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DeviceNet现场总线MCC是目前国际上技术最先进的全现场总线式MCC.。DeviceNet离散量I/O节点,和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是DeviceNet现场总线MCC的两种核心设备。给出了它们的开发过程,包括功能、硬件设计、设备描述/对象模型与软件设计/DeviceNet通信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2.
CAN总线与DeviceNet现场总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和开发DeviceNet现场总线MCC的核心设备———DeviceNet离散量I/O节点和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必须深入分析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而DeviceNet的基础即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是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因此在分析CAN总线技术的基础上,对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特别是DeviceNet的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范迎青 《电气传动》2012,42(3):69-72
远程智能I/O模块是挂接于现场总线,采集现场分散的信号加以数字化处理并上传至控制器或上位机,然后依照控制器或上位机指令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的终端监控设备.CI1系列智能模块是一款远程智能I/O模块.介绍了CI1系列智能模块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该系列模块在总线型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DeviceNet具有开放、低价、可靠、实时、标等优势随着DeviceNet的广泛应用,DeviceNet产品的需求正不断增长。据统计,80%以上DeviceNet产品属于I/O设备。DeviceNet离散量I/O节点虽然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网络设备,主要用于连接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按钮、开关、电磁阀、继电器、指示灯、照明灯等各种现场装置,但其开发过程涉及DeviceNet核心协议内容的实现,也是开发其他DeviceNet网络设备的基础。本文给出的DeviceNet离散量I/O节点的硬软件开发已通过DeviceNet联网测试。  相似文献   

5.
襄樊火电厂一期工程 4× 30 0MW机组是国内首次采用DCS及远程I/O系统的工程。该配置具有物理分散性好、可靠性高、主机负荷轻、精度高、施工费用少的特点 ;同时 ,远程I/O可完成模拟量的就地测量、处理和控制 ,通过现场总线进行通讯 ,具有现场总线的优点。经过几年的运行实践 ,证明DCS加远程I/O系统的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DeviceNet网络中远程I/O扫描器的功能和一种基于远程I/O通信方式的电网质量监控系统 ,说明了在该系统中扫描器的通信、数据映射及其组态以及程序的编写。  相似文献   

7.
日前北京集智达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全线推出R-83XX系列基于以太网的分散式I/O模块。R-83XX系列模块包含隔离数字量I/O模块(R-8350、R-8351)、源型(source)数字量I/O模块(R-8352)、继电器模块(R-8360、R-8366)、热电阻带DO模块(R-8336)、带DO的模拟量输入模块(R-8317)、模拟量/热电偶输入模块(R-8318)、模拟量输出模块(R-8324)。  相似文献   

8.
罗克韦尔自动化对Allen-Bradley(1799嵌入式I/O产品生产线进行扩充,使其适合网络输送应用,并能够继续提供高速、准确的本地I/O响应次数。该就地控制解决方案在一个单一、低价的IP00模块中加入了I/O电路、电源和网络适配器,从而运用DeviceLogix技术提供本地输出控制功能。Series B1799区域控制模块具备目前就地控制嵌入式I/O解决方案生产线的短板形状、高速I/O执行和可用性,同时还增加了拓展功能块能力和密码保护功能。内置DeviceNet通信装置将设备与控制器连接,可提高速度与效率。罗克韦尔自动化产品市场部经理Jim Varg讲道:“在原材料搬运应用中使用控制嵌入式I/O的客户可以使用区域控制模块来加强通信,降低费用及简化安装。一个控制模块可以直接读取最多达4个其他区域控制模块的数据,而不必通过PLC扫描器,这使其极其适合并入或转向的应用。”罗克韦尔自动化就地控制嵌入式I/O帮助用户改善输送系统及产能$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台达DeviceNet现场总线产品在可视化系统的应用原理。系统中,远程10用于采集现场状态;扫描模块负责管理DeviceNet控制网络;以太网模块用于控制现场与中央控制室之间的数据传输。整个网络充分展示了台达DeviceNet现场总线产品的系统集成优势。  相似文献   

