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风洞翼型天平校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多分量风洞特殊翼型测力天平校准的要求,文中开展了校准加载装置的优化设计与校准方法研究,解决了加载装置初始精密定位、载荷精确加载、力的准确传递与加载方案优化、数据分析处理及精准度计算等多项关键技术。介绍了自行设计的专用校准加载装置,并利用其完成了一台多分量特殊翼型测力天平的校准。提出了针对特殊翼型天平校准中的单元加载、交叉加载、综合加载等校准与数据处理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获得的天平公式能够正确模拟和满足风洞实验模型的实际工作状态要求,实验数据可靠,实验精准度高。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基于测微准直的CG-01风洞应变天平体轴系校准系统加载头定位原理,介绍了体轴系校准系统加载头快速定位设计方案、精度指标、加载头调试步骤。提出了实现精确空间定位的初始定位方法与快速定位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应用快速定位方法完成了多台天平的校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验和考核新的六自由度体轴系校准系统的测试精度,研制了一台高精度的六分量应变天平。文中主要介绍了天平的结构型式、设计应变、静动态校准等。该天平在国内4个单位不同轴系的校准设备上进行了校准,校准精准度结果优于GJB 2244-94规定的指标要求,同时进行了动态性能考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天平性能优良,能够满足天平校准系统精度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4.
天平自动校准架复位测量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平自动校准架复位测量系统的原理进行阐述,推导出该系统的线阵CCD测量激光线光斑的位移数据,其关键技术包括系统的数学建模、精度分析等方面。然后再对其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评估。分析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测量、维护便捷,能成功运用于风洞天平自动校准架。  相似文献   

5.
针对战术导弹风洞试验模型滚转力矩分量载荷相对于其它分量载荷是一个小量的特点,文中开展了战术导弹模型微量滚转力矩天平总体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灵敏度设计、安全限位设计、干涉分析及固有频率计算等研究,并应用其研究成果完成了一台微量滚转力矩天平的研制,给出了天平静态校准结果。校准结果表明,天平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低速风洞应变天平工作效率,提出一种直接单分量加载判断天平通道极性的方法。通过对单分量 加载结果进行估计,筛选不同通道极性组合时的天平计算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判断天平通 道极性,并且不依靠经验,支持自动化程序化运行;对加载精度要求较低,容易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中针对战术导弹模型动态气动特性风洞实验对微量滚转力矩测量提出的特殊要求,开展了动态气动特性风洞实验微量滚转力矩测量技术研究,成功地研制了一台五分量高灵敏度高精度微量滚转力矩动导天平,并完成了动导天平的静态校准、风洞实验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天平设计灵敏度合理,抗干扰能力强,实验精度高,满足战术导弹模型动态气动特性风洞实验微量滚转力矩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型四分量片式铰链力矩天平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试验模型和天平结构等条件限制,目前高速风洞片式铰链力矩天平精准度不高,而且难以实现轴向力测量,影响试验数据质量。针对该问题,设计了多柱梁对称元件结构以及新型组合式电桥方案,研制出一种可以有效测量轴向力的四分量片式铰链力矩天平,并成功应用于某飞机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力试验。校准数据以及试验结果表明,该天平精准度优于常规片式结构三分量片式天平,能有效提高试验数据质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推力校准的需要,设计了推力校准测控系统。根据负反馈比例控制原理设计了电液伺服系统的闭环控制器,实现了标准力的闭环自动加载和控制,为推力校准提供了高稳定性、高精度的标准力。基于Labview8.6设计的测控软件并结合RS485通讯方式,实现了自动或手动推力校准以及校准过程的远程控制。校准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可以快速地进行手动或自动推力校准,且校准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好,完全满足推力校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传统飞机平显校靶误差大、耗时较长且操作繁琐的不足,提出了不改变飞机姿态,只需调整姿态靶架平显综合靶标校靶设备的设计方案。对综合靶标校靶设备平显校靶的原理、技术方案进行论证,确定了综合靶标校靶设备的基本构架和姿态靶架的升降、俯仰、滚转、平移等参数,研制了原理样机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综合靶标校靶设备提高了飞机平显校靶的精度,简化了飞机平显校靶过程,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其设计完全满足飞机平显校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车载捷联惯导系统在行驶条件下的初始对准,提高车载武器系统的机动能力,提出一种里程计辅 助的捷联惯导系统行进间自主式对准方法。通过推导载体坐标系下的速度积分方程,利用姿态矩阵的链式法则,将 惯导初始对准转化为初始姿态的最优确定问题,进而采用 QUEST 算法求取初始姿态矩阵,并给出了算法的离散化递 推模型,实现了导航前一刻的行进间自主对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无需任何先验姿态信息的条件下,能实现 捷联惯导系统的行进间快速高精度对准。  相似文献   

12.
