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网络社会网络,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流工具,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便捷平台,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便利。在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时,网络世界中不和谐的声音开始逐渐凸显出来。网络病毒、网络黑客、虚假信息、网络欺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引发我们对"网络社会"的思考。网络社会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正是它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社会道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网络基本概念"是"选择性必修模块2:网络基础"的第一个教学单元,也是本模块中最基础的教学单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网络既是数据传输的物理基础,也是支撑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理解网络基本知识、熟练使用典型网络服务,是现代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了解网络的结构、类型、特征及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是开展本单元教学的前置操作。  相似文献   

3.
零零后的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电脑、网络、手机都是一路伴随的,他们对信息社会——海德格尔所说的"人类的此在"——的一切都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本节课,针对信息社会的发展,笔者将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尝试采用书信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当今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的应用,目的是"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应用能力,付诸社会实践",说到底,计算机最后就是归结到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本文将从网络技术的知识出发,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浅谈一下网络技术的重要性,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适合复杂网络分析的最短路径近似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晋韬  王挺  王戟 《软件学报》2011,22(10):2279-2290
基于互联网抽取的社会网络往往具有较大的规模,这对社会网络分析算法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网络性质的度量都依赖于最短路径信息,社会网络等现实网络往往表现出"无标度"等复杂网络特征,这些特征指示了现实网络中最短路径的分布规律.基于现实网络的拓扑特征,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复杂网络的最短路径近似算法,利用通过局部中心节点的一条路径近似最短路径,该算法能够方便地用于需要最短路径信息的社会网络性质的估算,为复杂网络的近似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各种生成网络与现实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复杂网络上能够大幅降低计算复杂性并保持较高的近似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使用“钓鱼”的方法捉黑客——蜜罐技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网络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如何防范病毒、抵御入侵,如何正确布置防火墙,确保网络的安全使用已迫在眉睫。本期特开辟"网络安全"专题,欢迎业界专家共同探讨。编辑信箱:wuxt@tup.tsinghua.edu.cn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网络美育"为导向,通过对"网络"之社会视角和技术视角的重述,对美育之现实语境与社会诉求的梳理,展开关于艺术学院工作室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复杂网络结构演化研究中多探讨"如何形成",而忽视了 "为什么这样形成"的问题.基于合作演化的角度,利用空间囚徒困境理论,对社会网络中的个体进行了分类,并建立网络演化中个体选择的微观动力学机制,建立了社会网络的结构演化模型.使用多主体系统仿真工具Repast进行了仿真.利用度分布、聚集系数、平均最短路径及社会总收益作为演化判据,给出了网络演化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合作机制下的演化网络展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特性,说明合作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现实网络形成的原因.并且指出对于社会整体来说,即使在合作者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社会关系的改善极大的提高社会的总体收益.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化"时代来临 过去一年多,互联网经历了远远超过了我们正常反应的程度.无论是业界还是社会,对互联网的认识都比过去更加混乱.因为,互联网的浪潮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实验室研究认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网络商业化"后,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网络社会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研的瓶颈 2009年4月 黎加厚教授的<"李克东难题"与网络环境下教研团队的成长>一文谈到,经过他和他的研究生们对海盐博客群的研究分析,发现在海盐教师博客群中,互动是存在的,但是绝大多数是浅层互动和中层互动,达到深层互动的仅占百分之十几,在茶馆式的热闹交流背后,实际上是教师博客的冷清,是缺乏深层交流的尴尬.  相似文献   

11.
一.网络大学目前的发展现状 1.网络大学越来越"火爆"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各行业的渗透及应用,网上教育由于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需求,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试点以来,获准开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院校已达67所,网络大学生数量达80多万人.国家已投入资金3.6亿元,社会资金达10.7亿元.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网络社会"生活正向我们走来。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生活形式,它与现实生活存在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网络伦理道德特点。网络和多媒体给中学学习带来了方便,但同学也具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在线社会网络的建立和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社会网络中分享和交流信息,而在这种交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有些是用户个人生活领域中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情,可以认为它们是用户的隐私.社会网络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成为新兴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应用于社会网络的(a,k)-匿名方法,采用基于聚类的方法,对节点的属性及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保护.每个聚类中的节点数至少为k个,并且聚类中任一敏感属性值相关的节点的百分比不高于a.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社会网络的(a,k)-匿名方法能在信息损失尽可能小的情况下有效地保护隐私.  相似文献   

14.
我们把伴随着数字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称为"网络一代",他们在消费行为、角色期待和价值取向上都有别于上一代,孕育了一种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后喻文化",借助网络使自己的人格、智力和社会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新的技术把单向传播式学习变为互动式学习,而这也正是"网络一代"对学习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吴亚非 《数码世界》2007,6(23):9-10
为什么要做风险评估?首先,随着经济发展信息化的加速,我们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入侵计算机犯罪、黑客攻击等网络犯罪事件屡屡发生,手段也越来越高技术化,从而对各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计算机互联网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并直接与世界相联,可以说是国家的一个政治"关口",一条经济"命脉".网络与信息安全已上升为一个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运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应用的深化,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工程技术两个层面上都提出了大量的挑战性研究课题.目前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科学,也是目前信息科学中发展飞快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值此之际,《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特别推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辑,总结网络与信息安  相似文献   

17.
任艳 《网友世界》2014,(6):121-121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被视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日益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今天上网的主力是青少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消极负面影响。它造成观念冲突加剧,东西之间、新旧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在网络上直接冲突;网络造成黄色泛滥,色情网站在自行其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色情媒介;网络的发展也造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的手法也不断翻新变化,严重损害网民利益,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维护网络安全是我们每个网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存"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互联网协会向广大网民朋友发出"守护安全,携手行动"网络安全倡议书: 一、恪守法律底线,严格遵守宪法和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增强守法意识,自觉依法用网,不非法收集、使用、买卖、公开、传播他人个人信息,不随便在网络上泄露自己和他人的个人资料,不让网络空间成为法外之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网络化办公和电子商务的需求,广大中小企业对网络建设日益看重.然而有限的财力、较低的IT技术能力,和无暇高度关注的精力,都注定了它们的网络项目需要"短平快"的建设和使用节奏.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听说国家开始试运行"网络防沉迷系统",我们几个"战友"还着实吃惊了一把,也许是对未知的担忧吧,我们早早地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前几天,我们几个哥们像往常一样来到网吧继续我们的"事业",同时肩负大家托付的重任--潜心研究对于防沉迷系统的对策.经过一天的试玩,最终的结论是防沉迷系统不过是只纸老虎,一攻即破.晚上,大家回到寝室,开始了"卧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