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村镇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提升,但村镇建设的短板和问题仍然不少:规划设计、建造水平不高,居住品质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距实现美丽宜居的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是未来村镇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各地农村农民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全国很大范围内农民住房与农村人居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以危房改造为突破口的农村住房条件、人居环境提升规划.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小城镇建设是关键。目前我国的建制镇数量增长较快,但小城镇的环境建设参差不齐,对环境的认识也有待加强。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是小城镇建设的最终目标。 一、小城镇的人居环境 我们对“人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最初提到人居环境, 仅仅理解为改善住房条件。兴建住房满足基本居住需要是广大群众迫切的呼声。当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住房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之后,人们对居住的室内、室外环境要求日益提高,因此人居环境发展到居住区以至整个小城镇的空间环境。另…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经济积累的显著提高以及新农村试点地区的实践探索,启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而进一步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关系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社会大局",要合理建设改造,规划当先行。笔者根据海阳市农村住房现状,  相似文献   

5.
农村危房改造是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实现农民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如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洁优美,农户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是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前提和基础。山西省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村规划相衔  相似文献   

6.
胡丹  王世礼 《中外建筑》2012,(10):39-41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上海、厦门、广州三个城市的实地调研,从空间分布、居住模式和居住环境三方面分析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状况,了解到他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对住房条件改善的期望。因此,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的改善不应该仅仅是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还应该赋予他们适宜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7.
建设广角     
汪光焘: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设住房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日前表示,要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组织搞好村庄道路、供水等设施建设,加强村庄环境整治;要结合移民、牧民定居,搞好农(牧)民村庄居住点的建设,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设住房,同时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住房设计水平提高,可以提升农民自建房档次,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也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品位低、土地浪费、忽视节能环保等问题。探索农村居住房的设计原理对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巨大且意义深远。本文从设计背景和影响因素、设计实践和创造、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对这些优秀方案进行总结和归纳,来探索农居住房设计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铜山县三堡镇强化措施,注重落实,用心打好“民居建设”这张牌,建设了一批造型新颖、功能合理、设施配套的农民别墅,提高了农民居住质量,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近年来,该镇的农民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他们因势利导,在自然村合并、旧村改造和居住小区建设中,用心打好“民居建设”这张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出台了多项鼓励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优惠政策以来,农民及各级政府对农村住房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些地方政府和村集体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了以农村住房建设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毫无疑问,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及提高土...  相似文献   

11.
住房是农民的核心财产,是人居环境理论中的五大要素之一。为更好地实现居住与环境的融合,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新一轮住房建设在巩固以往建房成果的同时,亦存在诸如需求量大、"两违"、忽视节能和地域文化保护不力等问题,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长远发展。原因与缺乏科学规划以及审批制度、住房权利、建设标准不完善相关。农村住房建设应该脱离纯粹的建筑行为,融入人居环境建设的理念,在居住规划、居住流转、地域文化以及社区管理等领域相互协调,提升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江苏省乡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厂矿企业也迫切需要改进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于是曾掀起了一股“建房热”的高潮,也给村镇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由于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忽视了基础设施的配套;而财力分散、资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上海住宅建设在中央及市政府的关怀下发展迅速,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室内外环境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上海从80年代开始,逐渐成街成坊建设一个个各类设施完善、绿树成荫的完整居住小区。从目前小区规划、住宅设计和建设情况来看,住宅建设的超前意识目的在于以不增加或少增加基建投资为原则,尽量优化我们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当前和未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
在居住区设计、建设人工湿地,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住房条件也得到优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对住所的基本要求。该文研究居住区人工湿地设计,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8、9亿人口生产、生活、居住在农村,因此村镇建设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广大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因此迫切需要改善居住、生活及环境条件。近年来,村镇建设及农民生产、生活用房发展速度过快,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中心村建设存在问题、模式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全国各地掀起建设热潮,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过去农民建房受指标、规划等限制,大多数农民建房未能实现夙愿,只能住在低矮破旧的房子,居住条件恶劣。因此,不少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开始迁村并点,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村镇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村镇住宅建设平稳发展,农民居住水平进一步提高,村镇公共建筑和生产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村容镇貌明显改观,村镇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1.2020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发表题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到提升住房品质相关内容,具体为完善住房建设标准规范,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住房设计和建造水平,建设功能完善、绿色宜居、健康安全的高品质住房,不断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建设》2001,(6):26-27
2000年,村镇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村镇住宅建设平稳发展,农民居住水平进一步提高。村镇公共建筑和生产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村容镇貌明显改观、村镇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胶州市城乡建设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搞好村庄规划建设为目的,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为着力点。通过五个到位。扎实推动该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