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清清 《山东化工》2009,38(2):25-28
利用自制的放大反应器扩大培养酱油曲霉可制备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最大可达99%以上。利用合成培养基、味精废水和米面废水扩大培养酱油曲霉制备出的微生物絮凝剂对染料废水应用研究表明,三种不同培养基培养酱油曲霉产生的絮凝剂对染料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并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低成本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以废水、废渣作为替代培养基.培养表实验室筛选出的经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TG—1絮凝剂产生菌。从多种废水、废渣中选出适合TG—l菌生长且对天然碱泥有良好絮凝效果的替代培养基——酱油渣培养基。产微生物絮凝剂的优化培养条件为:酱油渣含量为200g/L,初始PH值为8,摇床转速为160r/min.培养温度为30℃。替代培养基中外加蔗糖能够促进絮凝剂的产生,但絮凝率提高幅度不大,外加氘源不能促进絮凝剂的产生。向酱油渣培养基中添加K2HPO4能够促进絮凝剂的产生,絮凝率提高5%左右。生物絮凝剂的最高絮凝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在淀粉废水中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对于具有较好产生絮凝剂能力的NⅢ2菌进行最佳培养基的选择和影响絮凝剂絮凝能力的研究。实验表明,淀粉废水由于碳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菌最佳培养条件:COD为20000 mg/L,K2HPO为0.5 g/L,KH2PO4为0.2 g/L,(NH4)2SO4为0.2 g/L,NaCl为0.1 g/L,酵母膏为0.5 g/L,培养1 d。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含5 g高岭土水中投加20 mL微生物絮凝剂,助凝剂CaCl2为0.5 g/L,pH调至8,则絮凝率为90%以上。对实际废水的净化实验表明,该生物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尤其是对渭河河水处理效果最好,絮凝率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5.95%和89.15%。  相似文献   

4.
利用啤酒废水培养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艳  乔福珍  孟丽丽 《应用化工》2009,38(11):1564-1567
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对其进行筛选并纯化得到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M3。以啤酒废水为廉价培养基,对絮凝剂产生菌M3进行培养,考察外加碳源、氮源、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絮凝剂产生菌絮凝效果的影响。得出了M3的最佳培养条件:直接利用啤酒废水,无需另外添加碳源和氮源,只需添加0.5%的KH2PO4,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5,培养时间为48 h,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此条件下所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絮凝率高达93.5%。  相似文献   

5.
高活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靛蓝印染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筛选到的絮凝剂产生菌中构建出比单一菌群产生更高活性絮凝剂的复合菌群--复合1(BAFRT4 CYGS1).为降低培养成本,接种复合1至啤酒废水培养基中,产生了絮凝活性为96.8%的微生物絮凝剂(MBF).所产MBF对靛蓝印染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最高分别达79.2%和87.6%.研究了复合1所产MBF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处理靛蓝印染废水的絮凝过程,并得出了MBF去除CODCr和脱色的经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净化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用GCI培养基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微生物,实验研究证实了微生物絮凝剂对于多种废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从PMBF和CSMBF对于高岭土悬浊液及土壤悬浊液的净化效果来看,流体发酵培养后离心与否对张结果并无明显影响,0这以絮凝剂在工业应用中对减少投资及絮凝剂制备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将传统的无机絮凝剂与微生物絮凝剂配合使用,不仅获得了更好的净化效果,而且可大大降低絮凝剂的总  相似文献   

7.
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对其进行筛选并纯化,得到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M1和M2.以啤酒废水为廉价培养基,对这2株菌的复合菌(M1-2)进行培养,考察各种因素对复合菌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1-2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直接利用啤酒废水,不另外添加碳源和氮源,只需添加质量分数O.5%的KH2PO4;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8.5,培养时间48h,摇床转速为160r·min-1.在此条件下所产生的絮凝剂对质量浓度为50g·L-1的高岭土悬液絮凝率可达95.0%,说明啤酒废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作为培养基为絮凝剂产生菌M1-2种提供丰富的碳源和氮源,从而可降低培养成本.  相似文献   

8.
从广西大学食用菌废弃物土样中分离出7株絮凝剂产生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经过初筛与复筛,得到1株絮凝剂高产菌F00,初步确定属曲霉属(Aspergillus),对其产生絮凝剂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富营养化湖水进行絮凝实验。确定F00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蔗糖100g,尿素1 g,MgSO4·7H2O 0.5 g,KCl 0.15 g,KH2PO40.08 g,ZnSO4·7H2O 0.01 g,MnSO4·H2O 0.02 g,蒸馏水1000 mL,初始pH值6.5;最佳培养温度为30℃、通气量为80 r·min^-1,F00发酵培养72 h絮凝率最大达到72%。用体积分数2%的F00发酵上清液处理富营养化湖水,10 min后,湖水的澄清度提高70%(OD653去除率达70%),固形物去除率达62%。  相似文献   

