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  李然 《华中建筑》2015,(3):48-53
该文以特拉尼理性主义设计为出发点,结合特拉尼的人生经历、建筑思潮及时代背景,追溯法西斯宫创作的构思来源,并根据最终方案确定整个修改历程,运用形式推导与生成的方法结合透明性对法西斯宫进行解读。探寻理性控制下空间与流线、建筑与环境、统一与差异背后蕴藏的几何关系,推敲建筑形体及建筑内外每一细节的生成依据,剖析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的完美结合,以期完整还原法西斯宫的设计过程,探索特拉尼用传统和现代构筑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传统建筑:一种符号学视角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祥 《建筑师》2005,(4):32-39
本文从西方20世纪流行的符号学概念,特别是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概念出发,在对符号学一般性定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中西方建筑思想中一些基本观点纳入其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中西传统建筑在基本出发点上的一些差异。西方古典建筑将“美观”作为基本目标,并将着眼点落在建筑之形式及形式美的艺术性探索上,而中国传统建筑将具有实用性质的“空间”及具有“意义”内涵的礼制规则作为基本目标,从而将建筑的着眼点落在建筑之空间、体量与装饰的等级差别(度)上。这一基本分析,标识了中西传统建筑的一个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3.
郭宁  杨易栋 《华中建筑》2006,24(7):46-48
形体的变异是当今建筑创作中的一种普通手法,往往能带给建筑空间某种独特性,通过这种方式来营造一种氛围,是文化建筑设计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该文以义乌市图书馆档案馆合建工程设计为例,对塑造符合场所精神的建筑空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设计以“里应外合”作为设计概念,将丰富变化的墙体作为主要建筑元素,通过它串联建筑形体.建筑形体采用自由而丰富的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 建筑基地选在重庆,基地存在丰富的高差变化,建筑沿山体错落摆放,通过室外楼梯和室内高差变化,产生丰富的建筑室内空间和外部空间.这种建筑空间是对基地和当地文化的一种表达. 建筑室外空间通过墙体引导和限定,曲折的墙体起到限定空间和框景等的作用,同时建筑形体与墙体进行穿插组合,使室内外形成连续而丰富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在造建筑工作室以推己及人的体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处,希望在工作里保持一种慢工出细活的状态,保有对传统的感情,将人们生活的愿望进行细致而耐心的梳理,使之成为扎实的创造,成为指向美的建筑语言。最近再读李承宽的有机住宅,还是很想看看他作为先驱者,结合自然与几何、园林与新建筑的方式。李承宽的语言是不易读的,缘于建筑形体的复杂、空间意图的暖昧、谱系继承的综合。在按图索骥查阅资料的过程里,也会发现他的作品与夏  相似文献   

6.
单体建筑的群化构成城市的形体环境,围合城市的空间。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单体建筑作为城市的形体环境基本因素,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的默契;城市设计对单体建筑起着群体控制作用,单体建筑直接展现城市设计综合成果;协调好城市设计与单体建筑之间的整合关系,对今天、未来的城市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界面——从城市空间环境看建筑形态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鹏举 《新建筑》1997,(1):9-12
“界面”是从城市形体环境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特殊要素,在城市空间环境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了“界面”的意义和设计原则后认为,用“界面”意识来指导建筑设计,即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和处理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或许会有助于创造城市空间的整体秩序。  相似文献   

8.
保罗·盖蒂中心是一项为公众关注的“世纪工程”。文章论述了迈耶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其一贯的创作准则,并将其推向极致。无论是建筑形体组合、空间层次、光线处理和材质、外观都充分展现了现代建筑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手法。迈耶创造了一片艺术和文化的“圣地”。  相似文献   

9.
黄瑜  何镜堂 《南方建筑》2020,(2):120-125
文化中心建筑组群中的场馆设计受到建筑场地的约束、统一的建筑形象以及建筑体形体量的严格限定,面临着在满足整体性的基础上建筑个性探寻、文化的建筑语言转译以及建筑形体设计操作方式的问题。通过解析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与济宁文化中心图书馆的场馆设计,为此类设计命题寻求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地域性、时代性与文化性的思考,以整体观视角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思考。在城市设计层面,在场馆外部以“造境”组织公共空间。在建筑空间设计层面,在场馆内部以“写意”空间呼应地域文化脉络。在建筑形体设计与建造细节层面,以精细的“工笔”谱写场馆的理性形式与材料细部构筑。文化中心建筑组群中的场馆设计应在城市设计层面着重公共空间的营造,在建筑空间层面关注地域文化表达以及理性构筑建筑形体,分别借用传统艺术表达中的“造境”、“写意”与“工笔”作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很长时间里面,我国建筑理论界讨论的焦点是所谓“民族形式”、“传统建筑”及其与时代、与创新等等的关系,且得出了“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或“在创新的基础上保持传统”等等主张,不一而足。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把讨论的出发点置于一种错误的逻辑对比之上,即把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等同起来,把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等同起来,并把它们作为对立的双方。我们知道,现代建筑运动一方面是现代化生产的产物(亦可称之为产品),它建立在它所适应的物质基础之上。按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  相似文献   

