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石油院校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从论文合作的角度定量分析石油高校的教育国际化。研究结果认为:目前国内石油高校的国际化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国际合作的发展还很不均衡。与美国、加拿大的简单三边合作仍是最主要的合作模式,而多边合作也在逐渐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引进、盲目发展到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育性方面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3.
石油高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高校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石油高校,成为石油企业的人才储备库。但是我国石油高校在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缺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文章对石油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发展,提出了一些石油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油教育》2011,(5):79-79
<正>2011年9月22-24日,全国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2011年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主办。副校长吴小林教授出席研讨会并发表了讲话。吴小林指出,此次研讨会强调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对于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领域相关高校应该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发挥各自的优势,担负起为国家发展培养石油石化高水平优秀人才的责任意识;其次,各兄弟院校间既要竞争、也要合作,通过竞争提升  相似文献   

5.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是一所在石油工程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国际化教学研究机构,通过整合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开展与石油工业界紧密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并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石油专业研究生。经过38年的发展,石油工程学院在人才选拔、学生激励、资源建设和培养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石油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石油类高校加强石油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油类高校伴随着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石油类高校继承和弘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石油精神,并逐步把它作为学校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石油类高校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石油精神、加强石油精神教育,是培养新世纪石油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国家统一部署,1999年石油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以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集中管理转为教育部或各省区管理。 毫无疑问,石油高校划转是大势所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的管理体制下,企业可以轻装上阵,参与更高、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也可以在更宽松的环境下,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自主办学,尤其是在专业设置、招生数量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 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与企业的合作会越来越密切,特别是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之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血缘关系。石油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与企业,特别是与石油企业的合作,决定着学校今后的发展,因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应当积极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链发展、注重人才培养以及加强与其他石油企业的合作等方面努力,推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正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这主要是生源质量下降,师资短缺,教学条件不足等。面对这种形势,学校应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做到“扩招有度”,同时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办出特色。石油高校应保持和发挥石油石化学科的优势,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经济服务。学校还应建立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使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石油高教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于2001年12月11-12日在石油大学(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1.交流石油高校的“十五”计划,介绍管理体制改革后各石油高校发展的最新情况;2.结合石油高校的发展,交流和研讨加强石油高校的石油主干学科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意见和建议;3.评选并推荐第二届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初选名单。出席会议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以及9个石油高校的校院长和代表、石油勘探开发院研究生部、石油教育与人才研究所的代表共23人。中国石油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梦虹、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处于战略转型中的中国石油公司教育培训资源整合的实质和内容。通过分析石油教育培训与石油经营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石油教育培训业务的经济学、管理学分析,对石油教育培训业务本身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识别处于战略转型中的石油公司的基本特征,深入分析了石油公司发展对石油教育培训的影响,论述了石油公司的发展对教育培训提出的要求。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石油公司教育培训资源整合的总体原则,整合的重点、难点内容,相关解决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高校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学并举,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讨了如何办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石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并行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人才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要素,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石油高校继续教育如何在社会变革中正确定位,实现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如何利用丰富、特色的教育资源推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全球化进程是新时期石油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若干认识问题和丰富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杨光华是中国石油大学办学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深受师生爱戴的校长。他在担任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3个不同历史时期领导职务的26年间,主张要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办好石油高校,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和石油科技人才的培养,他长期致力于石油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在改革发展、队伍建设、合作交流、校园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办学思想和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5.
美国石油公司资助高校研究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解决石油工业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是石油公司普遍采用的手段。本文从美国石油公司和高校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他们双方合作的方式、方法,并为我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油高校如何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近日,江汉石油学院院长林王子教授接受笔者采访.围绕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见解.林院长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与任务,我们要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实施,按照《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转换办学机制.增强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林院长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石油高校在发展中遇到了不少困难.诸如学校设置的学科专业面太窄、主管部门对学校管得太…  相似文献   

17.
<正>2000年,十几所石油类高校分别划转国家教育部和省、直辖市管理。此后,各石油类高校不断积极地摸索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尽管隶属关系发生变化,但石油类高校一直是石油企业引进人才的主要基地,这不仅  相似文献   

18.
石油工业是一个非凡的行业,它具有风险性、国际性、技术密集性和资金密集住的显著特点.因此,将来从事石油这一非凡行业的石油高校的大学生,从现在起必须逐步树立、养成“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精神.为此,必须进行“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简称“三油”)的教育.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三油”教育呢?我们在长期被学研究中,逐步建立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石油政治概论》,并在我校勘探系的86级到91级共1345名学生中接课.实践表明,《石油政治概论》在进行“三油”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一…  相似文献   

19.
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的产学合作,既有历史传统的继承,也有新形势下的积极探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始终把加强石油高等教育与石油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作为创建石油高等教育特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历次规模较大的石油会战,石油院校的师生都作为一支重要的方面军积极参与,特别是六十年代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所形成的石油院校与石油企业双向参与、紧密合作的思想和传统,成为发展石油高等教育和促进石油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后,石油产学合作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总公司对石油产学合作、共同…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已被许多高校认可并不断地加以实施。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合作无法长期坚持下去。长江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长期坚持面向石油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办学理念,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组织和实践平台,建立有效合作教育工作保障机制,不断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并凝练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工学交替"、"两基三段式"、"项目+基地"、"4X4"等多种合作教育模式。这种办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提升了学校办学声誉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