去除,并分析其浸出机理和热力学影响因素。钢包炉废渣中的硫在水热浸出处理过程中是以S^2-形式进入浸出液中,与水离解出的H+结合先形成HS^-,而后进一步形成H2S,最终达到将废渣中硫浸出去除的目的。废渣中硫的水热浸出过程为吸热反应,△rH0=29570J/mol,标态下温度丁〉450K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提高温度有利于硫的浸出。影响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有温度和硫化氢分压。T〈850K时,硫的浸出主要受温度的影响;T〉850K时,硫的浸出主要受硫化氢分压的影响。本实验温度条件下,温度为浸出过程的主要热力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正交法,对碱浸提取碲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浸出温度、NaOH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对Te浸出率的影响.同时对最佳浸出工艺下主要杂质元素Si、Se、Cu的浸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温度、NaOH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对Te的浸出率无显著影响.碱浸提取碲的最佳浸出工艺为:浸出温度95℃,NaOH浓度3moL/L,液固比6∶1,浸出时间3h.此工艺条件下浸出液中Si、Se含量较高,进行后续碲的提取工艺前需除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卫星式浸出器的主要特点及在茶饼浸出油中的应用情况,基信要优势在于有利于提高浸出效果,降低粕残油。  相似文献   

5.
用络合法浸出废弃印刷线路板元器件中的金属银。主要研究了络合剂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浸出时间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废弃印刷线路板元器件中金属银的最佳浸出条件为: 络合剂浓度25 g/L, 氧化剂质量分数30 %, 反应时间2 h, 反应温度308 K, 浸出率达到80.95 %。  相似文献   

6.
模拟废物水泥窑共处置技术,实验室制取水泥熟料和混凝土块,参照欧盟SR003.1和EA NEN 7375,研究液固比对混凝土块中重金属Cr、Ni、As 浸出特性的影响.平衡浸出实验表明:Cr、Ni、As的浸出浓度与液固比无关;浸出总量为Cr>Ni>As,且随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加,这主要由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重金属化合物的溶解特性所决定.长期浸出实验表明:随液固比增大,重金属单位面积的浸出量增加,各浸出阶段重金属的浸出趋势不变;同一液固比,三种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为Cr>Ni>As,这与其在pH=10~12时的化合形态及溶解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充分回收利用冶金污泥中的有价金属,采用盐酸作为浸取剂浸出污泥中的重金属,并进行浸出工艺的优化.首先对污泥性质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烘干法测定冶金污泥的含水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试样中金属成分及质量分数,用X射线衍射仪对试样中各元素的物相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污泥含水率为75.88%;干污泥含铜和锌的质量分数分别是1.51%和1.71%;污泥矿物相中铜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锌主要以闪锌矿形式存在.然后采用盐酸作浸取剂,在单因素条件下进行浸出反应.研究了冶金污泥中铜、锌、镉、铅等重金属的浸出规律,并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盐酸浓度、液固比、粒径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盐酸浸出污泥中重金属最佳工艺参数:浸出温度为25℃,浸出时间为10 min,盐酸浓度为1mol/L,液固比为25∶1(mL/g),干污泥粒度小于150μm.在此条件下,铜、锌、镉、铅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84.4%、88.1%、98.8%、85.4%.盐酸浸出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对工业应用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含稀土氧化物的萤石为研究对象,利用浸出稀土氧化物过程中柠檬酸可以抑制萤石的溶解,达到使稀土和萤石分离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氟化钙被抑制的作用有明显的提高,当柠檬酸浓度增加到0.25mol·L^-1时氟化钙的溶出率比无柠檬酸时降低了73%,而稀土的浸出率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出过程机理为主要为柠檬酸与浸出的稀土形成配合物,使得稀土更容易被浸出.实验所得到的浸出条件是:盐酸浓度为3mol·L^-1,柠檬酸浓度为0.25mol·L^-1,液固比为10:1,浸出时间为1h,此条件下稀土氧化物的浸出率达到92.89%,而氟化钙的浸出率为13.6%.  相似文献   

9.
用络合法浸出废弃印刷线路板元器件中的金属银。主要研究了络合剂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浸出时间对浸出效果的影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废弃印刷线路板元器件中金属银的最佳浸出条件为:络合剂浓度25 g/L,氧化剂质量分数30%,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308 K,浸出率达到80.95%。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黄铜矿微生物浸出钝化作用和消除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认为黄铜矿生物浸出的钝化作用主要有黄钾铁矾、硫及其多聚物、金属缺陷型硫化物和它们协同作用等。要提高黄铜矿生物浸出效果,必须削弱和消除钝化作用,主要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复合法。但4种方法都还不成熟,要工业化应用,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提出从组合矿物对黄铜矿生物浸出钝化的影响开展研究工作,也许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大豆毛磷脂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脱除大豆毛磷脂中的油脂,得到精制的大豆磷脂;并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乙醇的加入量、流体流量和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CO2流量为30L/h,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磷脂含量可由25.54%提高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海洋采油平台外输泵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阐述了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ispPAC)在外输泵状态监测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分析了由ispPAC10器件构成的双二阶低通滤波器原理图及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孜然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用4倍于孜然重体积的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温度33℃,提取时间8 h,加热回流提取3次,孜然精油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紫草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草为提取底物,以左旋紫草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出醇提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0%,溶剂用量7倍,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1h,除杂剂浓度3%。本工艺稳定可行,紫草素提取率为97.78%,产品达到了制剂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甘草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甘草为原料,对甘草酸粗品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稀氨水提取甘草酸粗品的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并初步研究了甘草酸纯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红曲色素提取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乙醇为溶剂,红曲米为原料,提取红曲色素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红曲颗粒80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三级逆流提取的工艺路线,得到稳定性好的粉末细曲色素,其色价达10000u/g。  相似文献   

17.
国内桐饼浸出均采用6号溶剂,因6号溶剂含有硫,浸出桐油易异构化,从而影响了浸出桐油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项研究采用不含硫的溶剂对浸出工艺进行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脱脂小麦胚芽粉为研究对象,用热水、甲酸和乙醇浸提溶剂提取谷胱甘肽,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浸提溶剂的提取效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从脱脂小麦胚芽粉中提取谷胱甘肽的方法,最佳的浸提条件为:浸提时间12 min,料液比1∶9,浸提反应温度95℃,搅拌速度200 r/min.  相似文献   

19.
对H系列铋浸出剂进行了浸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系列铋浸出剂的浸出率比传统的FeCl3浸出剂的浸出率高出5 ̄8%,H-3浸出剂的药剂成本仅为FeCl3的药剂成本的58.79%。  相似文献   

20.
基于HTML的Web信息元数据提取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基于HTML的Web信息元数据提取技术的应用,包括扫描算法与Web信息元数据描述文档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