9.
从淤泥中分离到了一株絮凝剂新型产生菌AY11,初步鉴定为德克斯氏菌属。该菌能以廉价的蔗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发酵1d生产高效絮凝剂,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6.08%(投加量为2%)。在pH值6~12,温度20~80℃范围内该絮凝剂均可获得较佳的絮凝效果。AY11所产絮凝剂对城市生活污水、日用化工厂废水、染料废水等多种废水均有很好的净化、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在淀粉废水中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对于具有较好产生絮凝剂能力的NⅢ2菌进行最佳培养基的择和影响絮凝剂絮凝能力的研究。实验表明,淀粉废水由于碳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从某印染废水处理系统二级沉淀池污泥中筛选得到菌株C-6,其发酵产生的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高且稳定,对高岭土、蒙脱土、活性炭和泥浆4种悬液的絮凝率分别达95.31%、93.49%、89.89%、93.49%。经形态学鉴定,该菌种可初步确定为黑曲霉。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酵母粉+尿素为氮源,初始p H值为7.0,接种量为2%,培养温度为35℃,以150 r/min的转速振荡培养52 h,菌株质量浓度可达4.803 g/L,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率增至98.61%。扫描电镜显示分散的高岭土颗粒经絮凝产生的絮体大而密实,可快速沉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六硝基芪生产废水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驯化培养得到降解六硝基芪生产废水的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絮凝活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微生物絮凝剂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絮凝剂投加量、水样pH值、助凝剂CaCl2溶液投加量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8,絮凝剂投加量为5mL,CaCl2溶液投加量为5m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68.21%。通过比较,微生物絮凝剂MBF SY-6处理六硝基芪生产废水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絮凝剂M-25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高效絮凝剂产生菌M-25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处理酱油废水,处理结果与Al2(SO4)3,和PAM的处理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M-25单独处理酱油废水的效果优于Al2(SO4)3,与PAM效果接近,而且,所需沉降时间最短,仅为30min。M-25与Al2(SO4)3,复配后,可提高处理效率,絮凝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77.2%和79.8%。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高岭土悬浊液在不加入微生物絮凝剂,只加入含Ca2+的各种化合物的溶液及含PO43-的各种盐溶液的絮凝沉淀实验,以探讨在微生物絮凝剂研究中Ca2+作为助凝剂,PO43-为发酵培养液的情况下,Ca2+、PO43-共存时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的影响.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Ca2+及PO43-的共存反应对高岭土悬浊液产生的絮凝率均超过88%,且絮凝率随pH的升高而增大.废水絮凝实验表明,Ca2+及PO43-的共存反应对泥浆废水、碳素墨水、生活废水的絮凝率均超过77%,但对富氧化塘废水、造纸废水的絮凝率则均<54%,且絮体物性较差.可见在特定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对某些废水的絮凝可能是以絮凝剂中无机离子的絮凝作用为主.最后对两种离子共存的絮凝反应原理做了一个推论,得出Ca2+PO43-共存形成的多核聚合物是使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沉淀的化学成因.  相似文献   

15.
商连  古仪方  黄韬 《应用化工》2014,(7):1200-1203,1207
以聚丙烯酰胺为主链,接枝二乙胺,合成叔胺型絮凝剂(改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絮凝剂以及反应物的浓度、pH值、沉降时间对COD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性絮凝剂用量为2.5 mL/L、pH值为6、水利条件为快速搅拌(180 r/min)4 min、慢速搅拌(90 r/min)10 min,高岭土投入量为7.5 g/L以及絮凝沉降时间为30 min的最佳絮凝条件下,改性絮凝剂对含油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80.2%,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产絮凝剂菌B-12,并鉴定其归属于假单胞菌属。此菌产生的复合生物絮凝剂BF-12为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氨基己糖。采用此复合生物絮凝剂对褐藻胶生产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絮凝剂投加量、温度、助凝剂投加量、pH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BF-12絮凝的最适条件为:絮凝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50 mg/L,温度为45℃,Ca2+浓度为0.04 mol/L,pH为8。在此条件下其对褐藻胶生产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Cr、BOD5、SS、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4.96%、96.10%、82.28%、81.53%。  相似文献   

1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命名为C4-3,对其絮凝活性及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4-3的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在絮凝剂投加量为1 mL·(100mL)、1%CaCl2助凝剂投加量为1~6 mL、pH值为8.0~11.0的絮凝条件下,C4-3对1~7 g·L-1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废水...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产高效絮凝剂微生物AspergillusM-25,利用其发酵液进行絮凝特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该絮凝剂对250μm,4g/L,pH为7的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97%;(2)菌株M-25产生的活性成分95%存在于上清液中,只有约5%存在于洗涤后的菌细胞中,未接种的培养液中不含絮凝成分;⑶影响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絮凝剂的投加量,高岭土悬浊液的pH、浊度、粒度以及金属离子的添加;⑷利用该生物絮凝剂处理活性炭粉末溶液和土壤悬浊液,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显示了絮凝范围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