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提出了金相法,硬度法,磁性法和残余奥氏体时法四种确定奥贝球铁最佳等湿淬火时间的方法,以及奥氏氏化温度和等温淬火温度对奥贝球铁热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奥贝球铁的现状和研究趋势,发展了不同合金元素加入量、等温淬火工艺对奥贝球铁热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分析了影响奥贝球铁疲劳强度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的途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华钦  希斯菜 《江苏冶金》1995,(5):15-17,21
本文在保证奥贝球铁等温淬火过程中,上贝氏体第一阶段转变完全结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Ni加入蛭地奥贝球铁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和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断口形貌分析,探讨了Ni对奥贝球铁断裂过程和强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奥贝球铁的机械性能及化学成分对它的影响,制定了冶炼及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奥贝球温淬火工艺应用于球铁,获得的奥贝球铁件具有好的抗拉强度,延伸率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含有20%,50%和70%奥氏体的双相奥氏体等温淬火球铁(双相ADI)的疲劳特性和机械性能,并与全铁素体球铁和ADI基体球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如与全铁素体球铁相比,随奥氏体数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屈服应力,断裂韧性和疲劳抗力都显著增大。对于延伸率减小,所有双相ADI基体在断裂前的变形都满足ASTMA536标准对铁素体球铁的最小要求值。含20%奥氏体试样的所有拉伸性能,在自由带加载最大的载荷,疲劳极限增大约25%。事实上,双相ADI提供的机械性能范围很宽,由自由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相对百分含量决定,可保证部件使用的安全性,可代换其它基体的球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中温和高温等温淬火温度(L)评价了等温淬火球铁(ADI)作为一种耐磨材料用于生产机器零件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几次现场磨损试验和低应力实验室磨损试验(ASTMG-65),同时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观察其显微组织特点,得出的结论为,在实验室条件下,随Ta的升高,ADI表现出极好的耐磨性。然而,在干砂/橡胶轮磨损装置(ASTMG65),在低应力磨损条件下表现出相反的一面。在ADI显微组织中,亚稳相和韧性奥氏铁素体(转变完和没有转变完的奥氏体+铁素体)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另外,检测到表面有高的变形能力,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过程。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当奥氏体等温淬火温度提高时,使奥氏体铁素体显微组织硬度没有降低,大大提高了抗磨性,同时提高了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7.
对成分为0.24%C-1.5%Si-2.0%Mn-0.16%V的冷轧试验钢,经780℃两相区退火后进行350~480℃不同温度下等温淬火和380℃等温60~1 200 s不同时间热处理对比试验,结合力学性能、显微组织、XRD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780℃两相区退火180 s后,经380℃等温淬火处理360 s,可获得抗拉强度1 029 MPa、强塑积20.1 GPa·%、加工硬化指数0.22的良好综合性能。提高或降低等温温度均使其强度升高,延伸率降低;而延长等温时间至1 200 s,其强度及延伸率变化不大,但出现明显屈服平台。等温淬火温度及时间对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具有重要影响,在350~410℃范围内提高等温淬火温度,碳原子扩散能力提高,使残余奥氏体含量从2.58%增大到3.86%;而更高的等温淬火温度下,由于马氏体相变被抑制,发生贝氏体相变,残余奥氏体迅速下降;等温淬火时间超过180 s完成碳原子向奥氏体扩散富集,使其残余奥氏体稳定在3.5%左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0.15C-Mn-Si-Cr低碳低合金钢在Ms点以下不同温度预淬火-碳分配工艺(QP工艺)及贝氏体转变对钢组织与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经QP处理后获得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与淬火回火钢相比能获得更多的残余奥氏体量,随着淬火碳分配温度的升高,钢中残余奥氏体量增加,等温温度超过310℃后,钢中析出碳化物,残余奥氏体量减少。在250℃预淬火温度等温碳分配淬火,钢的冲击韧性显著高于传统的淬火回火钢。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马氏体起始相变温度(M_s)以上和以下2个不同温度等温淬火试验,结合热膨胀仪、扫描电镜显微组织、X光衍射和拉伸试验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对比于M_s以上温度等温淬火试验,M_s以下等温淬火对中碳贝氏体钢相变、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相变可以发生在M_s温度以下,且其相变动力学被明显促进。相比于M_s以上温度等温淬火,M_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虽然可以加速相变动力学,但导致强度和伸长率下降,因此降低了最终的力学性能。这主要是因为M_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试样组织内部出现了大量的回火无热马氏体(AM)和少量的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RA)。因此,M_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未必优于M_s温度以上等温处理后组织性能,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成分和工艺。  相似文献   

10.
摘要:设计了马氏体起始相变温度(Ms)以上和以下2个不同温度等温淬火试验,结合热膨胀仪、扫描电镜显微组织、X光衍射和拉伸试验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对比于Ms以上温度等温淬火试验,Ms以下等温淬火对中碳贝氏体钢相变、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相变可以发生在Ms温度以下,且其相变动力学被明显促进。相比于Ms以上温度等温淬火,M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虽然可以加速相变动力学,但导致强度和伸长率下降,因此降低了最终的力学性能。这主要是因为M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试样组织内部出现了大量的回火无热马氏体(AM)和少量的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RA)。因此,Ms温度以下等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未必优于Ms温度以上等温处理后组织性能,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成分和工艺。  相似文献   