为使发射药自动称装设备满足高精度、快进且经济的要求,引入在制药行业内应用时期较早、技术成熟的电子颗粒计数机作为发射药精加药,配合效率较高的皮带秤作为粗称药的方式,组合成一种高效、高精度、高兼容性的发射药称装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提升称装药机的效率和精度,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化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2,4-二硝基苯甲醚(DNAN)基高固含量熔铸炸药(20%DNAN/15%HMX/32.5%NTO/31%Al/1.5% 功能助剂,固含量78.5%)的动态力学性能,对其进行分析。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及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对DNAN 基熔铸炸药样品进行准静态与动态加载,获取炸药样品在准静态加载与动态加载条件 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依据应力应变曲线,标定炸药的Maxwell 模型参数,并通过数值仿真对模型及标定参数进行验 证。验证结果表明:DNAN 基熔铸炸药失效应变低于1.6%,脆性大,随着加载应变率增大,材料失效应力随之增加, 机械响应应变率相关;Maxwell 模型标定参数准确,能较好地反映炸药在不同应变率加载下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高速旋转飞行弹丸外弹道表面温度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俊  刘荣忠  郭锐  邱荷  刘萌萌 《兵工学报》2013,34(4):425-430
为了获得弹丸表面在高速旋转飞行状态下的温度特性,基于其六自由度(6-DOF) 刚体弹道模型,应用节点热网络法,建立了热流平衡方程组。在气动加热的计算中,利用绕流圆柱换热理论考虑了弹丸旋转产生的影响,通过与弹道模型联立求解,得到了受弹道诸元和气流物性所控制的表面温度场分布。分析了弹丸的发射速度、初始转速、发射角以及气流温度对其平均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弹丸表面温度随发射速度增加而非线性增加;温度梯度与距弹头的距离呈反比;初始转速越高,峰值温度和温度变化率越大;来流气温越高、发射角越小,平均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安伟光  顾永维  安海 《兵工学报》2008,29(7):824-828
针对有初偏心的水下高速运动弹性体的抗弯稳定性问题,建立了一个简化的力学模型。基于小挠度下杆所承受载荷的微分方程,确定了水下高速运动弹性体的弯曲失稳的临界载荷,得到了临界载荷与初始偏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可靠性指标和失效概率。最后,通过算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丁涛 《兵工自动化》2014,33(1):63-67
针对传统光电设备误差较大的问题,基于捷联式光电设备,提出了地面静基座校准和空中动态校准2种标定方法。地面静基座校准法根据特定位置靶标的观测数据及空间变换关系,推导了广角光电系统的等效测量关系;空中动态校准法利用主子惯导传递对准后的姿态阵推导。仿真结果证明:地面静基座标定方法精度高于空中动态校准方法,而空中动态校准则计算简单,校准方便。这2种标定方法都适用于平台式光电设备,可改善其简单标定精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复杂条件下狙击手校正速度慢和对环境判断不准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动校正瞄准点的瞄准镜装置。将各类传感器集成到瞄准装置中,探测影响弹道轨迹的参数,由弹道解算算法算出弹丸的初始偏移量,以偏移量为输入参数反向求解枪支调整的射角,进一步解算调整射角后的弹着点坐标,与目标位置进行对比,通过寻优分割法修正射角直到射击精度满足要求,校正后的瞄准点以十字或光点形式投影在瞄准镜上。仿真对比表明,自动校正系统与实际校正结果吻合,使用该方法能快速实现精确校准,为新一代狙击步枪瞄准设备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弹载惯性测量装置(IMU)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系统误差源,建立了对应的系统误差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技术,设计了IMU/GPS组合导航系统的动基座对准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初始误差较大、弹体高速旋转的条件下,经过360 s的动基座对准,三个姿态角误差可降至10″以下,同时位置和速度误差得到修正,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型导弹装备中X波段信标源、照射射频参数测试仪、C波段射频信号转发机以及直波信号源等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需求,以"通用硬件+校准软件+标准总线"的组合形式,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研制了该型导弹装备中射频类非标准设备校准装置,编写了校准规范,形成了综合性、多参数、机动化的射频专用设备现场校准能力,解决了该型导弹装备专用测试设备无法校准的难题,为提高部队核心计量保障能力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