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3年伊始,西藏拉萨地区和云南普洱地区相继发生6.3级地震。90年代,中国大陆进入第5个地震活跃期。 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全国60%以上国土处于地震烈度7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1303—2011年的700多年间,中国大陆共发生M≥8大震23次,呈现出显著的自组织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252~258a,108~112a,94~98a,44~47a,24~25a,16~19a和11~14a.以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为指导,将有序性分析与复杂网络技术相结合,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大震中长期预测方法,构建了中国大陆8级大震信息有序网络结构.在总结21世纪初中国大陆西部所发生的2次8级大震(2001年昆仑山8.1级大震、2008年汶川8.0级大震)预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所建网络结构对中国大陆未来8级大震提出中长期预测意见:2022、2026、2045、2065年前后仍有可能发生M≥8大震.研究结果表明,大震是可以预测的,大震形成的机制具有网络特性.有序网络方法是大震中长期跨越式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震剖面数据中有效层位信息与噪声混合分布,传统方法难以对地震断层进行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通区域离散度的地震断层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八邻域连通对地震剖面二值图像中的连通区域进行标注并提取每一个连通区域的离散度等数字特征;然后,基于噪声和地震层位各自所属连通区域横向长度和离散度的不同对噪声进行去除;最后,利用地震层位所属连通区域的横向端点信息对地震断层进行识别并标注.通过实验将所提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核糖核酸(RNA)分子结构相似度计算方法存在复杂度高、未能充分考虑二级结构全局信息的缺点,基于一种7维序列编码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矩阵奇异值分解提取RNA二级结构数据分布特征的算法,利用提取出的奇异值向量,基于向量距离进行RNA二级结构相似度比对.通过对Yeast tRNA phe、PSTV、poliovirus mutant 3种RNA分子二级结构构象的实验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并将这种方法推广至任意两个RNA分子之间二级结构的相似度衡量,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提供的汶川8.0级地震目录资料,对2008年5月12日至2010年3月1日共1613次3.0级及以上余震的地震序列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主震后18天应列为大地震强余震发生的警戒时间;地震序列的b值为0.751,印证了在类型相同的情况下主震震级越大b值越高的观点;地震序列的p值为1.117,与全球地震衰减速率相当;汶川地震的余震分布主要沿龙门山断裂走向北东向扩展,且具有明显分区性,自南向北分为南、中、北3区段,南区为地震起始破裂段,地震后期余震则主要分布在北区;震源深度分布在10~40km,集中在10~20km,表明龙门山断裂主要发生在中上地壳,且震源深度由南向北呈现逐渐变浅的趋势;震源深度扩展,南区呈明显脉冲状,中区主要是依次由15、30、25km深度向深、浅层同时扩展,北区余震深度分布呈“乙”字型,最后稳定在15km左右。  相似文献   

6.
临震预测是指对未来10 d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测.采用多学科多种观测方法进行临震预测,可以预测地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中的一二个要素,综合多种前兆异常信息,做出临震预测.其中,准确地预报了1996年包头Ms6.4级地震、1997-04新疆伽师地区Ms6.3-6.6级强震群、2000-07日本伊豆群岛 Ms6.4级地震和2001-12-18台湾Ms7.5级地震等.其独到之处在于可以预测发生在距观测点几千km以外的强地震,在这一世界性难题上实现了创造性的突破.本文对2003年以来的年度预测及临震预测,按照评分标准进行了评定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自1300年以来的715 a间,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共发生M≥8大震25次,呈现出显著的自组织有序性.特别是从1902年到2001年的100 a间,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发生3对前后间隔4 a的8级大震有序对.基于信息预测理论,在对中国大陆8级大震有序网络构建及其总结研究的基础上,补充尼泊尔3次8级大震新信息:2015年8.1级、1934年8.1级和1833年8级大震,进一步优化完善并构建8级大震二维与三维有序网络结构,并由此对未来8级大震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尼泊尔8.1级大震的发生,标志着新一轮8级大震活动的开始,未来数十年内大震强震将在青藏高原地区由南向北迁移发生,2022与2026年前后中国大陆西部将发生新的8级大震有序对,2029、2045年前后仍有可能发生8级大震.  相似文献   

8.
