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取得最佳的商务交际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中西文化差异意识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荚汉语学习者从习语角度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有效加强他们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习语在文化的三个层次上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即风俗文化差异、制度文化的差异和心理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树立文化意识,从而有助于他们畅通并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栽体,一种语言和它所属国家的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学习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但是,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部分老师仍然按照传统模式教学,只注重学生读、写、听、说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严重影响了外语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介绍了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的影响,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西方伦理文化素养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诉求西方伦理文化,能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西方伦理文化诉求可以个体主义、快乐主义、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础,通过英语教学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通过各种策略和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普遍存在的,而这些差异必然要反映在语言表达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同时还要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讨论,介绍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也正是"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教学法(CBI)"所倡导和推崇的。而习语是语言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形式,带有很深的文化烙印。本文旨在通过习语的翻译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文化,了解该语言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其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词汇教学、课文知识、实践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颜色词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之一.英语颜色词"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语.对比研究"white"和"白"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可见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区别二者的内涵对促进跨文化交际及提高英语初学者语言能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饮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和西方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不仅能增加对其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本文探析西方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以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11.
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及时有效地克服交际中因文化不同而带来的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对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语言离不开文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探讨文化,语言,交际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是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在这种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本篇论文中,我们以电影({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例,以冰山理论为基石,从历史背景、电影的拍摄方法、表现形式以及女主人公的形象、行为及思想等方面进行对比欣赏,通过中西电影的对比来加深对目的文化群体的了解,并将其运用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神话作为各自文化的源头,所描述的英雄身上集中体现着中西文化生活中人民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征。这些特征对于了解中西方做人、做事的不同,解决中西交往中由于差异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在差异中寻找和平沟通的途径具有积极意义。从文化对比角度,分析神话英雄的出身、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最终结局,解析中西英雄的差异,以促进和谐的中西交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总称,跨文化交际必须重视二者,清楚其中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和重要作用,而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以便于在语言的学习中特别是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将其引入和发挥应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并阐述了教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外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须使学生认识到和谐、得体的跨文化交际来自正确的语用文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法语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通过英语报刊选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语报刊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英语报刊,了解世界,获取大量时代信息,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实现语言和文化双收益.  相似文献   

18.
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首先要弄清楚几个问题,即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化,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作为大学生,对语言与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需要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必备的能力,需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剖析并使其运用于外语课堂教学,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实现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为此,笔者选用了Gudykunst的焦虑/不确定协调理论(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即AUM理论和Schumann的文化适应理论,探究它们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落幕,我们进入了后世博时代.后世博时代需要越来越多的后世博人才,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后世博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高职外语教学目标之一即建构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与后世博人才的打造不谋而合.在高职外语教学中可以从构建包括全球视野、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四部分的后世博人才跨文化沟通能力模式入手,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