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环己烯装置换热器A-E354-2/3换热效果差,蒸汽及冷却水消耗大等问题对换热器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增加换热器管程物料组分,改变换热器内物料的沸点,提高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唐文姝  张鹏 《辽宁化工》2009,38(3):198-199
105HI型套管结晶器是针对络合反应条件吸收反应热量等特点为尿素脱蜡装置设计的专用反应器。在大温差的换热过程中极易结垢,长时间使用后严重影响换热效果,降低换热效率,同时因热量不均匀而影响产品质量。在相同的生产负荷下,采用定期除垢方法可大幅提高换热效率,增加低温水在结晶器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大幅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3.
在化工装置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换热器结垢而导致换热效率降低的问题,当换热器热效能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不能满足实际工况的需要,此时我们将需要及时对换热器进行除垢清洗维护,以恢复其换热效能。然而,化工生产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每一次的开停车将会导致很大的能量损失和原料损失,直接提高了生产运行成本,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在线监测换热器的各关键参数,定期进行测算评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再适时决定需要停车清洗维护的时间。这样才能实现尽可能地减少停车维护次数,才能实现装置的最大经济效益。笔者通过本文旨在引导大家如何使用正确的换热器传热效率核算方法来评估换热器能力,为换热器的清洗维护提供理论评判依据。  相似文献   

4.
换热器在石油、化工、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领域等领域有着重要且广泛的应用。而换热效率是衡量换热器优劣的主要指标。为提高换热效率,近年来强化换热受到的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强化换热结构。将其与传统的换热器结合,可明显提高其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5.
开缝翅片换热器三维流动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开缝翅片换热器三维流动传热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针对不同开缝位置的换热单元进行数值计算。并应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不同入口速度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翅片进行开缝能够有效提高翅片管的换热性能、强化传热,且下游开缝比上游开缝换热效果好,全部开缝换热效果最好。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大4种翅片换热量明显增强,增加入口流速也可提高换热效率,但压力损失较大。计算结果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板式换热器的选型对于涂装生产线前处理中液槽的加热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关系着整个系统的加热效率。根据涂装生产线实际情况,通过对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数,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得到相应的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曲线。同时针对涂装生产线中板式换热器换热时冷热侧出口温度不是已知量,且随时间是变化的,如何合理计算其传热平均温差,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不仅降低了计算工作量,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误差。根据涂装生产线的实际情况以及板式换热器随板间流速变化的压降曲线。进一步缩小板式换热器换热时板间流速范围的选择,以此来更合理的计算相应的换热面积。依据总传热系数、板间流速以及传热平均温差,得到相应的换热面积,并以此进一步计算得到实际的板间流速,板式换热器的实际换热量。本文针对涂装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优化选型以更好地满足液槽的加热,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平直翅片、平直开缝翅片、正弦波纹翅片和均匀倾角波纹翅片4种形式的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侧流动和传热特性。分析出2种不同的波纹形式以及翅片开缝对翅片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改变进口风速,在不同雷诺数的工况下,得到4种换热器的换热量Q、努塞尔数Nu、压降△P以及阻力因子f等与进口风速u和雷诺数Re的关系。结果表明进口风速增大,雷诺数增加,可显著提高换热器换热量,然而同样带来更多的阻力损失。翅片开缝对传热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波纹翅片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阻力损失增加较小。  相似文献   

8.
徐伟 《清洗世界》2020,36(5):16-17
水-气式管壳换热器内部换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物理过程,本文采用计算流体数值方法对换热器内部流动过程和换热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内部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换热管外流体靠近换热器壁面附近区域流速相对较大,不利于提高换内部区域换热效率,通过数值分析可以预测实际工况下换热器内部物理场相关信息,为换热器后期优化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泵驱动回路热管能量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公共建筑空调系统排风的能量,降低处理新风的能耗,并搭建实验平台,测试该装置在两种工况下的性能,分析工质质量流量、换热器换热面积和换热器迎面风速3种因素对装置换热量、温度效率和性能系数的影响,得出质量流量、换热面积和迎面风速的最优值。结果表明,夏季工况下,质量流量250 kg·h-1,换热面积58.0 m2,迎面风速1.8 m·s-1时,装置的换热量为4.09 k W,性能系数为9.26;冬季工况下,质量流量300 kg·h-1,换热面积58.0 m2,迎面风速1.8 m·s-1时,装置的换热量为6.63k W,性能系数为14.20。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用于褐藻酸钠干燥的新型换热装置。采用热管技术,用热管空气换热器代替原SRZ型空气换热器,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蒸汽消耗量,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杜绝了原SRZ型空气换热器因翅管渗漏带来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焦油加工装置的换热网络进行了梳理,采用夹点技术计算出夹点温度,科学评价了换热网络的运行状况。对冷、热物料间的换热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换热效率,每年节约成本83万元。  相似文献   

