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内外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沈春红  夏道宏 《石化技术》1999,6(1):44-47,53
介绍阵内外脱硫技术最新进展,阐述了各种不同脱硫剂的性能,特点,反应原理和应用现状,并预测了脱硫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3.
加氢脱硫技术仍然是目前燃料油脱硫工艺中的主流应用技术,但由于加氢工艺的应用限制,近年来非加氢脱硫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其中生物脱硫、渗透汽化脱硫、萃取脱硫、氧化脱硫和吸附脱硫等技术都备受关注.这些非加氢脱硫技术各有优势,但又因其各具弊端,难以实现大面积工业应用和推广.目前国内外脱硫技术的发展,是在现有以催化加氢脱硫技术为...  相似文献   

4.
周秀杰 《石化技术》2013,20(2):61-65
介绍了柴油非加氢脱硫工艺,如酸碱精制、溶剂萃取脱硫、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和生物脱硫等工艺的特点以及进展情况。与柴油加氢脱硫工艺相比,非加氢脱硫工艺具有投资少、操作和加工费用低、不消耗氢气等特点,是中小型炼油厂的首选加工方案,对大型炼油厂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精制手段。随着清洁柴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吸附脱硫、选择性氧化/萃取脱硫、生物脱硫工艺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各种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石灰-石灰石法、钠碱法在脱硫过程中多以一次利用为主,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及设备腐蚀;氨法脱硫过程关键在于脱硫液中氨性质的稳定;醇胺法及生物脱硫法多考虑到脱硫液的再生,以减少溶液的损失,保证脱硫液的脱硫性能。指出利用微生物强化可再生溶液脱硫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脱硫方式是烟气脱硫值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机动车燃油的脱硫技术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世界燃油质量标准,简要报道了机动车用汽、柴油中硫化物的种类和含量,详细报道了燃油的加氢、生物、氧化和吸附脱硫机理及技术。噻吩类化合物占汽油总含硫量的83%,柴油中的硫主要以苯并噻吩及二苯并噻吩形式存在。吸附脱硫将会成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燃油脱硫技术。插图6幅,数据表4张,参考文献37篇。  相似文献   

7.
FCC汽油深度脱硫技术研发现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CC汽油作为车用汽油产品硫含量的主要来源,其深度脱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FCC汽油硫化物的组成,同时以代表性技术为例介绍了选择性加氢脱硫、深度加氢脱硫结合辛烷值恢复组合技术、催化蒸馏脱硫技术和吸附脱硫技术等现代炼油工业所应用的主要的深度脱硫技术,并对四种不同的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建议炼油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现有装置的改扩建需要,从整体经济效益考虑,选择适当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本公司在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脱硫塔内反应不充分致使脱硫钙硫比偏高、脱硫塔循环喷嘴及浆液管线易结垢堵塞,石膏含水率高等问题,造成脱硫系统运行难度大,运行周期短、清理疏通困难等。为解决以上问题,在该装置中添加了脱硫增效剂。通过对脱硫增效剂添加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增效剂在湿法脱硫中所起的作用。试验数据证明:脱硫增效剂的使用能够提高脱硫效率,减缓喷嘴及管线堵塞,延长脱硫装置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9.
