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玉清  孟惠民  尚伟  张敏  张旋  陶勇  黄成泽 《表面技术》2013,42(3):78-80,111
采用自组装方法,在6061铝合金表面制备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层,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自组装膜层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自组装膜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铝合金基体相比,自组装膜的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3个数量级,电化学阻抗值增大了近1倍,达到了提高铝合金表面耐蚀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组装技术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主要成分的有机溶液对纯钛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进一步将改性处理后的样品浸泡在模拟体液中仿生矿化处理,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矿化处理前后样品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特征;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种植于改性处理前后样品表面,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改性前后样品表面的黏附、生长和增殖行为。结果表明,仿生矿化处理后,样品表面有类骨磷灰石生成,其钙/磷比为1.3;与纯钛相比,自组装硅烷化处理样品表面HMSCs的黏附率高,增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银在水溶液表面形成C18SH自组装膜(SAMs)的工艺,在银表面得到致密、平整,表现出明显疏水性的SAMs。EMPA和XPS测试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别作为C18SH的分散剂,自组装过程中起到传输作用,本身不参与成膜,但影响SAMs的厚度和倾斜角。银试样表面的Ag2O在成膜过程中被硫醇中的H-S键还原为Ag,同时有Ag-S-C18H37键的形态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自组装膜层微观结构对铝合金表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自组装膜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分别制备月桂酸、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癸二酸铵这 3 种自组装膜层。 采用 SEM、XRD、 FT-IR 对自组装膜层进行结构表征,并分别对 3 种膜层的电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3 种分子都在铝合金表面成膜,但 BTESPT 自组装膜最为致密。 通过交流阻抗测试和极化曲线测试,3 种膜层的阻抗值分别达到了 3. 3×107 、1. 1×1015 和 6. 8×107 Ω·cm2 ,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 4. 5×10-7 、5. 6×10-8 和 9. 6×10-8 A/ cm2 ,通过拟合电路分析膜层耐腐蚀机理。 盐雾试验结果显示,BTESPT 自组装膜层在第 16 天才产生腐蚀点,要优于另外 2 种自组装膜层。 分析推导认为 BTESPT 自组装膜的微观致密结构为膜层具有更优的耐腐蚀性能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泡法在430不锈钢表面制备了月桂酸自组装膜,通过电化学方法、接触角测试及微观形貌分析,研究了该自组装膜在430不锈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及缓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简单的浸泡,月桂酸分子能够稳定地吸附在不锈钢表面,自组装时间、组装液浓度以及基底表面前处理对组装膜的缓蚀效率有较大影响,自组装时间4 h、月桂酸浓度5 mmol/L、组装温度35℃为最佳自组装条件;基底在组装之前进行钝化处理,有利于形成致密的自组装分子膜,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铜电极表面形成一层1, 3-二巯基硫醇(BDT)单分子自组装膜.通过交流阻抗、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探讨该自组装膜在3%NaCl溶液中对铜电极的缓蚀作用.实验表明:BDT能够有效地组装到铜的表面形成单分子自组装膜,BDT自组装膜能有效地抑制铜基底在3%NaCl腐蚀介质以及酸性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缓蚀效率随组装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在pH值较低的溶液中仍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当BDT浓度为1.0×10-2 mol/L、组装时间为40 h时,铜电极的腐蚀电流最小,缓蚀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涂技术,在冷轧钢板(CRS)表面制备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APDMS)自组装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该膜的形貌,运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图谱等电化学方法考察了APDMS膜在3.50%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研究表明:硅烷、乙醇、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4∶9∶87,溶液pH为11.0,水解温度40℃,水解时间30h为最佳水解工艺条件;在该条件下形成的硅烷膜耐蚀性能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醇分子在纯铜电极表面的自组装行为以及形成的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十二烷基硫醇自组装膜通过阻碍电子穿过电极/溶液界面,以及阻挡腐蚀介质与铜基底的接触,有效地抑制了铜的腐蚀;随着组装时间的延长,自组装膜更为完整,对铜的腐蚀抑制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在430不锈钢表面制备了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PFDS)自组装膜。通过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接触角、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在三氯化铁溶液中的腐蚀形貌,研究了PFDS自组装膜的吸附及其对不锈钢电极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组装时间为2 h时,PFDS膜表现出较好的抗腐蚀性,150℃固化1 h后,自组装膜具有更优异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金属表面缓蚀自组装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防腐蚀技术,其研究对象已逐渐由惰性金属(金、铂等)转化为常用活性金属及合金材料。本文综述了常用活性金属表面缓蚀自组装膜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铜、铁、铝等金属材料表面涉及的缓蚀自组装体系,并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杨显杰  高庆  向阳开  蔡力勋 《金属学报》1998,34(10):1055-1060
对紫铜在非比例循环加载下的循环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开展了圆形和菱形应变路径的双轴非比例循环加载试验,并进行了4种具有平均应力排比例循环路径的循环棘轮试验,实验研究表明,紫铜的塑性应变率方向和塑性模量的演化强烈地依赖于应变路径形状和等效应等幅值;紫铜的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也明显依赖于加载路径形状、幅值,平均庆力及其历史。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盐雾腐蚀对Ni基高温合金Al-Si防护涂层循环 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在盐雾腐蚀后,表面Al2O3膜受到破坏,出现大量的腐蚀坑,且蚀坑区域Al含量明显下降.在循环氧化过程中,腐蚀坑内重新生成的Al2O3膜粗糙且易剥落,蚀坑区域出现γ'-Ni3Al相的时间明显提前,从而降低了涂层的耐循环氧化能力,缩短了涂层的寿命.  相似文献   

