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昨日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钢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4万多字的《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昨日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科技精英说,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标准化是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城市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技术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标准化已经成为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4.
鲍云樵 《广西节能》2001,(1):19-20,23
21世纪是我国经济、科技腾飞新千年。鉴于我国经济受人口众多、资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遭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要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很大。而能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节,因此研究制定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鲍云樵在“我国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作了“我国20世纪能源发展回顾和21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水电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璟 《水电能源科学》2002,20(2):1-6,16
对我国水电资源及水电开发现状做了深入分析,对全面贯彻国家电力建设方针提出了三点建议:重点发展电网,协调发展电源;调整电源结构,优先发展水电;调整水电结构。就21世纪加快我国水电发展提出了四条措施:加强前期工作;完善水电的滚动开发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辞旧迎新,伴随着新世纪第一个春天的来临,2001年《锅炉制造》杂志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向在我国锅炉行业辛勤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新世纪的问候!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和编辑《锅炉制造》的各位专家、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是我国实施“十五”计划的起步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年。对我们哈锅公司来说,要想在21世纪实现快速发展、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精干主业,搞活辅业,开拓新业”的发展战略,以市场开发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保障,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步伐,培育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努力实现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结构从单项业务型向相关联多元化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把哈锅建设成实力雄厚、集约经营型的大型企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求得生存和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科技进步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已成为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兴衰成败的关键。同样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抓好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工作已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在科技工作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采取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紧跟世界能源技术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我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今年,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市场需求,大力抓好高效、节能、环保等新产品的开发工作,进一步拓宽产品经营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继续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工作,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三是要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改善科技队伍结构,为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后劲。 祝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的世纪里取得更大的成绩!衷心希望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和《锅炉制造》杂志能够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得到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确立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十一五”规划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方舟 《太阳能》2006,(1):12-12
1月12日,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和中国能源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先生在讲话中强调,国家倡导建立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主要通过四项指标来衡量。他说,在创新型国家中,研发投入要占GDP的2.5%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要大于60%;国家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应低于30%(目前我国为80%);专利发明要进入世界前5名以内(2003年中国发明专利中外国发明占70%)。  相似文献   

9.
1996年11月,林业部印发了《全国森林能源工程“九五”实施计划》,标志着“森林能源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标志着我国在实施《林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人》、《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方面和执行《中国21世纪议程》、《21世纪议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森林能源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根据“因地朝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国家农村能源建设方针及全国新材供需现状、农村能源供求发展趋势及社会经济状况,在加快植树造林和发展森林资源步伐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洁净煤技术若干重大科技进展分析(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洁净煤技术方面,论述了煤气化的研究与发,先进煤粉燃烧器的工业化生产。对每项技术,主要从国际比较上确定它达到的水平和创新点,对它已经(或可能)进入的市场状况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进而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最后从整体上讨论中国21世纪的能源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发展现状(1)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重视我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也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1995年制定的《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设步…  相似文献   

12.
《能源工程》2011,(3):64-64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我国向世界承诺的节能减排目标如何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对能源技术的要求如何满足,这些都对今后能源科技的发展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重化工业化的特征十分突出。能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十五”以来,到“十一五”直至2020年前后,我国能源电力发展都将保持大规模的建设。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电力市场需求之旺盛均为世界罕见。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达到24.6亿吨标煤,增长9.6%,其中煤炭23.7亿吨,电量2.83万亿千瓦时,增速达14%,电力装机一年新增1.07亿千瓦,增速达20%以上,高速增长的态势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4.
4月2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四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第八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会上,中煤协发布了《关于推进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煤炭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提升,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关键突破,建成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煤炭行业科技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01年 1月,我国第一个地面开发煤层气探明储量获得国家评审通过,认定含气面积 164.2km2,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 402.19亿 m3。 21世纪,世界将进入天然气大发展时代,煤层气作为一种高效洁净的新能源,必将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从第一个获得国家评审通过的煤层气探明储量说起,阐述了发展中国煤层气产业的指导思想、亟待解决的重点技术和必要的政策支持。最后指出,中国具有巨大的能源市场潜力和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将使更多的投资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和利用新型清洁燃料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能源的现状及远景,对我国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何明 《能源工程》2005,(1):55-55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电力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了;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建设速度有了更快的发展,但是电力需求增长的速度更快,缺电现象日益严峻。据全面分析,我国电力建设速度已经达到“增长的极限”,解决缺电只能从节能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中俄能源合作的新进展及其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俄发展能源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地缘政治的变化。国家对安全和能源保障的担忧.民族主义和强权政治等重新成为影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的主要因素。2008年后期起始的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另一方面着眼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年2月9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这一计划预计投入近300亿元巨资,以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全面提升科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司长王晓方表示:“支撑计划将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加快建立和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推进能源科技进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以下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