VRDS—FCC组合工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了VRDS-FCC组合工艺的开发过程及工艺特点。通过对孤岛减压渣油加氢脱硫产品(HVR-低硫重质燃料油)理论性质的研究,对全厂催化裂化原料的总体优化调配,对催化剂的评选和操作条件的确认,并在工业装置和实验室小型FCC装置进行了掺炼HVR的探索性试验,确立了VRDS-FCC组合工艺,纳入了大型工业装置的正式运行行列。为拓宽催化裂化原料,提高原油加工深度,提高企业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脱硫工艺的发展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选择性脱硫工艺近年来的发展动向 ,介绍了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物理—化学混合溶剂、空间位阻胺溶剂三种选吸工艺脱硫工艺的典型流程、技术特点和工业实例 ,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HB5 1、HB5 3(DS 1)精脱硫剂在液化气中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该脱硫剂脱硫效果很好 ,使液化气的铜片腐蚀从 3级降至 1级 ,总硫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常温精脱硫技术的选择、精脱硫剂国产化 ;通过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探讨工艺条件对精脱硫剂使用效果的影响 ,实施常温精脱硫系统的技术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常温脱硫剂及其工艺技术在甲醇装置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NF—Q常温精脱硫剂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重整液化气中的工业应用情况。运行结果表明,采用NF—Q精脱硫剂对重整液化气进行脱硫后,液化气总硫质量浓度由10mg/m^3下降为5mg/m^2,铜片腐蚀由2—3级下降为1级,满足GB1174—8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FX-C深度脱硫脱碳溶剂在造气装置的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洪彬 《炼油与化工》2006,17(1):39-40,46
大庆石化分公司化工二厂造气装置是石化行业首次使用FX-C脱硫脱碳溶剂的装置之一,该溶剂的工业化应用,为气体净化技术提供了新方法.介绍了FX-C脱硫脱碳溶剂开发及工业化应用情况.分析了在工业化应用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论述了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某炼油厂气分装置液化气脱硫塔胺液运行现状,对胺液发泡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为防止出现液化气夹带胺液使胺液发泡和线速过大、影响产品质量和增加胺液消耗,提出了降低胺液发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Chemical desulphurization and microwave-chemical desulphurization was employed to remove sulfur in crude oil. Several desulfurizing agents have been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Among these desulfurizing agents, DCP, BPO, BBPV, and BPMC are organic peroxides, while the active oxygen content of organic peroxides is increasing, the oxidation effects become better and the desulfurizing efficiency of crude oil is increasing. BBPV and BPMC are compared with other organic desulfurizing agents, which perform better.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dosage of desulfurizer, investigated temperature, and optimum reacting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The optimized dosage of BBPV, BPMC, and formylhydroperoxide is 1%, 2%, and 15%, respectively. The optimized temperature should be 80–90°C. Microwave inducement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chemical desulphurization and better desulfurizing results were gained. The desulfurizing efficiencies of peroxy acetic acid, BBPV, and BPMC increased from 18.6%, 21.8%, 28.5%, and 24.3% to 34.7%, 33.3%, 34.5%, and 43.3%, respectively. The microwave inducement can decompose sulfone to water-soluble sulfate and sulfite. Thus, organic sulfur was transformed into inorganic sulfur and then remov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所产高含硫伴生气在脱硫过程中因胺液发泡引起的拦液冲塔及净化气中H2S含量超标问题。 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开展了伴生气脱硫胺液无机膜净化工业应用试验研究。 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气夹带的固体颗粒物和油泥在胺液中累积及吸收过程伴生气中重烃凝析形成的乳化状油滴是导致胺液发泡、吸收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无机膜错流过滤净化胺液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净化后胺液中油质量浓度和固体质量浓度均降低95%以上,且污染后的无机膜通过清洗即可恢复通量。胺液净化后,通过工艺优化,系统胺液质量分数由32%提高到40%,净化气中H2S质量浓度降至10 mg/m3以下,系统能耗降低25%以上。 结论采用伴生气脱硫胺液无机膜净化工艺后,胺液发泡性能显著降低,消除了拦液现象,解决了因胺液发泡引起的拦液冲塔和净化气中H2S含量超标问题,脱硫效率得到提高。该工艺在高含硫复杂伴生气脱硫过程的成功应用,可为同类装置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9.
C T8 - 5 选择性脱硫溶剂是以 M D E A 为基础组份,添加适量能改变醇胺溶液脱硫选择性和再生性能的添加剂及微量辅助添加剂复配的脱硫溶剂。 C T8 - 5 选择性脱硫溶剂具有脱硫选择性好、抗污染能力强、再生容易、对装置腐蚀轻微等特点。四川长寿天然气净化分厂从1998 年3 月开始使用 C T8 - 5 脱硫溶剂,经过一年多的使用表明,采用 C T8 - 5 后每年可为工厂节资增收50 ~70 万元。本文主要介绍了 C T8 - 5 的工艺特点及在长寿天然气净化分厂的使用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新型精脱硫剂DS-1、DS-2在涠洲岛液化气脱硫装置上工业应用情况。该脱硫工艺简单,脱硫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