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聚氨酯预聚物,将该预聚物用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封端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一系列交联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测试及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等手段对交联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交联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阻尼值和较宽的阻尼温域,当两组分的质量比为5∶5时,阻尼性能最佳。PU/PMMA交联聚合物的拉伸强度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断裂伸长率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U/PBMA)交联聚合物的拉伸强度随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断裂伸长率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正> 热固性胶粘剂是指具有三向交联结构的聚合物。获得交联结构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交联剂把线型高分子交联起来,如聚氨酯的交联固化;二是由多官能团的单体或预聚体聚合成三向交联结构的树脂,如环氧、酚醛树脂胶粘剂。热固性胶粘剂由于其结构的特点,一般具有耐热性、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良好,蠕变  相似文献   

3.
蓖麻油型聚氨酯和聚取代乙烯聚合物的互穿网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工作研究了由蓖麻油型聚氨酯及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组成的互穿网络物在室温条件下的合成规律。结果表明,过氧化苯甲酰和二甲基苯胺组成的引发剂是很有效的室温引发剂,当聚氨酯组成超过50%(重量比)时,互穿网络物呈现弹性体行为,在互穿网络物的生成过程中,线型聚合物及交联聚合物同时生成,然后前者完全转变成后者。 本工作合成的互穿网络物具有高强度,高弹性、耐冲磨及耐水解等特性。  相似文献   

4.
将含有双键的甲基丙烯酸-2-氨基乙酯化学锚接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然后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发生氮氧调控自由基原位接枝聚合反应,将聚苯乙烯接枝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制备了PS刷子层.用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对所合成交联聚苯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聚合反应为"活性"自由基聚合,所得到的聚苯乙烯分子量分布在1.13~1.28范围,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7 000~68 000 g/mol).接枝聚合物红外光谱显示聚苯乙烯被接枝到了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AFM 表征显示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尺寸在0.3~1.6 μm 范围.  相似文献   

5.
用于提高注水波及体积的抗盐聚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设计并生产出了梳形结构KYPAM抗盐聚合物。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证明,用于聚合物驱,KYPAM抗盐聚合物的增粘性能明显优于聚丙烯酰胺;用于交联聚合物,达到相同凝胶强度,KYPAM抗盐聚合物用量比聚丙烯酰胺少1/3。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轻度交联聚丙烯丁酯(PBA)为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戊二酰亚胺(PMI)复合物为壳的聚合物,经在PVC中使用结果表明:该改性剂能提高PVC的加工性,耐热性及抗冲击性。  相似文献   

7.
日本三菱しィヨ公司最近开发了一种新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它是采用向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中加入第二组分的方法,使聚合物耐热达145℃,其耐热性与聚碳酸酯相同。这种新产品保持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透明性、价格与聚碳酸酯相近。因此,预计在汽车工业、轻工业产品中获得广泛应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几种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常以其作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基体。如聚氧化乙烯(PEO)、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偏氟乙烯(PVDF)。对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探讨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方法,主要有交联、共聚、共混或添加填料等,并展望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是聚合物重要的物理性能,影响了材料的应用领域。交联被认为是提高Tg和热稳定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4,4-二氟二苯酮和4-羟基吲哚为单体,通过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制备了线型聚芳吲哚醚酮(PINEK),并通过简易的浸泡碱性水溶液的方式实现了PINEK的阳离子-π动态交联。与传统的线型聚醚醚酮(PEEK)和PINEK相比,交联型聚芳吲哚醚酮(C-PINEK)表现出较高的Tg(Tg=251℃)和优异的热分解温度(Td=501℃)。  相似文献   