11.
工艺参数对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残余奥氏体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硅,铜,钼含量和等温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对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中残余奥氏体量的影响规律。在SEM下观察分析了残余奥氏体量对试样断裂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使残余奥氏体量提高,钼使之降低,在一定的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和硅含量下,残余奥氏体量最高,奥氏体量减少时断裂方式向脆性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12.
郭新立  苏华钦 《江苏冶金》1993,(5):15-18,45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影响奥贝球铁疲劳强度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的途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指出:奥贝球铁疲劳强度的改善依赖于球墨铸铁件的铸造质量、热处理参数和表面处理工艺三个参量的最佳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刘曼  胡海江  田俊羽  陈光辉  徐光 《钢铁》2021,56(1):69-74
 为了研究等温淬火和淬火-配分复合工艺对中碳高强贝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组织观察、热模拟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手段,阐明等温淬火和淬火-配分复合工艺处理下的组织演变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等温淬火结合淬火-配分工艺可以细化粗大的块状马氏体/奥氏体岛,将粗大的马奥岛组织转化为薄膜状奥氏体和贫碳马氏体。与单独贝氏体相变或单独淬火-配分处理工艺相比,等温淬火结合淬火-配分复合工艺提高了中碳钢的力学性能。此外,与单独贝氏体相变或淬火-配分工艺相比,通过等温淬火和淬火-配分复合工艺可以获得更多碳含量较高的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14.
双相钢钢板以其碳当量低、综合性能好的优点在汽车制造中获得广泛应用。但双相钢钢板的扩孔率不够理想,在一些翻边类的应用中表现不够好。以原本用于冷轧双相钢生产的钢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奥氏体等温淬火温度对试验用钢扩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Ms点附近的温度区间进行等温淬火,获得回火马氏体+贝氏体的多相组织,可以得到较理想的扩孔性能;在Ms以上的较高温度区间进行奥氏体等温淬火,由于等温过程中奥氏体不能完全转变为贝氏体,在后续冷却时转变成为较多的未回火马氏体,扩孔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含Ni和无Ni两种纳米结构贝氏体钢种,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等温淬火热处理实验,目的是研究Ni对等温淬火纳米结构贝氏体钢相变、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续冷却工艺不同,在等温淬火过程中,Ni元素的添加降低了贝氏体相变驱动力,减少贝氏体体积分数,同时使TTT曲线右移,减慢等温贝氏体相变动力学。此外,在等温淬火后,Ni元素的添加提高钢的冲击性能,但由于贝氏体量的减少和残余奥氏体的增多,使钢的拉伸性能降低。其次,随着相变温度的升高,含Ni钢和无Ni钢的强塑积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
武会宾  巨彪  车英建 《工程科学学报》2016,38(12):1741-1746
通过热膨胀试验研究实验钢的等温转变动力学,采用盐浴等温淬火工艺制备超细贝氏体组织,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定量分析工艺参数对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钢室温组织由大量超细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板条间分布的薄膜状奥氏体的复相组织构成,210℃等温淬火得到的贝氏体板条间距细化到约60 nm,硬度约为HBW610;实验钢的最终组织特征取决于发生贝氏体转变的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等温温度越低时贝氏体转变完成需要的等温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种低碳硅锰系成分,结合热轧直接淬火配分工艺,开发了一种厚规格热轧直接淬火配分钢,研究了配分过程对实验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用SEM、XRD、TEM分析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钢抗拉强度为1 080~1 400 MPa,屈强比为0.6~0.79,强塑积高达28 000 MPa%.等温配分钢的低温冲击韧性较动态配分钢更好,并且随着冲击温度的降低,等温配分钢冲击功比动态配分钢下降更慢.实验钢残余奥氏体含量(体积分数)为16%-28%,碳质量分数为1.05%-1.35%.同时等温配分钢较动态配分钢具有更高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和更低的残余奥氏体碳含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采用等温淬火的方法,获得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组织的过程,并讨论了其组织形态与硬度,耐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其等温淬火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加残余奥氏体及石墨、硬度高,耐磨性好。  相似文献   

19.
1.最近,在日本及欧美发表了很多有关球铁等温处理的研究报告,这一处理方法在企业中正在被实用化.该法是对铁素体球铁进行容易的机械切削加工以后,在850~900℃是奥氏体状态,使从石墨中析出的碳均匀的扩散后,按照目的,在230~500℃进行等温处理,得到  相似文献   

20.
陈光辉  徐光  胡海江  刘曼  陈鑫 《钢铁》2021,56(2):110-116
 为了研究中碳高强贝氏体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在不同等温情况下的变化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热模拟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分析了等温淬火条件对中碳高强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受贝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的共同影响。贝氏体相变量决定了未转变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及其化学稳定性,从而影响随后的马氏体相变量及最终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此外,随着相变温度的升高,开始由于贝氏体相变量逐渐减少,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先增加(300~350 ℃),随后由于马氏体相变量增加,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减少(350~40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