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几年,中国油企在进军海外市场中屡屡受挫,损失巨大。中国南海深水区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文章分析了世界深水油气发展的现状、趋势,研究了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发展现状、所面临的困难及加快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指出在当前全世界深水油气开发的浪潮中,在中国有30多年海上油气开发经验的积累下,中国已基本具备了加快深水油气开发的条件,中国应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国家应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深水油气开发中走出南海特色。  相似文献   

2.
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作为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之一的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关键技术和装备的重大专项课题,不久前在广州通过了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已拥有有效解决深水油气勘探的地球物理采集技术,具备了深水油气勘探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雅馨 《中国矿业》2012,21(9):17-19
南海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域,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南海的海洋环境与墨西哥湾有极大相似性。文章研究了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一般规律及墨西哥湾油气田的开发及海工装备现状,对我国南海油气开发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水油气浅层钻井的“三浅”地质灾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深水浅层钻井过程中可能遇到浅水流、浅层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层分解等3种浅层地质灾害(简称"三浅")。要规避这些风险,必须需要开展浅水流、浅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机理、识别特征及工程危害等方面的研究。国外利用地球物理识别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深水油气钻井测井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在"三浅"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方面取得了较为重要的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学者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在南海北部深水区LW3-1大气田的周围发现了超压系统、浅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深水水道砂体的发现也推断南海北部深水区具有"三浅"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随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评估和预测南海北部深水钻井的"三浅"地质灾害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5.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在全球油气储产量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本文概述了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当前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和趋势,认为全球深水勘探开发投入逐年增加,开发方式不断革新,勘探开发时间差缩短,开发成本持续下降,开发领域和方向不断拓展。通过比较各油气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资源潜力、已发现油气储量和勘探程度等,优选了深水沉积盆地勘探开发的三个方向,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海域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该区域的油气资源开采长期因政治原因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为维护我国在南海的主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实现我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以保障能源安全,中国作为南海周边的第一大国有必要与东盟各国就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开展对话与合作。中国与印尼之间的油气合作是中国-东盟框架下能源合作的典范,目前主要通过国际投资的方式开展。印尼在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则以产品分成合同作为典型的法律样本,这也是全球范围内油气合作的典型样本。就印尼的产品分成合同而言,其主要呈现出较强的灵活性、成熟性以及受到资源民族主义影响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中国-东盟在南海的油气合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4年8月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探工所)研制的新型深水随钻取样器搭载海洋石油708号深水工程勘察船,在中国南海荔湾海域北部陆坡588m 深水区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100m全孔连续取样作业,打破了该取样器于2012年4月在我国南海番禺区块创造的200m水深取样纪录。本次作业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工程技术装备,首次在超过500m深水区域钻探取样,开创了我国南海深海地质调查及工程勘察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该区域的资源开采因政治原因长期处于无序和低效状态。为维护在南海的主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实现能源多元化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中国作为南海区域的大国有必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强化在南海区域油气资源开发活动的参与程度与话语权。自中国能源公司通过国际投资进入南海以来,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合作是中国-东盟框架下南海能源合作的典范。印度尼西亚在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以产品分成合同作为典型的法律样本,这也是全球范围内油气合作的典型样本,其主要呈现出较强的灵活性、成熟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烙印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中国-东盟在南海的油气合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部网站消息:2009年4月20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建造的我国首座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上海外高桥船厂进坞铺底,标志着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将由分段建造全面进入到总装合拢阶段,此举在中国海洋油气开发和海洋工程制造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新华网消息(2014-11-06)5日,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悉,"南海九号"承钻的首口千米水深井在我国南海顺利完钻,"南海九号"也成为继"海洋石油981"后第二个成功进入"千米水深钻探俱乐部"的钻井平台。"南海九号"深水首秀成功,标志着我国深水钻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深水钻井技术、装备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这为将来深水大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完钻的陵水25-1-1井作业水深975 m,完钻深度3930 m,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东部,距附近的崖城气田34 km。该井不仅为"南海九号"作业的第一口深水井,也是中国海油采用锚泊式定位方式进行钻井作业的水  相似文献   

11.
杨伟光 《建井技术》2009,30(5):3-6,42
阐述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结合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科技创新情况,介绍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谋划与部署的具体内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SMA超弹性及减隔震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岳云 《同煤科技》2012,(4):48-49
从投稿方式、审稿方式、作者群3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是描述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但其绘制方法比较烦琐。为了克服该方法的不足,开发了VB和Surfer接口程序,将其绘图功能集成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应用程序中,实现了等值线的自动绘制,为预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图件。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编程量,而且提高了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锚索规格普遍采用φ15.24mm和φ17.8mm,在地质条件复杂和地压大的条件下,锚索常出现拉断现象。为保证巷道支护稳定和安全,研制出φ18.9mm和φ21.6mm大直径锚索,使锚索最大承载力分别比φ15.24mm和φ17.8mm锚索提高12%和38%。对大直径锚索的研制以及对配套锚具和施工机具的研制进行了表述,同时对煤矿井下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工程投标报价方法的分析 ,对工程投标报价改革的方向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周义礼 《煤炭技术》2002,21(2):23-26
通过对选煤厂生产性质及工艺特点的比较与分析 ,深刻地阐述了大中型选煤厂集散式监控系统的设计内容与构成 ,系统配置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的剖析,提出了地应力、瓦斯压力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发展的动力,而煤体(或岩体)的坚固性则是起阻碍突出发生的力。总结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提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丁海强 《煤炭技术》2006,25(11):87-88
风水沟煤矿通过科技创新,对煤炭运输及选煤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了煤仓旋流输送器、博后筛,对矿井和选煤厂主要运输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使煤炭选运能力、块煤产率及煤炭分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内涵增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