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结合西北电网机组一次调频及AGC全网试验情况,对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及AGC试验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对一次调频及AGC涉网技术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试验发现不同电厂机组一次调频性能差异很大,部分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不能满足电网运行要求,需进行优化和完善。试验结果表明并网机组投入一次调频和AGC功能可显著提高电网频率稳定陛,改善电网频率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2.
维持电网频率在规定的范围内,是水轮机调节的基本任务。本文首先介绍了调速器开度控制模式及功率闭环控制模式的控制策略,阐述了两种控制模式之间的区别,并探讨了水电机组一次调频与AGC的协联机制,分析了现有模式与改进后水电机组一次调频与AGC控制策略的要求,以某机组试验为例,验证了改进后水电机组一次调频与AGC的协联控制性能,检验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上海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2×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目前采用一种新型节能的协调控制方式,调整压力设定值使得汽机高压调门全开,并通过凝结水调节参与负荷调节和优化锅炉燃烧率控制来加快负荷响应,同时应用汽机调门阀限调节技术实现一次调频功能。从而在基本满足电网AGC变负荷和一次调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汽机高压调门全开的新型协调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立群 《电力与能源》2012,(4):323-326,329
从上海电网的主要特征入手,解读本地燃煤机组在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调节中的特殊角色和所需承担的特殊责任;而1GW超超临界机组因其设备特点很难适应电网频繁调频的需求;但AGC调节是上网电厂的一项基本义务,外部形势一时很难改变,燃煤电厂需从自身寻找突破口,以期适应当今电网的调峰需求。介绍了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以创新思路寻求突破点,在投产初期采用凝结水调频技术,在持续改进AGC性能期间采用高压抽汽调频技术,在兼顾大幅增减负荷和小幅频繁反向调节负荷两种方式时,通过统计找到辨识方法为策略形成提供依据,并且对单向变负荷时一次调频的反作用提出了约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方电网正积极要求并网发电的机组接入自动发电控制AGC.对9E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参与一次调频和AGC具体实施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和优化一次调频和AGC的协调逻辑关系,取得较好的AGC调节品质,为同类型发电机组实现AGC的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燃煤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控制质量,满足华东电网对电厂的技术要求,主要分析了亚临界火电燃煤机组AGC负荷控制响应滞后问题,并结合华能太仓电厂2号机组300 MW亚临界火电机组的AGC控制逻辑情况,总结出改善机组AGC控制质量的变负荷前馈优化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设计了预加煤微分逻辑、限幅逻辑、煤量修正及速率限制逻辑、一次风压修正逻辑等手段进行控制优化,并对锅炉侧的滞后性、安全性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机组AGC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7.
电力负荷的快速增长和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带来了巨大压力.传统AGC控制策略易出现调频容量不足,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电网各类调频资源抑制频率快速波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兼顾电网调频性能、煤耗量和SOC恢复能力的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以互联电网煤耗量最小为目标,确定各区域各AGC机组的功率分配因子...  相似文献   

8.
《节能》2017,(10)
根据《西北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要求,结合米东热电厂CFB机组特性,通过分析机组历史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控制策略优化,重构锅炉主控、汽机主控结构,增加锅炉、汽机各前馈量调节,保证机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克服循环流化床机组热惯性等问题,有效提高了米东热电厂2~#机组AGC协调控制能力,AGC控制品质达到优良,使机组负荷调节能力完全满足和优于西北电网"两个细则"负荷调节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燃煤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脱硝装置投运率、满足电网快速调峰和调频需求,以及提升机组低负荷运行经济性,设计基于零号高压加热器的宽负荷脱硝、深度调峰和调频等控制策略,针对某660 MW机组加以实施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零号高压加热器的深度调峰控制功能,利用机组高压回热系统蓄能参与负荷控制,机组深调期间能够满足1%Pe/min的AGC变负荷和电网频差0.083 Hz内的一次调频响应需求;在机组深度调峰期间可增开汽轮机进汽调阀,减少节流损失,全开工况下可降低发电煤耗超过1.6 g/(kW·h);协同深度调峰期间机组快速负荷响应和脱硝烟温控制需求,能够维持脱硝入口烟温超过安全限值,实现脱硝系统安全稳定投运。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南方能源建设》2021,8(3):114-121
