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的方法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测井资料层序识别是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之一。在测井曲线上 ,准层序、体系域和层序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准层序界面表现为测井值、岩层厚度或岩性发生了突变。体系域的识别取决于准层序的叠加样式 ,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 ,盆底扇以光滑柱形显示 ,上下界面处测井曲线发生突变 ;斜坡扇以齿状卵形显示 ,前积复合体以齿状漏斗形显示 ,水进体系域以齿状钟形为特征 ,高水位体系域以柱形 漏斗形为特征。在地层倾角矢量图上 ,低水位体系域以乱模式显示 ,水进体系域以红模式显示 ,高水位体系域以绿 蓝模式显示。密集段以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高U、Th、K记数率和小倾角绿模式为特征。层序界面在地层倾角矢量图上表现为能够确定为不连续面的乱或断模式 ,以及低的U、Th、K记数率。针对在测井曲线上层序识别的多解性、层序级别划分的不一致性以及离开井眼范围的推测性 ,提出多种资料的有效结合 ,特别是同地震资料及高分辨率古生物资料的结合 ,是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有效方法。以东海某箕状凹陷的一口井为例 ,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露头、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即三级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界面、准层序界面、岩层组界面和岩层界面。以常规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层序界面响应特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各级层序地层界面的测井资料识别标准和方法,包括常规测井曲线识别模式、长窗长处理倾角资料识别模式、倾角测井原始电导率曲线识别模式和精细倾角处理资料识别模式等。应用上述各类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的模式和方法,对全区各井进行了多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对比,识别出了5级界面,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1个准层序组、2个准层序(砂层组)、12个岩层组(小层)和50个岩层(单砂体),建立了东河砂岩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3.
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在白驹凹陷古近系共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工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5个Ⅲ级层序,并认为Ⅲ级层序SQ1-SQ4、SQ5分别与盆地坳陷-断陷阶段和强烈断陷阶段相对应。运用等时对比理论和技术方法,建立了白驹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详细地讨论了古近系Ⅲ级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认为低水位及晚期高水位体系域为有利储层的发育位置,湖侵体系域及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则为烃源岩和盖层的发育位置,之间相互组合形成了3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下生储盖组合为白驹凹陷古近系最好的一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地质露头剖面、地球物理、钻井等资料,分析了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史、构造层序特征、油气地质条件,得出以下认识: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划分为早侏罗世断陷、中侏罗世拗陷和晚侏罗世萎缩三大阶段;在侏罗系中共识别出5个重要层序界面(包括2个一级、1个二级和2个三级层序界面),并将侏罗系划分为1个一级、2个二级和4个三级层序,其中2个二级层序界面对应早侏罗世断陷期、中侏罗世拗陷期和晚侏罗世萎缩期的转换构造运动界面。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是盆地烃源岩发育的主要时期,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中侏罗统杨叶组暗色泥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康苏组暗色泥岩属于较差的气源岩。侏罗系内幕的砂岩及砂砾岩与其上覆的泥岩、煤系地层构成主要的储盖组合。因此瓦石峡凹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奥里诺科重油带M区块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确定了不同资料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分析了不同级别旋回的特征。将研究区主要目的层Morichal段分为3个Ⅲ级层序,7个Ⅳ级层序和13个Ⅴ级层序。通过单井岩心描述、连井测井对比和地震大范围横向约束对比,建立了研究区Morichal段的层序地层格架,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油藏精细描述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渤中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构造发育史和沉积特征,渤中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及9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为区域不整合面,三级层序界面在凹陷不同部位分别为局部不整合面、顶超面、下超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根据边界断层和古地貌特征,渤中凹陷斜坡带层序构型分为陡坡型、缓坡型、断阶型,分别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构造演化阶段性、边界断层、斜坡带古地貌是控制渤中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和层序构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运用Vail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针对中国南海A盆地深水区古近系B组地层地震资料品质差,无井资料、断层复杂、高温高压造成地层破碎导致层序界面不明显等困难,综合浅水区井资料和深水区地震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相互验证的方法,识别出SB0,SB1,SB2,SB3,SB4等5个层序界面,将B组自下而上划分为SⅠ,SⅡ,SⅢ,SⅣ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各层序界面和层序厚度在盆地和凹陷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形成这种特征的地质要素主要是差异沉降作用、局部隆升剥蚀作用以及盆地断陷作用等。发育在层序界面附近的低位体系域的斜坡扇、盆底扇和高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等是隐蔽油气藏的发育区和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砂体反演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是油田勘探的薄弱地区,也是油田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通过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 在南阳凹陷边界断裂上利用地震资料及测井约束反演寻找小型砂体并刻画其特征,为下一步的勘探指明了方向。该地质与地球物理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指导南阳凹陷以及中国东部其它相似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起步较晚,全区连片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程度较低。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根据岩心、测井、录井识别出最大洪泛面及具有暴露标志、各种冲刷面、进积到退积的转换面为标志的超长期、长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在钻井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制作地震合成记录,识别地震层序界面,划分地震层序。研究结果:侏罗系三工河组-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划分出3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Ⅱ级层序)、7个长期基准面旋回(Ⅲ级层序)和1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Ⅳ级层序),在井震约束下建立了石南地区研究层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格架。  相似文献   