13.
316不锈钢的非比例循环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16L,316LN不锈钢进行了单轴及双轴非比例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对这两种钢的循环硬化、塑性流动特性以及单轴随动硬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材料的循环特性不但依赖于等效应变幅值,更依赖于应变路径,得到了这两种材料的循环变形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离子氮碳共渗层显微组织。结果表明:ε相可以{111}_γ’为基且以<110>_γ’为轴互成180°旋转孪晶生长。发现存在一种与通常密堆六角孪晶系统不同的ε相生长孪晶。γ’相多以互成180°旋转孪晶形式存在于化合物层中,其旋转轴为<111>_γ’。扩散层中α”相存在两种衍衬效应:即α”相衬度及相界的应变场衬度。  相似文献   

15.
304不锈钢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室温下对304不锈钢在非比例循环加载下的棘轮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圆形、菱形和直线形状的非比例双轴循环加载路径下,研究不同轴向平均应力、等效应力幅值大小及基历史下材料的棘轮行为特征,为了比较,还进行了单轴加载下该材料的循环棘轮行为实验,实验表明,304不锈钢的室温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明显地依赖于加载路径的形状;与单轴循环棘轮行为一样,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也明显地依赖于轴向平均应力和等效应幅值的大小及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盐电解法在纯钛表面渗硼,以硼砂作硼源、无水氯化钙为支持电解质,在电解温度920℃,电解时间1h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电流密度对渗层物相、微观结构及渗层厚度的影响,并用循环伏安法对阴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XRD对渗硼试样表面进行物相分析,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渗硼试样的断面形貌并采用能谱(EDS)进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电解渗硼,得到的渗层均由TiB_2和TiB组成,且TiB_2渗层厚度可达到4.5μm,渗层厚度随电流密度非线性变化。循环伏安法结果显示阴极的反应主要是钠离子的还原,随后钠原子将硼砂生成的B_2O_3中的B置换出来,高温下B原子向钛基体扩散而形成硼化物渗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电镀锌钢板上阴极还原电聚合二乙烯基吡啶(2-Vpy),研究了扫描速度对聚合膜形成的影响,采用SEM研究其表面形貌,并测出了不同条件下聚合膜的厚度,结果表明最佳扫描速度为0.05V/s.通过红外光谱研究聚2-Vpy膜的结构及其掺杂离子ClO_4~-.对聚合膜进行了阳极极化、交流阻抗和盐雾实验,结果证明聚2-Vpy膜耐蚀性优于铬酸盐钝化电镀锌钢板,并初步提出了聚2-Vpy膜的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8.
1.IntroductionIthasveryimp0rtantsignificancetodescribeaccuratelythesolidmaterialplasticbe-haviorinpracticalapplication.F0rgeneralclassicalplasticitymodels,materialplasticbehavi0risgenerallydescribedbytheis0tropicl']andthekine.ati.[2]hardeningrules.Inthen0nproporti0nalcyclicloading,theprediction0fthedirectionofplasticstrainratevec-torismainlybasedonthekinematicrule-Therefore,astudyontheev0lutionsofplasticstrainratevectorandkinematichardeningduringnonprop0rtionalcyclinghasextremelyimp0rtantrole0…  相似文献   

19.
实验模拟了常压和3.5MPa静水压力循环作用下,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CP)中阳极对阴极的保护。利用电化学测试法,结合SEM分析,对CP系统进行了电化学测量和腐蚀形貌观察,并对腐蚀产物进行了XRD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循环静水压力下,阴极的保护电位升高;牺牲阳极表面形成了一层相对致密的腐蚀产物壳层,导致其工作电位升高,放电能力下降;CP系统中斜率参数增大,牺牲阳极对阴极的保护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20.
45钢在应变循环与棘轮变形下的随动硬化演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显杰  罗艳  高庆  蔡力勋 《金属学报》2005,41(2):133-139
对调质处理的45碳钢进行了不同应变幅值的对称应变和具有平均应变控制下的屈服面半径和背应力演化分析,及具有不同平均应力的低应力、较高应力幅值控制下的屈服面半径和背应力演化分析.研究表明:屈服面半径在给定应变幅值下随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变小,且随循环塑性应变幅值增大而减小,在单调加载时增大;循环背应力幅值随单调应变而减小,随循环塑性应变幅值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