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勇 《新材料产业》2010,(10):11-14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它除了在传统便携式电器市场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稳定发展,并占据重要的地位外,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源及其储能电池方面的应用前景也特别引人关注。锂离子电池目前仍朝着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及大型化方向发展,例如,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虽已实现200Wh/kg的指标,但市场的需求仍然需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的材料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要介绍了我国电动车的开发现状, 指出了发展电动车的瓶颈是电池;阐明了锂离子电池对发展电动车的作用,特别强调目前的关键是研发适于电动车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简述了作者的实验室在电动车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自放电率而成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了通道,同时又隔离了正负电极,防止了电池短路,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人员从方法、材料和实际要求的不同角度致力于开发各种多功能安全隔膜。主要关注高热稳定性、高安全性隔膜的最新进展,用于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此外,还提出了下一代高安全性、锂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锂离子电池标准体系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安全运行、锂离子电池性能高效应用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当前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现状,从组成电池的关键材料、运输、生产检测等方面出发,梳理了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标准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对锂离子电池标准化未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电池工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对于我们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锂离子电池的身影。小到各种数码产品,例如手机、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等,大到各种交通工具,例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等,都在使用锂离子电池这种新型的工作电源。除此以外,锂离子电池还被用在各种大型通讯设备、工业设备、航空航天设备和军工装备中。由于与传统电池相比有着能量密度大、充放电寿命长、无污染、工作电压高等诸多优势性能,锂离子电池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6.
电极/电解液界面作为制约锂离子电池高比能量和电化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其高温稳定性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综述了近几年来改善锂离子电池高温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高温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主要影响;主要从电解液组成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设计高温条件下可稳定存在的电极/电解液界面膜,进而有效地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最后对锂离子电池高温电解液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闫源  刘伟  孙刚  马鸣  夏鑫 《化工新型材料》2023,(6):24-28+33
针对当前可穿戴电子产品不断发展对柔性供能器件提出的小型化、灵活化以及可弯曲、折叠的要求,介绍了柔性纤维状锂离子电池的结构,总结了近年来柔性纤维状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发展安全可靠、适应性强且性能稳定的柔性纤维状锂离子电池材料是未来可穿戴供能器件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8.
动力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在结构、组成方面基本相同,最大的不同是安全可靠性和功率密度。动力锂离子电池不仅具有通常锂离子电池所具有的优点,同时功率密度也比较高,这些性能与目前已有的电池体系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优越性。动力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当今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理想动力之一。但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化学组成比较多,在不同场合可采用不同的化学组成,本文将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常见的一些负极材料及其研发近况做一个概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两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全球社会文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循环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研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至关重要。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溶胶-凝胶法改性正极材料的制备,并对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能源的高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其中,电解质作为决定锂离子电池特性的关键材料之一,承担着电池内部电荷传递的功能,对电池的各项使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应用研究进展,着重对电解质的分类、性能和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了现研究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出电解质未来面临的挑战,并对电解质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     
《新材料产业》2004,(5):54-57
依据使用方向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大致可分为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电源的小型锂离子电池和为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动力锂离子电池2类。前者的技术发展已经比较完善,产业规模比较庞大,产能集中在东亚,有越来越向中国大陆聚集的趋势。后者尚处在商业化启动阶段,软包装液态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问世标志着中国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制造专用设备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动力电池生产配备的专用设备(工艺装备)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发展的支撑。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设备技术水平随着我国锂离子电池工艺技术的发展获得了迅速的提高,与国外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编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材料动态》2008,(4):25-26
斯坦福大学研发人员表示,他们已经研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可以确保笔记本续航20小时。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是利用碳极来存储锂离子的,因此容量有限。而新型锂离子电池则采用硅极来存储,容量极大。当前的普通笔记本电池可续航2h左右。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比能量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是本世纪发展的理想能源。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包括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和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本文重点综述了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自从90年代SONY率先推出锂离子电池以来,锂离子电池行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其正极材料的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已经从钴酸锂材料一枝独秀,发展成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材料齐头并进的态势。这些材料根据其各自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安全和大型锂离子电池正在崛起——新EV时代的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液体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两种,相比传统铅酸电池拥有优异的性能,在国际市场上暂露头角,展现出了勃勃生机!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质量轻、体积小、安全性好等优点,使其在高能量和高功率领域备受欢迎!  相似文献   

17.
<正>一、锂电市场正处黄金阶段1.市场规模飞速扩大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二次电池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电池。目前主要的二次电池产品除了锂离子电池之外,还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等。自1991年全球第1只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由日本索尼公司(SONY)推向市场以来,锂电产业发展已走到其第25个年头。经过20多年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从无到有,发展成为仅次于铅酸电池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锂离子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是电动交通行业,大量锂离子电池将会在未来几年因寿命和更新换代等问题而退役。废旧锂离子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因此,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系统介绍了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最新进展,主要有预处理、浸出、分离提纯等工艺。针对各个工艺的具体原理、研究现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评述。最后,对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薄膜锂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最新领域,正极材料的薄膜化是薄膜锂离子电池的重要部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物理气相沉积在薄膜锂离子电池正极薄膜方面的研究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射频磁控溅射、脉冲激光沉积、电子束沉积等制备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发展,并对这些制备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薄膜制备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一、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技术概况锂离子电池制造所需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质材料被称为锂离子电池4大关键材料,其中,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按其存在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液态电解质、凝胶态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3种。从1991年全球第一只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诞生至今,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呈现出从液态到固态逐步发展的过程。现阶段,在电解质市场居统治地位的是液态电解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