10.
PBT/PC工程塑料低温抗冲改性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丁二烯、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聚合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核芯是交联结构的聚丁二烯橡胶相,外部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壳层,它与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和PC(聚碳酸酯)的共混合金有良好的相容性,用于PBT/PC工程塑料低温抗冲改性剂,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低温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1.
姜祖明 《塑料工业》2020,48(4):148-152
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我国大部分油田已面临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散等现状,依靠常规方法仍有近一半原油滞留地下无法采出。线型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在非均质油藏中沿高渗条带窜流,扩大波及体积能力差,无法起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对此,创新设计了一种“交联-支化共存”新型分子结构,采用自由基聚合,建立了多官能引发体系,发明了动力学调控机制,研发了结构可控的黏弹性颗粒驱油剂(B-PPG)。B-PPG在性能上兼具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交联聚丙烯酰胺的双重优点:它既具有线型聚丙烯酰胺的增黏能力和在地层中的运移能力,同时又具有交联聚丙烯酰胺优异的耐温抗盐、耐老化能力和调节地层渗透率的能力。以B-PPG为主剂的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已应用于胜利油田聚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8.5个百分点,最终采收率高达63.6%,实现聚驱后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烷交联的高强度单向拉伸定向的聚合物丝带。本聚合物丝带是由硅烷可交联聚合物丝带经过单向拉伸定向后在湿热条件下再经水解缩合交联反应而成。耐热性、耐热老化性、耐水解老化性、性、耐汽油和芳烃性、用寿命长。耐环境应力开裂性、龟裂抗蠕变性能大大提高,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稳定性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稳定性差产生的原因是:①在聚合过程中由于歧化终止产生C=C双键,形成不稳定的终端基团;②氧气参与过程反应生成活泼的过氧自由基,在夺取聚合物中的氢原子,形成C=C双键,因而降低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稳定性。解决方法是:通过与其它单体共聚,消除不稳定终端基团,以及使用抗氧剂消除氧气对有聚合物自由基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稳定性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稳定性差产生的原因是:1在聚合过程中由于歧化终止产生C=C双键,形成不稳定的终端基团;2氧气参与过程反应生成活泼的过氧自由基,在夺取聚合物中的氢原子,形成C=C双键,因而降低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稳定性。解决方法是:通过与其它单体共聚,消除不稳定终端基团,以及使用抗氧剂消除氧气对有聚合物自由基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含香豆素基团树形聚丁二烯的树形结构对香豆素基团光致交联性能的影响。香豆素的光二聚及光裂解过程均通过UV-Vis进行监控,交联前后聚合物的分子机理通过GPC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随聚合物结构致密性增加,香豆素光交联性能变优异;体系中存在"高分子链内/高分子链间交联"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硅树脂     
硅树脂是高度交联的网状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通常是用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或甲基苯基二氯硅烷的各种混合物,在有机溶剂如甲苯存在下,在较低温度下加水分解,得到酸性水解物。水解的初始产物是环状的、线型的和交联聚合物的混合物,通常还含有相当多的羟基。水解物经水洗除去酸,中性的初缩聚体于空气中热氧化或在催化剂存在下进一步缩聚,最后形成高度交联的立体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聚合物交联前后动态力学性能和红外光谱的变化以及交联聚合物凝胶含量的测定,研究了聚碳硅烷热氧化及紫外光交联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在160℃的空气中,聚碳硅烷分子链间的Si通过O原子连接起来形成交联程度很高的不溶不熔结构;而在2537A的紫外光照射下,聚碳硅烷分子链间虽可形成一定的交联,但难于在体系中形成大量的交联程度很高的不溶不熔物。在聚碳硅烷分子链中适当引入-Si-Si-链段,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紫外光交联活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Z2):240-243
针对堵剂用于封堵高温高盐油藏时需要满足耐温抗盐要求,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堵水剂常见体系及其研究现状。常见体系有:聚丙烯酰胺类、天然聚合物类、树脂类。其特点为:聚丙烯酰胺类含酰胺基易交联应用最广泛;天然聚合物类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树脂类性能稳定耐温性好。不足处为:堵剂耐温抗盐性相对有限,价格偏贵。概述了提高堵剂耐温抗盐性的方法,如:引入耐盐性能良好基团、刚性基团、制备特殊分子结构等。今后堵水剂将朝着多种堵剂复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的改性研究及其进展,指出改性途径主要有改变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结构、化学键交联、氢键交联及多元共聚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DSC、TG、溶胀性测定等分析方法,对环氧树脂/聚(丙烯酸丁酯一苯乙烯一甲基丙烯酸甲酯)[EP/P(BA-St-MMA)]半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semi-LIPN)中环氧树脂对体系的玻璃化转变、热稳定性、溶胀性、成膜性及乳胶膜的吸水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EP与丙烯酸酯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大EP用量,实际上提高了丙烯酸酯聚合物的交联密度,从而使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而该semi-LIPN弹性体的溶胀性则略有降低;在热稳定性实验中,虽然EP的分解温度一致,但交联聚丙烯酸酯的分解温度提高;实验范围内,EP对乳液的成膜性影响不大,但可显著降低乳胶膜的吸水性,并提高乳液对基质的粘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