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森 《园林》2001,(3):30-30
盆栽月季春季管理是关系到当年生长和开花的关键。根据笔者多年实践,抓好下列管理工作,定能使盆栽月季枝壮、叶茂、花繁、色艳。早春翻盆换土早春月季未萌发之前进行翻盆换土,把脱盆后根团外围盘绕过密的须根剪去,还要剔除朽根、伤根、根瘤,除去旧土量的1/2,保留护根土不可散坨,换上新的培养土栽入原盆。培养土可用马粪4份、园土4份、河沙2份,再加少量菜饼和骨粉。或用园土5份、垃圾土3份、砻糠灰2份,再加适量饼末。  相似文献   

2.
朱峰山 《园林》2002,(5):13
君子兰换盆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植株生长,原盆已不适应,需更换大一些的盆;二是盆土板结,通透与保水、保肥性能差,养分严重不足,需更换新的培养土.对此,可以只换盆添土,只换土不换盆.而在多数情况下,换土可随换盆进行.莳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必强求一致.在换盆换土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李利民 《建筑工人》2004,(12):26-26
在施工室内地面基层时,由于内墙抹灰时大量的墙面浇水汇集到地面,沉积于表层土壤中,使室内地面土壤含水率过大,形成橡皮土,以往的解决办法是翻晾换土,它不仅影响工期,而且容易造成地面的开裂,出现质量通病。  相似文献   

4.
《园林》2001,(2)
翻盆对于盆景植物的意义不只是简单的换换盆土而已,它还可以调整弥补原来树形的不足。但是翻盆作业毕竟不是每年都施行的,因此对于几年才一次的翻盆,在操作时要尽量用心研究,尽可能地做出令人满意的盆景。翻盆的作用大致如下两方面:一是可以保持良好的盆内环境,盆景植物的根系局限在盆内狭小的环境中,吸收养分和水分供树体生长,可谓根负重任,如果我们不是根据需要及时进行翻盆,则会出现无论怎样浇水,水分也无法渗透到根冠内部,这就是造成盆景缺水甚至枯死的原因。而翻盆通过更换新土可以保持盆内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是可以复壮根系。翻盆时旧土脱落后通过将过粗过长的根系以及缠绕在一起的根进行修剪整理,可使根势均衡化,而根势的均衡化又可促使枝叶生长势的平衡,有利形成良好的树形。  相似文献   

5.
附石盆景     
邢升清  黄永高 《园林》2003,(8):62-62
附石盆景是表现树木附生在山石,树木与山石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附石盆景一般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附石盆景有旱附石和水附石两种,盆中盛土,配置山石、树木,树木根部沿石缝深入土中,称为旱附石;盆中贮水,再放置山石、树木,树木生长于石洞中,称为水附石。附石盆景的材料主要包括盆钵、树木和山石等。盆钵多选用圆形、方形、六角形、长方形、椭圆形之类的浅盆。水附石则选用无孔浅盆。盆钵的质地以釉盆和紫砂、陶盆为主,需根据不同树种而定。松柏类宜用紫砂、陶盆,杂木类多用釉盆。对于树木要求具备根系发达、生命  相似文献   

6.
树桩盆景长到一定时间,根须布满全盆,从而造成泥土结块,透气性差,影响了施肥和浇水的渗透性,给养护管理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了植物根须对养料、水和空气的吸收,从而阻碍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再者,长期不翻盆换土,盆中泥土肥料被根须吸收,会形成肥力不足,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因此,为给植物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必须要翻换盆中的泥土。一般说来,2至3年要翻换一次盆。小盆泥少要勤翻盆,大盆泥多可适当延长时间。另外还要依植物长势而定。  相似文献   

7.
兑宝峰 《园林》2004,(4):39-39
4月随着天气的转暖,多肉植物到了一年中生长的黄金季节。冬型种、中间型品种继续生长,夏型种也开始生长。没有翻盆的植株可继续翻盆、换土,并进行分株繁殖。室内的植株可逐步搬到室外,接受阳光的照射和春风的沐浴。但若遇连续阴雨天气,还要注意防止长期雨淋,以免因低温、潮湿而引起植株腐烂。当大棚内温度超过25℃时,应进行开棚通风,防止因温度过高将植物蒸坏。  相似文献   

8.
林凤书 《园林》2007,(12):64-65
树木盆景的配盆在树木盆景制作过程中,配盆是一件重要的工作。盆钵不仅是栽种树木的容器,而且关系到盆景的整体艺术欣赏价值。得体的盆钵能使树木的形象更加突出,姿态更加动人。实际上,盆钵已成为盆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树木共同构成优美的构图,产生动人的视觉欣赏效果。一般来说,配盆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根据树木体量的大小配盆:盆钵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则不能突出树木形象之美;过小则显得头重脚轻。而且,无论盆钵  相似文献   

9.
棕竹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灌木。其茎有节如竹,其叶掌状翠绿,四季常青,形态秀雅潇洒,是南方庭院与室内绿化的佳品。棕叶如养护不当,叶片往往变黄、干焦及产生病斑。那么,如何使它亭亭玉立枝叶常青呢?这需要掌握好下述各项诊断及防治措施: (1)叶片变黄的主要原因是用土的碱性过重或长期不换盆换土;  相似文献   

