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水是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扎龙湿地人工补水、调水缺乏基础资料支撑。扎龙湿地由于其为丹顶鹤和其他鸟类提供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成为亚洲著名湿地之一。笔者自2005年在扎龙湿地做水资源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位和水量的变化以及降水、蒸发等水文气象要素。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湿地水资源分流受到严重威胁,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割裂了区内水资源系统的自流格局与自然分配机制;同时,区域性的干旱,加剧了保护区水资源的短缺矛盾。通过2005-2008年共4a的水文监测,初步摸清了湿地来水的传播路径,掌握了来水、退水过程和湿地核心区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设置水文监测设施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水文要素及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说明扎龙湿地来水传播有3个途径:①乌裕尔河来水;②双阳河来水;③中部引嫩工程补水及翁海排干来水,从而为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湿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资源配置理论的扎龙湿地水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水资源配置理论的内涵、原则和方法基础上,以扎龙湿地为典型,采用四次平衡方法配合以湿地有水面积为目标的数值模型优化配置了扎龙湿地水资源,为流域水资源配置中解决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探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扎龙湿地生物链及组成、湿地功能、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重点从扎龙湿地水资源供需分析、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湿地补水有偿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扎龙湿地水生态还原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扎龙湿地生态恢复问题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恢复是保护湿地和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扎龙湿地是我国重要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题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巨大,但是扎龙湿地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水资源问题,扎龙湿地生态恢复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湿地生态恢复原则和技术的基础上,对扎龙湿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扎龙湿地生态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扎龙湿地蓄滞洪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扎龙湿地所在区鸟裕尔河和双阳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扎龙湿地蓄滞条件、需水状况等蓄滞洪能力进行了分析.充分利用扎龙湿地滞洪能力,对流域防洪减灾、维系湿地自身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扎龙湿地与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龙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影响,正面临干旱缺水、湿地面积逐步萎缩干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严峻局面,恢复其自然状态最主要的对策是为湿地补水。因此,只有尽快建设湿地供水工程,落实湿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除扎龙湿地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年与2020年扎龙湿地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内各种不同地表类型的训练样点,提取训练样本,得到各自的训练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整个扎龙湿地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得到扎龙湿地景观类型分类图。通过2014年与2020年2a的影像对比,得出6a来扎龙湿地的各部分面积变化,分析6a间各部分景观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较为精确,2014—2020年6a间,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草地面积增加明显;明水、有水湿地面积略有增加;而农田、盐碱地、以及无水湿地面积减少,其中无水湿地面积减退较多,湿地整体情况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9.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全面分析扎龙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和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分析确定扎龙湿地生态环境适宜需水量和最小需水量,为优化配置扎龙湿地水资源和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湿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扎龙湿地水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质富营养化、农业旱田的增加致使湿地面积缩小、地表水的拦截与挖沟漏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等几方面分析了扎龙湿地的水资源现状。提出了调整农业景观布局、改建东升水库等水利设施、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建立湿地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与建立完善环保水利政策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湿地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白洋淀湿地1956~2000年的降雨、蒸发、入淀水量、出淀水量和水位数据,研究了降雨与蒸发的变化规律、入淀水量与流域降雨量的关系、水位变化趋势等,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水文变化情势,阐明了湿地水资源退化的内因是上游入淀径流减少,提出为了维持湿地的生态平衡,缓解干淀危机,必须进行人工调水。  相似文献   

12.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扎龙湿地的实际情况,计算扎龙湿地的生态需水量。计算所得扎龙湿地最小、适宜、理想生态需水量标准分别为2.08×10^8m^3、5.55×10^8m^3、7.00×10^8m^3。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湿地入淀水量演变归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白洋淀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敏感系数法,分析了气候变化、人工取用水及蒸渗过程改变对入淀水量变化的影响。在研究时段内,湿地入淀水量、流域降水量及潜在蒸散发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入淀水量下降尤为明显。气候变化、人工取用水及蒸渗过程改变对入淀水量变化的影响分别为25.1%、57.53%和17.4%,而人类活动整体对入淀水量影响达到了74.9%,因此人类活动是入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使用Mann-Kendall和滑动t检验方法探讨了乌裕尔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对扎龙湿地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迅速退化与乌裕尔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乌裕尔河中下游的径流量自20世纪80年代初显著性减少。上游来水进入湿地的径流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8×108 m3迅速减少至21世纪的不足3×108 m3,最低年份不足1×108 m3。径流减少导致扎龙湿地持续干旱缺水,并使湿地水质迅速恶化和大面积沼泽退化消失。1979年扎龙湿地盐渍土面积为150 km2,到2014盐渍土面积增加到245 km2以上。扎龙湿地大部分水体属于富营养化水体,部分区域达到极富营养化程度,并且整体上呈现恶化的趋势。长期干旱的胁迫将削弱扎龙湿地的生态功能,甚至影响整个松嫩平原西部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模糊数学在湿地水质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中将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到湿地水质评价中.参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把水质的污染程度分为5个级别,运用统计学法进行参评因子的遴选,正确地选择了隶属函数和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湿地水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以扎龙湿地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扎龙湿地缺水情况调查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我国最大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的自然地理等情况.针对近几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该湿地水面急剧减少、部分沼泽干涸、植被退化、缺水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指出缺水已经成为扎龙湿地面临的致命危机,人工补水势在必行.分析了湿地缺水反映出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探讨建立有偿补水机制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7.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安全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内涵剖析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存量(蓄水量)与通量(耗水量)两个部分。提出了基于生态水面法的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型。应用该方法对扎龙湿地长序列水面面积数据进行了频率分析,再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对照分析,确定生态水面系数,得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安全阈值。安全阈值分为:最小、中等、理想三个级别,分别计算全年月均最小存量、中等存量和理想存量;全年最小通量、中等通量和理想通量,并分别给出了逐月需水过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扎龙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变化过程符合当地的自然水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湿地保护与我国水资源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宪国 《中国水利》2001,(11):26-27
一、我国湿地的基本概况 湿地是泛指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间过渡性质的特殊系统。主要包括地表经常和季节性积水、生长和栖息喜湿生物、土壤严重潜育化的地段,主要包括沼泽地、河湖滩地、泥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