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严重非均质油藏随开发时间延长,层间干扰越来越严重,需要对开发层系进行调整重组.根据油藏动、静态资料,对胡7南沙三中严重非均质油藏储层渗透率、极差分布进行分析,设计长岩芯水驱油实验,利用实验确定不同渗透率岩芯动用规律;在实验基础上利用修正的数值模拟模型进行多层联合水驱动用条件下分层动用规律研究;提出用综合影响因子来反映非均质性对低渗透层动用特征、驱替效果的定量影响程度;找出不同渗透层组合的合理界限,以指导此类严重非均质油藏开发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组合模型,研究了鄂尔多斯长8储层非均质性对储层驱油效率的影响,认为组合试验中不同渗透率岩心进水量差别非常大,高渗岩心不但进水量比低渗岩心大的多,而且进水量的增长速度也比低渗岩心快,这说明,在油层合注开采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高渗层段由于大量水的冲刷,使水相渗透率逐渐提高,水窜程度加重,而低渗层段进水量增长缓慢,水驱效果难以得到改善.组合试验还发现高渗岩心驱油效率高于其单独试验的驱油效率,而低渗岩心的驱油效率低于其单独试验的驱油效率,且高渗岩心进水量的增量明显大于低渗岩心,说明现场高低渗透率层合注开采时,必然是好油藏驱油效率高,水驱动用程度大,差油藏驱油效率低,水驱动用程度小,一旦在高渗层形成水窜条带,将很难进一步提高水驱效率,因此应尽量控制注水层位的渗透率级差程度,或分层注水,以降低水驱的非均质程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注气段塞大小不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也不同的问题,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鄯善低渗油藏水驱后烃气连续驱以及水驱后注0.3HCPV、0.6HCPV烃气后再水驱三种注气段塞大小提高驱油效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注0.3HCPV烃气再水驱气突破时间相对稍早,而水驱后连续注气与水驱后注0.6HCPV烃气再水驱气突破时间较接近;水驱后连续注气气油比远高于水驱后注0.3HCPV、0.6HCP、,烃气再水驱的情况,而注0.6HCPV烃气再水驱的气油比又高于仅注0.3HCPV烃气再水驱;水驱后注0.3HCPV、0.6HCPV段塞烃气后再水驱时分别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6.41%和13.61%,水驱后连续注烃气可在0.6HcPv注气量基础上驱油效率增加0.79%,增幅不大,说明注入0.6HCPV是合适的注入量.  相似文献   

4.
从微观孔隙结构出发,将微观孔隙网络模型和宏观数值模拟模型有机结合,求取低速非线性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在多层长岩心水驱油实验基础上,对实验结果分别进行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拟合,结果显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拟合结果更好.选择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型给出的网格压力、饱和度数据进行水驱油渗流场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中低渗层的压力、含油饱和度分布随注入速度的提高分别有所提高和降低,且高渗层变化均不明显;不同工作制度下低渗层压力变化很大,提高驱替速度时低渗层的压力会在高渗层开时下降,而关闭高渗层会大幅增加低渗层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英东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在室内开展细管实验和长岩芯驱替实验,确定注气开发的最小混相压力及不同注入开发方式下的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英东油田注气开发方式应为非混相驱;直接气驱、气水交替驱和水驱后气水交替驱这3种不同的注气开发方案中,气水交替驱的驱油效率最高,可达到58.41%。  相似文献   

6.
直井与水平井的联合井网是油田水平井开发模式之一.采用联合井网开发,存在水驱不均匀、驱油效率较低而剩余油分布不清等问题.根据相似性原理,设计制作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储层水驱实验平板模型,模拟渤海湾盆地某油藏的地质条件和联合井网模式,进行水驱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均质储层相比,非均质储层见水较早,但其最终采出程度和平均驱...  相似文献   

7.
巨厚古潜山油藏水平井开发可行性及合理注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巨厚古潜山油藏水平井开发可行性及合理注水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巨厚古潜山油藏裂缝溶洞发育,采用水平井开发能够获得较高的产能;采用底部注水时,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及重力作用,上部生产层注水难以受效,采用逐层上返注水方式能使注入水均匀向上推进,获得较高的水驱采收率,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强水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水敏油藏采用注水方式开发,存在注水困难,易对储层造成伤害等问题.而采用注气驱的方法开发水敏油藏,既能避免对储层造成伤害,同时又可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另外采用CO2驱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细管实验表明,CO2和液化气+天然气段塞在地层条件都能与原油混相,可以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长岩心实验的研究证明,水驱造成了岩心渗透率明显下降,岩心渗流能力伤害严重,注入水最终无法注入.而注气驱的增产效果远远好于水驱,同时可有效地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9.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非砂岩油气资源丰富,油藏具有单层厚度薄、纵向层数多、累积厚度大、油层连片性强、分布范围广的特点.试油试采表明,潜江凹陷盐间非砂岩油藏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盐间非砂岩油井普遍产量递减迅速.要适当控制开采速度,合理利用天然能量,采取有效增产措施提高最终采收率.对江汉油田王平1井区和王北11-5井区盐间非砂岩地层开展了水敏和气敏等储层伤害因素室内实验评价,并分别选用水和氮气作为注入介质进行岩芯驱替实验.通过对比分析敏感性实验和岩芯驱替实验结果,提出针对该盐间非砂岩油藏不同区块的合理开采方式,即王平1井区储层注水有助于改善渗流通道从而改造储层,而王北11-5井区存在强水敏性,适宜通过注氮气进行开采.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锦16块实施二元复合驱以来,仍存在部分注入井单层吸液量过大,使注入液在各层中的推进速度不一致,从而导致相应的采油井聚合物质量浓度上升较快的问题。通过室内驱替实验,采用均质岩心和非均质岩心,对比不同段塞组合的等流度二元驱驱油方法在非均质岩心上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聚合物用量和总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条件下,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上等流度驱油方法比常规单段塞驱油方法化学驱采出程度高出3.54%;多段塞等流度驱油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中、低渗层分流率,降低高渗层分流率。因此,合理段塞组合等流度二元驱油方法可有效提高高渗透非均质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