10.
张小刚 《电气时代》2013,(7):98-100
采用菲尼克斯的工业蓝牙通信技术,以菲尼克斯紧凑型PLC系列为基础进行了硬件设计,并对远程I/O模块进行了软件配置,较好地完成了基于工业蓝牙的无线远程I/O设计。在自动化技术和总线技术不断发展的驱动下,工业控制系统向网络化、分散化和开发式结构方向发展,不仅使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完善成熟,而且推动了远程I/O的诞生。远程I/O的优势已被大量应用所证实,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减少了  相似文献   

11.
PLC配合各种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可以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控制。模拟量输入模块的偏置值和增益值校准调整是一项既繁琐又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正确使用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实施模拟量控制的重要前提。硬件校准除需要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外,还需要有稳定的输入信号源。利用模拟量输出模块的稳定输出特性,将其作为输入信号源,配合PLC程序编制对需要硬件校准的模拟量输入模块进行偏置值和增益值校准,效果很好,在教学培训及企业实际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MOCVD设备为例,介绍一种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标准,采用远程DeviceNet扫描仪SST-END-1-C2与流量控制器、压力控制器构成现场总线控制网络。给出了DeviceNet软件设计与控制实现。使用效果表明DeviceNet是基于CAN总线技术的一种低成本的通信链接,是一种低端网络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DeviceNet在智能电器控制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基于DeviceNet总线智能电器控制网络系统结构,重点描述了以微处理器为平台的DeviceNet通用I/O接口的开发过程,通信协议和对象建模方法,应用层软件设计思路,并给出了详细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流程。实现了智能电器的网络通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DeviceNet标准定义的两种报文(I/O报文和显式报文)的特点,并以DeviceNet网络为例,重点阐述了利用FINS指令实现变频器故障在线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远程I/O产品的发展及现状,介绍了该模块的可配置概念.阐述了模块的可配置功能分析及实现方案,包括总体结构、内部总线及町配置功能,并给出了软件流程.该模块具有成本低、通用性好、使用方便等特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DeviceNet I/O数据触发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者/消费者网络模式是一种能够提供多点传送功能的新型网络技术.在生产者/消费者网络模式的基础上,DeviceNet支持位选通、轮询、状态改变/周期等多种数据触发方式,可构建主/从、多主和对等网络结构.介绍了生产者/消费者网络模式的通信特性,分析了位选通、轮询、状态改变/周期等数据触发方式的通信机理.  相似文献   

17.
王定明 《青海电力》2004,23(4):41-43
在大型电力新建项目和老机组改造中,新的技术在不断应用与提高。主控装置通常采用DCS系统。参数测点采用国产远程智能I/O设备进行监控,并实现与DCS系统的通讯,使测点信息传输至DCS系统,实现统一的数据管理。文章从远程智能I/O系统的特点及与DCS系统之间通讯的方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远程I/O系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DSP和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数据采集分析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TMS320F206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便携式数据采集分析装置的设计。该装置数据采集模块可实现16路模拟量和8路开关量的同时采集。数据分析模块硬件电路以嵌入式计算机为核心,外围由译码电路、开入/开出电路组成。装置软件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2部分程序,数据采集程序采用TMS320C2XX标准汇编语言编程,完成数据的采集与上传,给出了程序流程图;数据分析软件采用嵌入式Linux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给出了装置软件程序主界面及各界面功能。所设计的装置运行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倪晓明  田雨聪 《电网技术》2008,32(22):68-71
该设计基于可编程芯片上系统的解决方案,在单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上同时实现CPU控制器、8路异步收发器、8路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HART)协议设备的独立调制解调器等部件,可实现8路HART协议转换及智能I/O采集功能,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解决了多路HART设备的快速数据采集和响应问题。此外,该模块采用异步采集的方法,自动对HART设备进行周期性的采集和数据的实时缓冲,有效地提高了对上位机通信的响应速度。该设计已成功应用于EDPF-NT分散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