11.
1.建筑设计应该以城市为基础,应该对破碎的城市结构进行修补而不是使城市结构更加破碎。建造一个和谐优美的城市比修建一个漂亮的建筑更重要。 2.建筑的人工之美能与自然建立良好的关系。 3.以新材料和新技术作为构思的主旨。 4.注重将几个简单体型通过空间的连接形成独特的建筑形体和丰富的室外空间,这也是中国传统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 5.利用技术手段使建筑局部表现出某种有悖于传统结构逻辑关系的体型,以便在严整的体型中表现建筑的个性。工程地点:北京朝阳区望京新兴产业区工程规模:地上6层,地下1层 面积:46 000m…  相似文献   

12.
合院原型作为中国本土建筑类型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当代高密度城市背景下发展成新的建筑形式过程中,面临功能空间再分配、私密与开放空间秩序转换以及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需求。通过案例精读挖掘传统合院的内在形式逻辑,从空间结构、组织秩序、虚实关系三个方面归纳出合院原型营建信息的三种图式,即“九宫”宇宙图式、层级嵌套图式、“阴阳”相生图式,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实践案例进行解析。从形式生成视角,探寻合院原型拓扑再现、分形加密、竖向叠落三种操作性的重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良皋 《新建筑》1994,(3):22-25,35
西洋传统上是雕塑家取代匠师而发展为建筑师,建筑深受雕塑影响而产生雕塑化的建筑,重形体而不重空间。中国传统上是画家为建筑服务而并不取匠师而代之,故中国建筑得以保持建筑之本旨,不特注意形体,尤其重视空间。  相似文献   

14.
王方戟  游航 《室内设计》2016,(2):109-116
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复杂多样,本文 以位于园区中的“环轩”设计为例,探讨了一 种以建筑流线与景观的关系作为主要线索, 串联其他设计问题,并结合江南园林造园意 境,最终在建筑的流线,空间体验,形态等 各个方面呼应设计原初愿景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5.
建筑的形体空间构成不仅影响着功能组织、结构选型等,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的室内物理环境性能。以中关村医药科技中心建筑案例为研究对象,利用Ecotect模拟软件,结合北京市气候特点,以建筑形体中的表皮窗墙比、遮阳和内部空间的自然采光为研究出发点,总结寒冷地区建筑形体气候适应性优化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周成斌 《华中建筑》2003,21(6):17-19
分析了建筑角部这一重要部位的演变和分类,指出建筑角部所具有的形体和空间的双重意义,并结合经典建筑介绍了角部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汪梦林 《四川建筑》2006,26(2):31-32
以《诗经.著》为出发点,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格局与序列,由此而挖掘传统建筑空间序列与礼制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平行与交叉——建筑形式构成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俭  宛素春 《新建筑》2002,(2):46-49
建筑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两种基本关系的表述。从这个角度对平行与交叉两种建筑形式的构成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分析建筑形式构成方法的两组基本元素--“形态与界面”、“中心与边缘”,并依据实例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9.
藤本壮介,作为日本新一代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理论引起建筑界的巨大反响。以“弱建筑”、“暧昧空间”等为出发点,他对于建筑空间秩序的解读非常独到,甚至打破了一些传统的建筑设计手法。本文分析了藤本先生的几个作品,从他独特的设计手法中探讨其空间秩序中基本几何形的应用及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海岛的开发建设由来已久。海岛传统建筑在面对“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强台风”的气候条件时 ,以一种低技术策略、适应性设计的态度诠释着海岛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本文首先以建造工艺为依据对海岛传统建筑进行了分类,然后以气候条件作为出发点,总结出海岛传统建筑在面对各种不利气候条件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为南方海岛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