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各云母矿区大多为急倾斜薄和中厚矿体。一般采用矿块内拣选云母的水平分层充填法和矿块内拣选大块云母的浅孔留矿法开采薄矿脉。最近越来越广泛地采用留矿采矿法,而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比重在逐渐减少。水平分层充填法是云母矿床的传统开采方法,其结构原则上与矿业中常用的传统方  相似文献   

2.
有用矿物矿床开采方法这种开采方法包括划分盘区用分段矿房法开采矿体;用棱形分层崩落矿房矿石,分层下部平面与扇形深孔爆力运矿水平的倾角相等;在下部分段范围内形成三角形房间矿柱和上部分段房间矿柱的矿房拱形顶柱;强制崩落房间矿柱和顶柱;放矿和崩落废石充填采空区。为了避免形成崩落矿石脊以提高矿石回收率和放出低品位矿石以减少矿石损失,可由下式计算待崩落分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华东某铜矿矿体顶板破碎,采场容易冒顶,采场富水,底板多次突水的问题,在矿山原有的点柱式分层充填开采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化充填开采新方案。方案充分利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矿石损失贫化小,地压管理效果明显,能有效防止冒顶、片帮、突水等矿山灾害的特性,结合机械化开采生产效率高、开采成本低、作业安全和工作环境好的特点,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充填方案采用胶结与全尾砂充填间隔充填,进行连续开采,胶结材料为复合型高水速凝材料及尾砂。矿山生产表明:新方案使矿山采矿效率提升1/3,矿石回收率提高4%,贫化率降低0.4%,也为矿山作业安全提供了强大保障,有效克服了矿山冒顶、突水、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可为其他类似矿山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丰山铜矿南缘矿体采用上向分段碎石胶结充填法开采,北缘矿体采用壁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实践证明,这两种充填法矿石损失率都较大。采矿方法进行优化后,南缘矿体开采改用上盘充填道进行充填,遥控铲运机出矿;北缘矿体开采先改壁柱为点柱,进一步优化采用上向进路充填法。矿石损失率大大降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水平分层水砂充填法开采中,充填体硬度低是使用自行式设备的主要障碍。崩落矿石嵌入充填体的深度可达0.5~0.7米。这些矿石或者损失掉,或者与水砂充填料一道挖取,这将增加10~15%的贫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在充填体表面铺一层混凝  相似文献   

6.
无间柱阶梯式连续回采分层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地处南京栖霞山风景区,铅锌矿体埋藏于栖霞山、栖霞街道及九乡河下,是典型的"三下"开采矿体,过去一直采用上向水平分层点柱充填采矿法开采.随着开采向深部延伸,地压显现逐渐突出.为保证在作业安全的条件下充分回收地下矿石资源,选择一个矿段进行了无间柱阶梯式连续回采分层充填采矿法的试验研究,试验取得矿石综合回采率大于86%,矿石贫化率小于5%的良好效果,在矿山推广应用后可多回收矿石70多万吨,价值达3亿元.  相似文献   

7.
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的回采效果热兹肯特采选公司奥尔洛夫多金属矿床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断层多,围岩含有绢云母绿泥页岩,不够稳固,f=4~14。矿体倾斜急陡,厚度大,矿石含硫,具有内因火灾的危险性。矿山从1976年起使用阶段矿房法开采了几年。阶段高为50m,矿房宽为10m。开采中矿房顶板和两壁经常塌落,放矿坑道遭破  相似文献   

8.
柔性隔墙膏体废石联合充填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积松  周旭 《金属矿山》2009,39(8):32-34
随着开采延伸至地表1 000 m以下,矿体赋存及开采条件逐渐复杂化,会泽采选厂矿区实施对进路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改革。采用膏体废石联合充填技术结合柔性隔墙方式,进行了分层连续回采的研究。实现了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提高采场出矿强度,降低矿石贫损指标,进一步扩大废石充填量,达到无废害开采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青海某铅锌矿为空场法转充填法开采的矿山,正在2462中段试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试验过程中遇到矿体发生变化及围岩不稳固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采用进路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进行开采,对开采方式、工程布置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相比,进路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可减少采切工程量17 837 m~3,矿石损失率及贫化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中段内3个盘区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 000 t/d提高至1 500 t/d。  相似文献   

