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城市中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普遍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以下简称《高规》)第7.4.7.2款规定的要求: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由于建筑总体外观设计的限制,高位消防水箱大都不能满足静压要求,因此,需要设置增压设施。在工程中应用较普遍的增压设施,主  相似文献   

2.
关于多层建筑消防设施设置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第8.6.3条规定:“设置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应设消防水箱或气压水罐、水塔.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设置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二.室内消防(包括气压水罐.水塔.分区给水系统的分区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第8.6.2条第9款规定:”高层工业建筑和水箱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们建筑,  相似文献   

3.
《建规》第8.6.3条规定:设置常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如能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等的水量和水压,可不设消防水箱。设置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应设消防水箱或气压水罐、水塔,并符合下列要求: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设置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室内消防水箱(包括气压水罐、水塔、分区给水系统的分区水箱),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  相似文献   

4.
刘伟明 《建筑安全》2006,21(5):54-5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中有关消防水泵房的出水管的布置、高位消防水箱的容积以及增压设施的设置的规定有值得商讨之处,现提出来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规》GB50045-95之753条规定,“消防给水系统应设置备用消防泵,其工作能力不应小于其中最大一台消防工作泵。”按《高规》规定,消防主泵应设置备用泵,这是没有争议的。关于消防增压稳压泵是否需要设置备用泵?这在我国现有消防规范中均无明确规定。有些给水设备厂家及建筑设计单位按设置二台增压稳压泵(一用一备)考虑,误认为设置备用稳压泵可以提高可靠性。根据我公司指导用户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的经验,认为设置备用消防稳压泵的弊大于利,其理由如下:增压稳压泵用于与气压罐配合对消防管网增压稳压,使之处于…  相似文献   

6.
李永力 《山西建筑》2014,(9):136-137
从消防水池、消防水泵、高位消防水箱、增压设施、水泵接合器等几个方面对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消防给水系统设置中应注意的一些关键技术,以确保消防系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金丽娜 《建筑节能》2002,30(6):30-31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建筑物内的机械防排烟问题越来越重视,标准也越来越接近于发达国家。国家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也在逐年地完善各项条款。笔者在长期的工程设计实践中,认为《高规》(GB50045-95,2001年版)及《建规》(GBJ16-87修订本,含2001年4月局部修订的条文)中的有些条款还不够完善,在这里提出来与同行们探讨。1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机械防烟《高规》关于机械防烟第8 3 1 2条规定:“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应设置独立…  相似文献   

8.
贵刊 2 0 0 2年第 3期上发表了《确保消防贮水的技术措施》一文 ,文中提出了四种技术措施图式。四种技术措施图式的原理实际上是相同的 ,即当生活、消防合用水池的水位降低到生活用水的低水位 ,外界的空气被吸入生活泵 ,生活泵因吸入空气而不可能吸取留下的消防用水 ,确保水池中留有规定要求的消防用水量 ,从而符合《高规》GB5 0 0 4 5 - 95第 7.4 .7.4条的规定 ,“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用的水箱 ,应采用确保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建规》GBJ16 - 87第 8.3.4之六 ,“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水池 ,应有确保消防用水不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建规》、《高规》及《喷规》中的关于消防水系统有关条文的理解、分析,对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给水、供水管网的连接方式、稳压系统流量的确定以及水泵接合器的设置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自己对消防给水系统的一些见解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珠宝大厦的设计来谈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以下简称《水消规》)中关于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消防泵房规定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