利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的àtrous算法对地震数据做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通过引入噪声模型,并利用显著性统计假设检验,得出有用信息(地震序列中的异常现象)的多分辨支撑图.利用这一工具,可对华北地区不同尺度下的震中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提取,并为该区活动构造的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日本大地震及海啸的早期预测及临震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引发10~23.6 m的大海啸,造成核电站泄漏,损失惨重.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早在2008年7月25日,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根据5种异常信号作出"关于日本大地震及海啸预测".实际发生的地震正好在预测的区域范围之内,而且确实发生了高达10 m的破坏性海啸.并且在这次大地震前,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还记录到5种前兆异常信号.这表明一个7级以上的地震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往往在震前几年就会出现前兆异常信息,尤其在震前几天还会陆续出现临震前兆异常,抓住这些信息对实现地震的预测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线监测发电机定子温度可有效发现定子部分过热性故障,如何从检测的温度数据中提取反映定子故障预警的信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文采用可变窗改进Kendall-f算法处理监测温度数据,提取其变化趋势特征信息;采用偏度分析提取监测温度异常值,从而正确诊断定子过热性故障,仿真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定子温度监测与预警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构建了该研究区全区和南黄海海域M≥6强震的二维和三维有序网络结构,据此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的分期,并对未来M≥6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论表明:该区从1998年起进入新一轮平静幕,此幕可能持续到2042年前后;该区下次活跃幕的首次M≥6强震可能发生在2053年前后,地点很可能在南黄海海域内;未来第2次、第3次M≥6强震或强震群可能分别发生在2058、207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区M≥7强震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800年以来,新疆及其邻区M≥7强震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30a×k(k=1,2,3)、11~12a、41~43a与18~19a等.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和复杂网络技术,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强震预测方法,构建新疆地区M≥7强震信息有序网络结构,充分揭示了新疆地区近200a来M≥7强震链的活动规律,并据此较为成功地预测了2008年于田73级强震的发生.同时还提出新的预测意见:2014—2015年、2019—2020年以及2026年前后新疆地区仍有可能发生M≥7强震.研究结果表明强震是可以预测的.该方法对于强震的中长期跨越式预测具有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复发间隔公式和地震发生概率模型计算了吉林地区2006—2022年4.0级以上(M≥4.0)地震的相关数据,得到了研究区内4个震级档的平均复发间隔和发生概率,并以此建立了吉林地区M≥4.0地震的4级预警模型.利用吉林地区的地震数据对目前吉林地区4个震级档所处的地震预警级别进行预测显示: M≥ 4.0的地震目前不在预警范围内, M≥4.5和M≥5.5的地震处于C级黄色预警级别, M≥5.0的地震处于D级蓝色预警级别.该研究结果可为吉林地区的地震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地震目录,2002—2008年全球共发生了92次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78次震前接收到了次声波异常信号,占84.8%.次声波异常信号的幅值均超过1 000 mV,次声异常信号的频率在10-3 Hz量级.异常信号结束后9 d内发震的有45次,占57.7%.本文以这92个地震为统计对象,讨论了震级M、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D与次声波异常信号最大幅值Um的关系.结果表明,次声波异常信号与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Um与M、D呈现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网站提供的电离层垂直全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aron content,记为VTEC),分析研究了1998—2006年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30个M_s≥6.0的地震.采用统计处理的方法,讨论了地震前后15d内电离层全电子含量的变化,分别对震中上空电离层全部TEC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Rayleigh衰落信道下B3G移动通信系统有效信道容量的优化问题。首先,回顾了有衰落时的Shannon信道容量,并根据信道信息确定最佳功率控制方案;然后,根据系统给定的掉话概率Pout确定最佳的干扰门限值α0*,使系统总干扰最小;最后,在定义系统有效信道容量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推导出最大化系统有效信道容量的发射数据速率。研究表明,α0*与功率控制干扰因子ρ、接收机可分辨出的路径数M以及系统掉话率等有关。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对于给定的α0*,只要选取M≥4,功率控制干扰因子ρ≤0.5,系统有效信道容量就存在全局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服装设计中民族性和现代性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中国服装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问题.以旗袍改制和其它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为中心,选取谭燕玉、张肇达、汤姆·福特和罗伯特·卡瓦利等中外设计师及其作品进行述评,分析比较其设计思路以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文物建筑,以故宫灵沼轩钢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该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基于结构残损现状及钢结点的半刚性特性,考虑3种工况来建立灵沼轩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灵沼轩钢结构的基频和主振型。通过时程响应分析,研究了8度常遇地震作用下典型节点的变形及内力响应情况,讨论了结点刚度退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谱分析,研究了灵沼轩钢结构的抗倒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结点刚度退化时,灵沼轩钢结构基频减小,振动形式发生改变;8度常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保持稳定振动状态,其变形响应峰值趋于偏大,内力响应峰值趋于偏小,且均在容许值范围内。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各工况条件下的钢结构均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集中的多处理机群是复杂实时控制系统的核心,针对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了由新颖的分配步骤构成的分配策略:任务集分解、多级滤波、非单调映射、任务归并及重构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所得到的任务分配结果是较优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内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被广泛地认为是保护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内地从1979年就已开始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1986年起开始形成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体系,这一制度的广泛开展对中国内地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亦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对内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分析,指出实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香港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保障体系的特点,提出了完善内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