10.
《园林》2000,(8):45-46
“翻盆”这一作业对于多数盆景树种来说,是在春、秋分前后的一周内进行,而木瓜(Chaenomeles japonica)为培育其健康根系,翻盆应在夏末秋初操作。它与五针松一样,此时翻盆仅需经10~14天即可长出新根,到11月进入休眠时新根已充分伸长,若在春季翻盆,易引发根头癌肿病,而夏末秋初翻盆可防止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林凤书 《园林》2005,(10):46-46
水旱盆景以其形式新颖和富有诗情画意深受人们喜爱,但它的养护管理却比其他盆景更需仔细.由于水旱盆景用盆极浅,只能堆土,树木才可栽植于盆中;土层相对较薄,而土表接触空气面积又较大,因此水分蒸发较快,故在日常管理中需经常检查盆土干湿情况,及时补充水分.浇水时宜放缓速度,让水慢慢透入盆土,避免流失,可连同枝叶一起喷洒,兼达清洁叶面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秋月盈翠     
林三和  梅星焕 《园林》2003,(10):51-51
①树桩大小:微、小型及浅盆1~2年、中型约3年、大型5年左右翻一次盆。②树桩种类:生长快且喜肥的树桩,宜勤翻盆;生长慢的树桩,不宜多翻盆。③枝叶长势:根系发达、枝叶茂盛的,不需翻盆;根系不发达、枝叶瘦弱的,需要翻盆。  相似文献   

13.
张鲁归 《园林》2000,(10):26-27
翻盆,又称换盆。经过盆花一段时间的生长,盆土中的养分被消耗殆尽,不能继续提供盆花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其次,经过浇水等养护的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盆土逐渐变得板结,通气排水性能变差;或者土壤变成碱性,从而使喜酸植物发生黄化。再次,当盆花生长一个时期后,盆内到处密布着花卉的根系,影响了新根的生长和具有吸收能力的根毛产生,从而阻碍了花卉的新陈代谢与吸收的机能,使花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盆栽马蹄莲使其明显矮化,提高了观赏价值。矮化后的马蹄莲,株高26厘米,叶宽16厘米左右,叶长约25厘米,花高出叶面18厘米,花多,光亮,开花早,花期长。其具体方法如下: 休眠期球处理马蹄莲一般夏季休眠,可在其萌发新叶之前,结合翻盆换土,分株繁殖,同时清除残叶,修整球茎,剪掉断根、坏根,放于通风处稍加晾干。  相似文献   

15.
邢升清 《园林》2003,(7):57-58
水旱盆景是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相互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盆景特有的一种形式。水旱盆景表现题材广泛,景物内容丰富,自然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水旱盆景的制作比较复杂,要求制作者掌握树木与山水两类盆景的基本技巧,才能得心应手。水旱盆景的选材制作水旱盆景的材料,主要包括盆钵、植物、山石和配件等。水旱盆景的用盆大多采用浅口石盆(即山水盆景盆),形  相似文献   

16.
邵忠 《园林》2005,(2):50-51
双干式 双干式盆景有一本双干和两株同种树木栽入一盆之别,不论哪种形式,两干要一高一低,形态要有变化为好。如图1系一本双干,树干出盆土即分为二干,一粗一细,主干高,次干矮,达到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双干式的款式很多,有主干粗高而直、次干细矮而斜;两干粗细差别不大的“兄弟式”;两干粗细差别较大的“父子式”等。  相似文献   

17.
邢升清 《园林》2003,(2):53-53
五针松为珍贵的盆景树种,很适合用于制作丛林式盆景,表现苍翠欲滴、挺拔壮美的松林景象。丛林式盆景主要欣赏树木组合的整体美,制作从林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有缺点的树材。选材包括盆钵、树木、山石和配件等。盆钵以色泽深沉、形状古朴较浅的紫砂陶盆为佳,常用的盆形有长方形、椭圆形、圆形、方形等。盆的大小要与树木的大小和株数相  相似文献   

18.
唐莉娜 《园林》2003,(5):8-8
一般兰花的假鳞茎每年都会长一两个新芽。因此,植后三四年兰株就会长满盆。这时就要翻盆分抹了。翻盆分株虽好在春秋季节。少量分株四季都可以。不过,在花期时应将花莛剪除。一般以两三个假鳞茎为一新株。  相似文献   

19.
钱耀光  刘炜 《山西建筑》2008,34(13):118-119
对膨胀土进行了介绍,探讨了膨胀土地基的处理原则,详细地介绍了膨胀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包括换土法、垫层法、湿度控制法、压实控制法、土质改良法等,以促进膨胀土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园林》2001,(2)
松柏类:修剪、绑扎等整枝作业。翻盆、修剪翻盆完毕后,虎尾云杉等耐寒性弱的树种应做好越冬保护,以石硫合剂冬季消毒,2月下旬是嫁接繁殖的适期。杂木类:修剪、绑扎等整枝作业。2月中旬~下旬开始翻盆,耐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