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安全阀在线校验技术的现状 ,针对现有安全阀在线校验技术和装置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USB端口进行远距离安全阀在线校验的方法 ,并开发了相应的在线校验装置。实践证明与已有在线检测技术和装备相比 ,该系统装备集成程度更高 ,具有更加灵活的便携移动特性 ,适用于多种在线校验场合。为了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在新校验系统中增加了阀杆位移的自动测量 ,与压力检测配合作为安全阀开启压力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安全阀是承压设备上的重要安全附件,随着安全阀在线校验技术的发展,在线校验技术在石化、电力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安全阀离线校验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从基本原理、判开准则、优缺点、发展历程等方面,对安全阀外加力法和外加压法在线校验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安全阀校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安全阀在线检验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安全阀是特种设备上的重要安全附件,本文介绍了先导式安全阀的适用范围、特点、主要构件、工作原理、校验原理及先导式安全阀在线校验的技术应用情况。在线校验结果数据与校验台校验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安全阀离线校验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研制了一套安全阀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集安全阀校验法规要求、数据采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于一体,一次性实现了安全阀的在线检测和数据自动处理。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校验范围广、精度高、可靠性好、自动记录数据过程完整、校验过程不影响正常生产及硬件轻便易携等优点,可作为安全阀校验的有效选择和离线校验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研究开发了"互联网+安全阀"的安全阀校验信息化系统,包括约检系统、安全阀数据库、校验软件、登记软件和手机或平板端APP。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安全阀数据库、校验软件、登记软件、OA系统和手机APP的数据传输。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安全阀校验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了手机APP进行约检,现场检查可随时查阅安全阀校验报告等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安全阀的失效机理,并对炼油部两个断裂安全阀弹簧进行了失效分析。运用基于风险的检验方法,对某炼油厂催化裂化、1#延迟焦化、重整抽提装置192台安全阀下个运行周期内的失效可能性、失效后果和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计算。在综合分析安全阀可接受风险的基础上,给出了该三套装置安全阀的校验周期。通过合理的运用安全阀风险评估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安全阀校验及校验配合费用,同时又可保障装置在合法、合规、安全的基础上满足成套装置"四年一修"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国家法律、法规对安全阀的周期校验要求对石化装置长周期连续运转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石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现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入手,在总结现行石化装置安全阀配置做法,结合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安全阀工况分析法与合并备用安全阀法对新建装置的安全阀进行合理配置,保证石化装置在不停车的情况下,满足安全阀校验要求,从设计源头上解决石化装置长周期本质安全运行和安全阀校验周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规范中安全阀定期校验周期与石化企业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存在着冲突。文章介绍了风险评价方法在安全阀校验与延长校验周期中的应用流程,即以安全阀失效模式为基础,对安全阀失效可能性以及安全阀失效后果进行分析,同时考虑石化同类装置的特点和运行经验,最终确定了安全阀风险等级和校验周期。采用该风险评价方法对某石化企业大量的安全阀进行了首次风险评价、校验以及再评价的应用,分析该企业安全阀风险等级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在理论与实例应用的基础上确定了该企业的安全阀延期校验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针对应用情况提出了在役安全阀实施风险评价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全阀在线检测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线校验技术存在的人为操作因素对检测结果影响很大,校验时的开敞性造成人为介质泄漏,安全性差的问题,且许多安全阀在实施在线检测之后阀心不能回座,从而导致密封失效和泄漏,形成新的安全隐患。为此,尝试将传统的安全阀阀心结构设计成阀心传感器,利用数据采集软件,结合变送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组成测试系统,以实现安全阀运行状态的实时检测。进行了阀心传感器标定试验、水压试验、气压试验。水压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水压造成阀口的启闭过程状态变化,从而初步了解整个数据采集装置的性能。利用阀心传感器配置得到安全阀检测系统所完成的现场试验表明,与标准传感器相比,阀心传感器具有测试数据精度高,刻画安全阀全启过程准确细致,更符合测试数据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安全阀在校验过程中缺乏唯一性标签,在流转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校错整定压力、挂错校验铭牌和发放出错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在安全阀校验系统中引入条码技术,对安全阀校验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将条码技术与安全阀校验结合起来,使安全阀校验的信息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有效提高了安全阀校验工作的准确性、自动化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水平井分段注水的密封可靠性、降低水平段测调难度、提高测试效率和成功率,研制了水平井浅测分段注水管柱。