10.
华东某金矿属于贵重金属缓倾斜类难采薄矿体。针对原采矿方法中存在的矿石损失贫化率高,采场生产能力低的问题,提出了充填开采新方案。新方案基于矿体和围岩均稳固的矿岩性质,增加采场的长度、阶段高度至100、50 m,提高开采分层高度至5 m,结合机械化开采生产效率高、作业安全的特点提出机械化上向水平高分层充填采矿法。为增大采场生产能力,降低矿石的损失率和贫化率,减少矿石开采成本,采用两步凿岩、分次出矿、一次分区充填的不留矿柱连续回采工艺,充填物料选用复合早强胶结材料和尾砂。生产实践表明:新方案回采效率明显增加,采场生产能力提高40%左右,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分别下降6%、5%,采矿直接成本与原采矿方法相当,矿山开采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诺里尔斯克矿冶公司“十月”矿采用垂直分条下向和双向分层全面法回采矿石。所用的回采工艺的特点是:沿矿体顶板超前切割并且使用胶结充填料充填切割巷道(见图)。沿矿体顶板超前切割是减轻下部矿体边界部分的载荷,防止地压显现的一种手段。切割巷道由充填体的下部分层用作开采下部矿石时回采巷道的人工顶板。在人工顶板下面回采矿石时,复杂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保证充填体暴露面的稳定性。在大规模生产的条件下,保证充填体暴  相似文献   

12.
李乐 《采矿技术》2015,(2):95-96
某矿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在回采实践中,应用了光面爆破控制技术,提高了分层回采高度,从而提高了采场生产能力,降低了矿石贫化率和综合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上向分层干式充填连续采矿法在河台金矿不稳固围岩,色倾斜矿体开采中的成功试验,证实了该采矿法的组合式充填、无矿石间柱一步回采等工艺、技术具有创新意义,是开采稳固性变化较大的矿床及空区处理的较好方法,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构造复杂的矿床广泛采用各种分层充填法进行开采。必须按照矿石储量回采的准备程度制定巷道(根据工程类型)和矿石储量的统一分类方法。解决这个课题的办法是标准化。矿山企业和设计部门必须遵守包括综  相似文献   

15.
雅科夫列夫矿床只有用胶结充填法才有可能进行开采。为了所用的采矿方法(下向分层充填法方案,个别情况下的分段矿房或阶段矿房全面回采法)严格要求胶结充填料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在第一开采阶段即从石炭纪石灰岩切断矿体上部时这尤为重要,这些石灰岩层中有粘土夹层,严重地削弱了直接顶板的稳定性。回采矿石后形成的充填体和在石灰岩下面留下的矿石顶板一起应可靠保护顶板岩石不冒落,从而也  相似文献   

16.
桦树矿采用深孔采矿法,用以代替原用的分层充填采矿法和留矿法。目的在于利用矿石的构造条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略述了三个地区利用深孔采矿的有关设计、生产和经济问题。1500~2300水平的108号地区,在矿块开采和充填顺序的基础上,由分层充填法改为深孔分段采矿法;第二个地区,是在500米水平以下110机械化分层充填采场的顶柱,采用自脉内天井钴凿水平扇形深孔进行崩矿的方法回采;第三个地区,是1100~1300米水平的83号矿体,采用大直径深孔崩矿的垂直漏斗后退式采矿法开采。深孔采矿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开采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的采矿方法为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占40%)和留矿法(大约占30%),以及阶段强制崩落,阶段矿房联合采矿法和其它采矿法。地下开采的云母损失平均为5~15%。开采的云母损失量取决于矿山地质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以及矿床埋藏条件的复杂程度,所用崩落、筛选和运输工艺过程等。云母质量上和数量上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输过程,特别是在崩矿和放矿时对云母晶体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8.
河南某金矿过去一直采用机械化盘区上向分层充填法开采。随着开采向深部延伸,局部岩石破碎,地压显现逐渐突出,矿块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为保证深部矿体开采的安全合理性,尽可能减少资源损失,选择一个盘区进行了无间柱阶梯式连续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试验取得矿石综合回采率大于95%,矿石贫化率小于6%的良好效果。研究结果可以为类似矿山安全高效低成本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厚煤层膏体分层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古城煤矿13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参数计算及地表下沉预计等方法,基于等价采高理论建立了适用于膏体充填开采的等价采高模型,修正了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的膏体充填开采预计参数,预计并揭示了厚煤层膏体分层充填开采后的地表移动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膏体分层充填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270 mm,地表建筑物损坏等级在Ⅰ级允许变形以内,保证了地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为类似膏体充填后地表沉陷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柏坊铜矿是一个矿岩极其松软破碎,遇水泥化,地压大、矿石和围岩稳固性很差,开采困难、小而富的矿山。该矿采用下盘竖井开拓,分区对角式通风,中段高度30米,曾先后采用过分层崩落、上向水平分层充填,下向分层胶结充填、上向倾斜进路胶结充填等几种采矿方法。本文就其上向倾斜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方法的应用谈一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