  目的  珠海发电厂两台700 MW机组的DCS系统采用日本三菱的DIASYS Netmation分散控制系统,机组采用定-滑-定的变压运行方式。目前投用AGC方式下变负荷速率偏低、负荷精度控制性能较差,调频响应情况较差,汽压汽温等主要参数波动大,调节品质差,不利于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方法  通过控制方式建模,结合试验数据,得出系统设计方向。在“先控系统”实时优化控制软件包的基础构架上,针对性设计基于先进控制技术的新型AGC控制、一次调频控制、机组协调控制(CCS)、主汽温及再热器温度控制方案、通过仿真系统的模拟试验,确定各控制回路的原始参数。  结果  该项目实施后,调频辅助服务外挂先控系统与主机DCS系统实现无扰切换,综合调频性能显著提高。  结论  采用外挂先进控制系统实现优化控制策略后,大大提高了机组AGC综合调频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采用外挂先进控制系统,机组负荷率大幅提高、调频响应时间及精度都得到了大幅提高,总体调频性能提升显著,为机组参与调频市场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并网运行过程中存在负荷快速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以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动态仿真试验平台,仿真分析基于调门节流方式的二次再热机组负荷动态响应特性,并与一次再热机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阀位指令下,二次再热机组的负荷响应能力滞后于一次再热机组,为满足电网的AGC和一次调频的考核,二次再热机组需预留较大比例的主汽压力节流运行。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致使电力系统面临惯量减小与调频能力不足。文章在备用一定有功功率的基础上,提出有功功率-频率下垂控制策略,通过修正逆变器的原有控制结构,实现光伏发电主动参与电网频率一次调节。考虑一次频率调节偏移与越界等问题,提出自适应电网侧AGC不同控制模式(定频率控制模式、定联络线功率控制模式以及联络线功率频率偏差控制模式)的二次频率调节控制策略,进而实现频率的无差调节。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一种双层结构的储能电站参与电网二次调频的优化控制策略。首先,综合对比分析了常规机组与储能电站参与电网二次调频的技术特性,并在调度层面对储能电站与常规机组的功率进行解耦;然后研究了储能电站辅助火电机组调频的协调控制框架,以实现不同调频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储能电站主控层面,建立了表征储能实时调频能力的评估模型,并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对储能各单元出力进行精细化协调管理;最后,基于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某天然气电厂60MW联合循环机组AGC系统的实现概况。通过modbus协议实现了DCS和Mark-V的通讯以及省电网调度中心和DCS的通讯,设计出了负荷分配和控制的策略,并给出了控制sama图,完成了厂内的负荷摆动试验以及和省电网调度中心的联调试验。AGC试验负荷曲线和结果分析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联合循环机组发电自动控制的功能,确保了该电厂如期投入商业运行。  相似文献   

15.
姚静  方彦军 《汽轮机技术》2012,(1):52-54,58
针对我国目前电网的调度模式,提出了在自动发电控制(AGC)方式下的厂级负荷优化分配系统实现方案,该方案不改变电厂原有网络结构,直接在厂级监控信息系统中增加负荷控制节点,这样既不改变控制系统原有的各项功能,又使厂级负荷控制的投切比较灵活,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在优化算法上提出了遗传禁忌混合算法,以某电厂的3台机组为例,采用2008年负荷数据进行优化分配,并与实际分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优化分配后煤耗率下降了0.2g/(kW.h)~5.3g/(kW.h),对电厂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池储能系统具有快速、精确的功率响应能力,为传统火电机组配置适当容量的储能系统,不仅能够帮助电厂更好的跟踪自动发电控制指令,而且可以帮助电网更高效地完成AGC(自动发电控制指令)控制目标。以锂离子电池为基础,采用对机组补偿的控制策略,在保证AGC补偿收益最大情况下,基于储能电池寿命方程,建立储能系统寿命损耗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然后对机组运行过程中实际需求的容量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最优的配置容量。对某发电厂实际运行的数据进行算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机组的调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提升火电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辨识有助于辅助电网的调度,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Bayesian optimization, BO)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一次调频能力辨识方法,实现火电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精确建模。首先对机组机理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确立模型的输入特征变量,再利用贝叶斯算法对LSTM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得到一次调频能力辨识模型。以某600 MW燃煤火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将该模型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未优化LSTM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网络模型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66.51%和34.83%,具有更高的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