12.
段未  马国远  周峰 《化工学报》2016,67(10):4146-4152
提出一种泵驱动回路热管能量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公共建筑空调系统排风的能量,降低处理新风的能耗,并搭建实验平台,测试该装置在两种工况下的性能,分析工质质量流量、换热器换热面积和换热器迎面风速3种因素对装置换热量、温度效率和性能系数的影响,得出质量流量、换热面积和迎面风速的最优值。结果表明,夏季工况下,质量流量250 kg·h-1,换热面积58.0 m2,迎面风速1.8 m·s-1时,装置的换热量为4.09 kW,性能系数为9.26;冬季工况下,质量流量300 kg·h-1,换热面积58.0 m2,迎面风速1.8 m·s-1时,装置的换热量为6.63 kW,性能系数为14.2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型空分设备中关键热交换设备之一——主换热器一系列数据对比,从设计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提高板翅式换热器换热效率,尽可能解决空分设备大型化所面临的因换热效率不高而只能靠增加传热面积所带来的换热单元个数增多、管道布置复杂及气流分配不均匀等新问题,为实现空分设备大型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实践中,换热器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为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有效提高抉热效率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现有的提高其换热效率的技术主要为对流强化换热技术。本文就当前主要的强化传热技术进行小结并对当前强化换热技术的发展方向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胡斐  陆晓峰  朱晓磊 《化工进展》2015,34(9):3232-3237
某石化公司炼油厂第二套常减压装置中换热器的热交换介质为高黏度的原油及其附属产品,在对流换热过程中传热系数低,动能消耗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换热管内插间歇半扭带,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内插间歇半扭带换热管在实际工况下的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光滑管、内插连续扭带换热管进行了对比,并给出了间歇半扭带传热元件的优化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内插间歇半扭带大幅提高了换热管内流体的努塞尔数Nu,同时也使换热管内摩擦阻力系数f增大;间歇半扭带换热管的换热效率η比内插连续扭带换热管提高8%~12%;当间歇半扭带的扭曲率y为10、连接杆长度s为345mm时,换热效率η最高,达到2.06。研究结果为该常减压装置换热器强化传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按照热量回收的流程划分,分为间接换热流程和直接换热流程。传统的水煤浆加压气化的闪蒸流程即为间接换热流程,由于出现结垢等现象导致换热效率下降,严重时会影响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因此采用灰水和闪蒸气直接接触换热的流程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对直接换热和间接换热的两种方案,从水耗、设备配置和效果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场与脉动流的混合作用来强化管壳式换热器的对流换热效率,对工业生产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电场-脉动流对圆管内换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动流单独作用对圆管的对流换热几乎没有强化效果。电场可强化对圆管对流换热效率,强化效果与电极电压成正比,换热效率最大可提高9%。电场-脉动流混合作用可在电场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流换热,换热效率最大可提高19%。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新型插入扰流元件管式换热器,并依据相关文献的模拟数据将其与波纹管、光管在不同流速下的管内壁面平均传热系数、换热量、平均Nusselt数以及摩擦阻力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在强化换热能力的同时其压力损失也会很大,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选取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时一定要考虑其经济性;在泵功率消耗一定时,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的热效率与波纹管的热效率很接近。但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在制造工艺上具有加工方便、固定灵活等优点,比较适合对现有换热器的改造。所以,该种热管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柴油加氢装置的混氢-热高分气换热器随着内部铵盐的不断结晶,造成换热器换热效率逐渐下降。通过监控换热器的平均温差,注水冲洗该换热器,提高换热器效率,降低装置能耗,同时延缓换热器结垢腐蚀。  相似文献   

20.
范振鲁  刘登峰  张星 《现代化工》2014,(5):145-146,148
阐述了使用窄点技术对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网络优化设计时,通过在换热网络窄点附近使用板式换热器代替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以减小窄点处最小温差,提高换热终温,降低冷、热公用工程用量,降低冷换设备投资。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过去对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网络优化设计时,减小换热网络窄点处的最小接近温差必须增大换热网络换热面积,增加换热器设备投资之间的矛盾,是优化换热网络设计的一种新思路。应用该方法成功优化设计某国内大型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换热网络,提高了原油换热终温,减少了燃料和循环水用量,降低了换热器一次性投资,减小了装置占地面积,装置投产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