10.
地层的沉积旋回特征在地球物理资料中有一定的响应,通过频谱分析的方法能将这些特征有效地显示出来。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手段来识别不同沉积旋回,进而识别准层序旋回。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76块沙四段上亚段的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频谱分析方法划分出Cu—Fu,Cu—Cu和Fu—Fu型3种准层序模式并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频谱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准层序划分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期湖盆类型为陆相断陷盆地这一特点,采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确定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将研究区孔店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通过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建立了古近系孔店组的等时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实现了孔南地区的层序地层对比。最后分析了孔南地区孔店组的生储盖组合模式以及油气分布规律,为孔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济阳坳陷深层油气勘探的地质构造问题,我们综合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重新厘定了深层构造层序。研究认为,济阳坳陷深层(古生界至沙四段)可划分为6个构造层序,即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中—下侏罗统、上侏罗—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Ek—Es4)。它们反映了以下深层构造事件: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O)和构造抬升作用;克拉通坳陷的海陆交互相沉积(C—P)和印支期的挤压造山运动;板内造山后中小型坳陷盆地沉积(J1-2)和燕山早期挤压运动;中小型走滑断陷盆地沉积(J3—K1)和燕山中期裂陷作用;残余盆地沉积(K2)和燕山晚期构造挤压收缩变形作用;断陷盆地沉积(Ek—Es4)和沙四后期构造变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研究塔里木盆地域地质构造条件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石炭系生油岩的分布范围、母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及成熟状况,同时结合塔里木盆地近年勘探中取得突破的5套盖组合情况,认为阿瓦提凹陷主要存在P1h-P2s,C-P1x两套储盖组合。而阿瓦提凹陷中的阿南断鼻构造带面积大、是凹中隆起,构造带上断背斜、断鼻构造发育、并且储油层与生油层间有断层勾通,容量捕获和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阿南斜坡区虽然局部构造不发育,但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也容易捕获和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从而得出了阿南断鼻构造带和阿南斜坡区均是阿瓦提凹陷下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为该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泌阳凹陷为一陆相断陷湖盆,运用T-R旋回原理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地层进行层序划分,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T)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以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将核三段划分为一个T-R旋回(相当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Ⅱ级层序)和3个次级T-R旋回。识别出扇三角洲、远(近)源三角洲、水下扇及浅湖、深湖-半深湖等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弄清不同体系域中沉积体系的发育规模及其展布有明显的差异,总结出泌阳凹陷T-R旋回沉积层序模式,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丘东洼陷侏罗系水西沟地震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水西沟群地层内部的上超、下超、顶超和削截等接触关系研究基础上,对地震地层的界面进行识别,层序界面之下多表现为削截,之上多表现为上超,湖泛面之上多表现为下超.在水西沟群中共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3个湖泛面.在此基础上,首次将研究区水西沟群划分为6个地震层序,并详细阐述了各层序内部的地震反射特征,对下一步吐哈盆地精细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可识别出三个层序(S4、S5和S6),除S6顶界为沉积间断面(即陆上暴露面)外,其它层序界面皆为沉积相不连续面,测井曲线上显示电性突变特征.在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剖面上可清晰地见到层序界面之下的局部削截现象,层序界面之上的上超现象亦较为普遍.所划三个层序不仅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上有显著的识别标志,而且它们在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特征上,亦有明显反映.  相似文献   

17.
陆相断陷湖盆中层序边界是由于沉积物表面高出沉积基准面或盆地基准面、沉积物发生剥蚀或无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其产生机理主要有边界断层停止活动、断块翘倾活动、湖盆整体抬升和湖平面下降。层序边界在地震特征上、测井曲线上、钻井剖面中的岩性、岩相特征、古生物组合、微量元素的变化上均有明显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中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8.
详细分析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的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解释剖面.将绥滨坳陷中生界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其中二级层序底部的三级层序发育低位体系域,其余不发育低位体系域.平衡剖面和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结果表明,绥滨坳陷中生界三级以上层序主要受构造控制,米兰科维奇旋回只对高频层序(体系域)有控制作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绥滨坳陷中生界二级层序地层模式,该模式具有典型的三分性:早期的盆地充填(低位体系域),中期的盆地扩展(水进体系域)和晚期的盆地萎缩(高位体系域).并指出,二级层序发育的低位体系域上覆的水进体系域可以作为很好的封盖层,同时又可能是烃源岩,因而低位体系域应成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图9表1参9  相似文献   

19.
岩相及其组合有规律地分布于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数据综合分析,基于T(湖进)-R(湖退)层序划分方法,系统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陆相断陷湖盆关键层序界面特征、变化形式、构成样式及分布模式,总结出沙三下亚段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沙三下亚段关键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区域性的最大湖泛面和层序界面;②层序变化形式主要有向上变浅的R半旋回、向上变深的T半旋回和稳定旋回3种,层序单元构成可归为3种类型,分别为快升慢降型、慢升快降型和均一型;③沙三下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对应早期湖进体系域(早期LTST)、晚期湖进体系域(晚期LTST)、早期湖退体系域(早期LRST)和晚期湖退体系域(晚期LRST),四级层序和划分的五级层序单元具有全区的可对比性和完整性;④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湖平面在总体快升慢降的背景下,主要经历4个变化阶段——早期LTST的快速上升阶段、晚期LTST的缓慢上升阶段、早期LRST的缓慢下降阶段及晚期LRST的下降阶段。层序演化过程中,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造成层序格架内岩相及其组合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