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综合防治与当地习惯防治相比,有翅蚜减少72.0%,地老虎断苗株率减少80.1%,烟青虫为害株率减少86.3%,上等烟比例提高近一倍,每亩增加收入80-110元。通过对害虫的测报,指导烟农合理施药,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减少用药2-3次。  相似文献   

2.
胞质不育杂交油菜中的不育株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个甘蓝胞质不育油菜杂交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的不育株率有显著差异,而不育系相同恢复系不同的杂交种,不育株率差异不显著。不育株分枝部位高,有效分枝数少,单株角果数少,角果结实性差。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株减产16.2%-42.6%,不育株的产量对照势率为-8.3%-33.8%,不育株造成杂交种群体产量下降0.75%-3.61%。7个杂交种的临界不育株率为3.62%-71.05%。  相似文献   

3.
25%抑芽敏乳油1000倍液加0.3%活性剂,抑芽率达91.6%,500倍液不加活性剂抑芽率仅为79.05%;除芽通150倍液加0.3%活性剂,抑芽率高达100%,100倍液不加活性剂抑芽率则为97.22%。抑芽剂加活性剂后,可降低用药浓度,从而减少用药成本费用1/3~1/2,而且抑芽效果显著,烟叶产量、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烟草抗赤星病(Alternaria alternata)诱导因子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诱导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真菌、细菌和病毒都可诱导烟草对赤星病产生抗性。抗性效应表现为发病率降低、严重度变小和病斑面积减少。真菌诱导因子中,只有弱毒株诱导产生抗性,抗性效应为7.4%~80.1%;细菌诱导产生的抗性效应为1.3%~85.8%;病毒及其组合的抗性诱导效应为3.9%~83.2%。实验发现,真菌和细菌的某些菌株和某些病毒及其组合也可诱导烟草对赤星病的感病性,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5.
5%特丁磷颗粒剂(地虫灵)防治甘蔗地下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恒亮  何荣 《甘蔗糖业》1998,(6):20-23,45
本文报道了1993年和1996年用5%特丁磷颗粒剂(地虫灵)防治甘蔗地下害虫的试验结果,每公顷用特丁磷ai1.80~2.25kg防治黑色蔗龟效果为80.98%~84.425,防治二点褐鳃金龟(蛴螬)效果为85.04%~98.60%,本文还就5%特丁磷酸剂的应用前景及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超滤法提取大豆低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采用调酸、加金属盐和加热方法沉淀大豆乳清蛋白,大豆乳清预处理工艺参数为pH4.3,CaCl浓度3%~5%,加热温度为80℃~90℃,加热时间为20min,该处理过程蛋白质沉淀率为85.20%,大豆低聚糖的保存率为91.24%。经预处理的大豆乳清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膜超滤,超滤压力p:3.0psi~4.5psi,超滤温度:40℃~50℃,蛋白质的截留率为87.32%,大豆低聚糖的截留率为8.91%。  相似文献   

7.
讨论溴化氢与季戊四醇反应制备二溴新戊二醇的气相合成方法中,催化剂、加料速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并给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用碳原子个数小于10的羧酸为催化剂,用量2.1%~3.3%(基于季戊四醇重量),加料速度比3∶1~4∶1,分水时间1.5h~3.0h,总的反应时间7h~13h,产率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8.
里氏木霉91-3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A_3经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复合处理,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91-3。该菌株在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为170u/g曲,产酶水平是出发菌株的1.6倍。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8,50℃;pH稳定范围为3~7;90℃处理7min,酶活保存率为91.64%;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室温放置一年,酶活保存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里氏木霉91-3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A_3经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复合处理,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91-3。该菌株在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为170u/g曲,产酶水平是出发菌株的1.6倍。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8,50℃;pH稳定范围为3~7;90℃处理7min,酶活保存率为91.64%;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室温放置一年,酶活保存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楚雄市烟草花叶病流行原因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指出了烟草花叶病逐年上升趋势原因。进行了7.3%病毒必克、5%菌毒清、1.5%植病灵、46%病毒清水溶性粉剂、植物性农药LZ18-16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烟株还苗后未发病时第一次喷药,间隔7~10天又喷2次,5种农药都有较好预防效果,其中最好的是5%菌毒清1∶200倍和7.3%病毒必克1∶500倍液,最终防效达72.87%,第1次喷药时已发病,7.3%病毒必克1∶500倍液防治效果为52.05%~65.78%,防效优于其它4种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