该管柱主要由安全接头、浅测分流配水器、集成封隔配水器、扶正器及水平洗井阀等组成。浅测分流配水器与双层集成心子结构将水平段的测试调配调整到直井段中进行,且1次注水心子投捞可完成2层水量调配,管柱上端的液控安全接头可实现管柱遇卡时的分段解卡处理。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管柱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对于改善水平井分段注水均衡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含硫化氢气井试气时,因硫化氢在空气中扩散泄漏引起的安全问题,研究了泵注法除硫装置。介绍了泵注法除硫原理、泵注装置的主要组成和结构、泵注头的组成和作用、硫化氢浓度监测方法和远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在永15、永22断块3口含硫化氢气井上应用表明,除硫装置技术性能优良、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满足了试气要求。可作为含硫气井配套试气工艺装备,为含硫气井安全试气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高酸性气井完井直接关系着气井的质量、寿命和完井、试气及采气作业员工的安全,是气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针对重庆气矿飞仙关高酸性气田的地质现状以及高酸性介质给气井的完井投产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认真研究并提出了重庆气矿飞仙关气藏高酸性气井完井试气的工艺技术方案。通过峰15等井的现场工艺成功试验,为今后重庆气矿飞仙关高酸性气井的完井投产探索了一条路子,并对该地区高酸性气藏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兰成渝输油站弯管震后金属磁记忆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兰成渝输油管道担负着西南片区成品油供应,由于其特殊性,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超声波、磁粉、渗透检测等)不适于对输油管道的在线检测,并且不能检测出管道的早期应力集中。应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对兰成渝输油站弯管进行"5.12"汶川大地震震后应力集中检测分析,可以定性评价震后兰成渝输油管线的安全性,为管道的维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管道检测方面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复杂井裸眼中测经常出现工具弯曲、掉胶筒、掉胶筒骨架等问题,分析认为这主要与工具制造、管串配置、胶筒材料及加工工艺、胶筒、骨架及测试压差的选择有关,从而提出了裸眼测试工具、管柱组合、测试参数选择的原则,指出应以井下管柱与工具、封隔器胶筒、胶筒骨架强度安全为前提确定允许的最小测试压差。塔河油田多口井采用改进的中测工艺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出现封隔器落井、工具损坏等事故。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有效降解钻井污水CODCr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玻璃负载Fe2O3/TiO2作为催化剂,研究了钻井污水的催化超声降解.考察了超声波频率、Fe2O3掺杂量、溶液pH值等条件对钻井污水CODCr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摩尔分数为4.0%的Fe2O3的玻璃负载Fe2O3/TiO2催化剂对钻井污水CODCr的降解效果比未掺杂的TiO2的降解率提高了1.96倍.在超声波频率20 kHz,输出功率50 W,pH值为3.0,温度为30℃,钻井污水的CODCr初始浓度1000.4 mg/L的条件下,80 min超声催化处理后的CODCr降解率可达到90.1%以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LNG储罐外罐衬板安装高处吊篮作业可能发生人员高处坠落事故,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事故预测技术,对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建立了故障树分析模型,将系统失效的原因与结果绘制成树状关系图,然后进行定性分析计算,查明被研究系统所潜伏的危险因素,进而采取安全措施,保证了乘吊篮人员的人身安全,达到预测和预防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上低孔渗油气藏对射孔工艺要求高,常规聚能射孔普遍存在压实损害带,导致渗流阻力大、产能降低,对探井测试产能的准确分析造成较大影响。后效复合射孔技术通过常规射孔弹+后效体的复合结构,两级做功改善孔道几何形态,室内进行了射孔流动效率实验、地面混凝土靶射孔实验,相比常规射孔流动效率提高38%,穿深提高17%,入口直径增大22%,孔容提高45%,孔道周围形成明显的网状微裂缝,有效恢复储层渗透率。射孔施工时采用井下动态监测技术测量井筒压力、温度及管柱横向、纵向冲击力,为射孔参数优化、管柱安全性、井筒完整性评价提供依据。该技术在海上M1井的测试作业及射孔完井作业中得到成功应用,对提高深部低孔渗油气藏的评价测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超声导波检测系统在油田管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导波检测技术以其检测距离长、可对被检管线实施100%的全面检测等区别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的显著优势,将为目前油田乃至全国大量存在安全隐患或出现事故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埋地占压、穿跨越管线的检测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利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某架空φ273 mm混输管线,对Wavemaker G3超声导波检测系统进行了试验应用。结果表明:管道局部腐蚀及壁厚减薄情况与检测结果完全吻合,在管线总体质量较差,对导波传播的影响较大的情况下,Wave Marker G3对被试验管线确保检出精度的单项检测距离达40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