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文娟  郭丽 《包装工程》2020,41(16):105-110
目的针对交互设计师在构建交互产品设计时的系统性思维,以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理念上的交互产品设计模型为研究对象,创造和优化交互产品设计模式。方法以博物馆交互产品设计为实验样本,基于系统设计思维理念,将交互产品设计置于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理念、情景设计理念分析中,阐释基于系统思维的交互产品情感化特征,包括用户情感需求和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以及心智模型与概念模型的关系和视觉系统呈现,阐释产品交互界面的数据动态可视化、虚拟现实的游戏化、服务式设计等方式。结论探索了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理念在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目标—建模—行为—体验"的综合层级的系统模式,有利于满足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开展交互产品设计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和交互产品的优化设计,在系统设计思维理论下,优化了交互产品设计感知行为、情感体验行为,实现了引导转换和系统改良,提升了设计策略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陈梦川  胡伟峰 《包装工程》2017,38(2):166-169
目的研究基于情境体验的游戏产品交互设计。方法以玩家对游戏情境的认知为基础,通过玩家对游戏情境的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的研究,挖掘玩家的需求和期望痛点,为提升情境体验的交互设计提供设计依据。结论通过研究玩家对游戏情境的认知,设计师解构玩家需求和期望痛点,在产品设计开发层面提升游戏产品的情境体验。基于情境体验的交互设计,即可以保证以玩家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满足玩家需求和期望,同时设计符合玩家情境认知的交互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玩家对游戏产品的认知成本。  相似文献   

3.
吴明  刘振宇 《包装工程》2020,41(8):134-139
目的探讨在用户场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产品的消费习惯变化,旨在建立基于场景的设计方法模型,为体验设计师未来设计过程中提供更加方便实用的设计思路。方法首先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明确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然后通过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再根据分类后的用户需求建立相应的用户模型,并将不同场景下的用户模型置入现有交互设计流程中,构建出基于用户场景变化下的交互设计流程。应用场景重新设计的交互框架,经上线后数据反馈验证对于提升产品留存以及步长等数据有明显的作用。结论在现有的交互设计方法基础上,通过实验及分析验证,提出基于不同场景下的社交产品交互设计方法,通过将该流程运用于互联网社交产品中,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甘为  殷雨欣  曹毕飞 《包装工程》2023,44(18):77-82
目的 对人与产品的交互关系进行概念化、结构化,并给出交互体验的解释模式,以支持交互设计实践。方法 基于后现象学人—物—世界的“互为塑造论”,分析了一种基于交互关系的跨情境框架。结果 该框架将用户、产品、情境置于一个动态连续体中,区分了具身、解释、他者、背景四类交互关系及其体验特征。结论 本框架从整体上回应了人与产品交互的生成性、体验性、扩展性的特点,不仅使用户体验、交互情境、原型设计的构建和验证变得清晰,而且还着重关注混合物理空间,为物联网和智能产品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国强  梁亚坤 《包装工程》2017,38(12):94-98
目的研究基于情境体验的移动室内地图交互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方法通过阐述情境体验定义及要素关系,分析其对室内地图交互设计的影响,根据室内地图的功能特点,归纳出产品的3种典型使用情境,具体分析了各典型情境中的情境影响因素。结论总结出了用户在特定情境下的关注点和需求,并提出了基于情境体验的移动室内地图产品交互设计策略,最终结合设计实践对理论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张军  刘粤  陈坤杰 《包装工程》2019,40(12):140-146
目的 以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系统与手势交互特点为出发点,研究并提出以情境模型为基础的可穿戴设备手势交互设计的方法,指导可穿戴设备的手势交互设计创新。方法 在情境设计理论研究和相关专业研究上,提取出与手势交互有关的环境情境、用户情境和设备情境等基本要素,以此梳理在可穿戴设备的人机交互过程中所包含的主体与客体因素,并立足用户体验,对可穿戴设备手势交互过程的信息输入与设备输出环节,分别提取手势交互的设计内容,阐述上述3种情境要素与可穿戴设备手势交互设计内容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可穿戴设备为目标对象,提出系统性和技术实现性并存,同时可以让用户达到较好使用体验的手势交互设计情境模型。结论 以某移动通信设备企业的手势交互定义项目为例,初步验证了以情境模型为基础的可穿戴设备手势交互设计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海亚 《包装工程》2020,41(16):330-335
