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8):211-21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行政机关由于拥有公权力所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也非常多,于是,通常在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同时存在侵害公民的个人信息的情形。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信息保护目前还存在两者不能协调,缺乏专门的监督机关以及公民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问题,因此,必须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关对于信息公开进行监督以及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差异化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2.
专家解读     
《小城镇建设》2014,(3):27-27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专家解读(五)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 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困办发[2013]100号),对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公共服务,涉及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设施规划、设计、保护、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应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条例》对此分别做了明确规定,充分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同时也有利于公众积极参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档案管理产生了诸多影响。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与档案保密诉求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冲突。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应设定合理的公开界限与渠道,使得档案管理既能满足公众知情及档案利用诉求,又保持档案管理的保密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5)
我国现行有关信息公开、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大多涉及环境知情权保护,但仍存在诸如环境信息不畅通、信息公开流于形式、法律规范尤其是地方立法中环境知情权规范陈旧、可操作性不强、未配合公众参与需要等问题。《奥胡斯公约》在环境知情权保护方面最为完善,参照其成功经验,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立法现状和环境保护实际,对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核应急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对提高核安全信息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以及实现公众的核安全监督权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核应急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存在以下问题:缺乏核设施营运单位的依法参与、公开内容边界不清以及信息公开时限不具有操作性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政府对信息公开裁量权过大、核应急法律法规陈旧、与《核安全法》脱钩等。以上问题的完善不仅是对《核安全法》的立法回应也有助于改进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为保障公众对政务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互动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为作为社会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信息公开性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旨在就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公开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1)
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需要公众的参与,而要切实的让公众参与进来,前提条件就是需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针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定了相关法律,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一些相关的规定和制度也已逐步形成,但还是存在不少缺陷。本文以国内外环境信息公开主体的立法实践作为视角,深入分析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义务主体资格问题,并阐述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郝莹 《城建档案》2008,(8):35-37
档案信息属于公共信息资源,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信息不仅要为国家机关服务,更要为社会公众服务。政务公开既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充分尊重,又要使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档案信息得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0号),对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公共服务,涉及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设施规划、设计、保护、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应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条例》对此分别做了明确规定,充分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同时也有利于公众积极参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保护。关于规划方面,《条例》明确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编制、报批、备案、公开的程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6):8-10
在与雾霾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公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主要源于知情权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保障公众雾霾知情权能有效降低雾霾治理成本,提升雾霾治理效果,激发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热情。面对自媒体视域下公众雾霾信息诉求的急剧膨胀,需要正视自媒体带来的话语权结构的改变,努力适应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积极引导雾霾自测,建立雾霾信息的发布——反馈机制,完善救济途径,引入民间环保组织的积极参与,构建适应自媒体时代的新型雾霾知情权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