目的在体验经济下如何使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这需要设计师对其设计方法作进一步研究。叙事设计作为一种讲故事的设计思维,符合文创产品的设计诉求。方法通过分析文创产品的外显层、行为层、内隐层设计属性,结合"境"之美学体验分类,总结出文创产品用户体验的三个层次,即物境体验、情境体验、意境体验。基于用户体验的层次理论,分析叙事设计要素为叙事主题、故事情节以及发展步骤,提出文创产品叙事设计的设计路径与模型,并结合台州临海文化,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论叙事设计是用户体验设计的有力工具,对提升文创产品服务体验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为叙事设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巫滨  曹卫群 《包装工程》2016,37(18):129-133
目的针对数字化产品展示应用情境,探讨了产品信息架构设计策略。方法基于用户体验的理论,从用户认知和产品信息组织两个对应的视角展开研究。从用户认知的角度,通过调查法归纳出了产品的各项属性信息的受关注程度,并建立权重模型。从数字化展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别的产品信息在虚拟互动情境中的传达效应,总结出以视觉属性、社交属性等为核心的用户体验设计策略。探讨了产品信息优化组织的方法,通过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虚拟展示设计理念。结论在数字化产品展示情境下,用户的体验是以信息认知为核心的,产品信息的架构设计应基于用户认知心理模型构建,对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具体策略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谭浩  李薇  韩丽红 《包装工程》2018,39(24):146-151
目的 设计活动的多样性赋予了设计思维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定性,在工业设计研究范畴的不断延展中,经济、科技、商业的快速应用发展让用户的需求从功能层面向体验层面迅速过渡,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方法 将设计思维作为研究对象,把用户参与式设计下的设计生成作为研究载体,分别从设计师、用户的设计思维出发,对用户参与式设计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设计过程及互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建立了用户参与式设计生成过程中设计师和用户互动思维模型并形成观点优化机制。结论 形成了用户参与式设计思维模型,并将模型进行应用以开发出汽车造型与交互设计的用户参与式生成工具,以实现用户在设计过程中的“沉浸式”参与并对设计生成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曾栋  刘鹏  于信涛  罗伟  王康  杨杰 《包装工程》2019,40(16):140-144
目的 通过构建用户心理模型,发现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体验问题,指导产品设计开发。方法 以灭火器设计为例,通过访谈整理和归纳专家用户的知识结构;基于模拟实验获取新手用户的视触觉感知与外在行为数据;构建匹配灭火器使用情境的用户心理模型,提出灭火器优化设计的切入点,并以此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以“信息输入—逻辑判断—动作输出”为基础框架,以习惯、产品特性、知识结构、检查行为、用户状态信息、火点信息、环境信息为模型组件,构建了灭火器用户心理模型,总结了影响灭火器使用体验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设计方案。通过构建用户心理模型,能够指导获得符合目标用户使用心理预期的产品设计方案,为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现代设计技术的最新进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即并行设计、绿色产品设计和智能设计技术。围绕着设计现念和方法的彻底转变与更新,按照设计模式、设计观念和设计自动化等三个方面对以上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即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并行、绿色与智能将是未来设计系统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蒋雯 《包装工程》2010,31(2):130-134
从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两个方面分析和归纳了当前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的发展现状,说明工业设计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的研究,工业设计方法的研究主要面向设计思维本身和思维对象,中心是设计本身;工程设计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对设计过程的建模,工程设计方法的研究主要面向设计思维的模拟,中心是设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e industrial design profession has established a place for itself in a phenomenally short time. It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useful service. But it is also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its full potential as a service to a society going through a series of tremendous transformations.

To be human a man must understand what has been accomplished and what can be accomplished by the arts of m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