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粉喷桩单桩承载力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值的确定有助于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载荷试验是确定承载力的有效、可靠方法,但常无法做到极限荷载阶段,有其局限性.本文将静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问题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结合已有的大量现场载荷试验成果,根据沉降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建立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水泥粉体喷搅桩的Q-s曲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该方法的拟合度较高,有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双曲线确定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按相对变形法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载力基本值时,相对变形值为某一范围,从工程实践来看,按其上,下限确定的承载力相差甚大,且在运用时又无成熟的经验和标准,不同的测试单位取值标准不同,导致测试结论不同,文章在分析大量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资料基础上,说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P-s曲线近似业条双曲线,通过对双曲线的特征分析,得出一种简单实用的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泥粉体喷搅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喷桩单桩承载力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值的确定有助于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载荷试验是确定承载力的有效、可靠方法,但常无法做到极限荷载阶段,有其局限性。本文将静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问题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结合已有的大量现场载荷试验成果,根据沉降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建立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水泥粉体喷搅桩的Q—s曲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该方法的拟合度较高,有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粉喷桩承载力的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邯郸市某工程粉喷桩的单桩载荷试验成果 ,探讨了土层有机质含量、桩身强度和桩身龄期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 ,分析并论述了在采用单桩载荷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时 ,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 ,分别采取桩身强度法、相对沉降法和极限荷载法等不同的方法和标准 ,以上三种方法和标准的正确选用 ,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检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5.
粉喷桩承载力的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邯郸市某工程粉喷桩的单桩载荷试验成果,探讨了土层有机质含量、桩身强度和桩身龄期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分析并论述了在采用单桩载荷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时,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分别采取桩身强度法、相对沉降法和极限荷载法等不同的方法和标准,以上三种方法和标准的正确选用,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检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实测数据分析和复合地基数值模拟,讨论了一种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模型和方法.在分析其特点和设计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设置最优桩长和桩间距来优化复合地基的算法,结合承载力、荷载压力、沉降量等指标和具体数值参数,对复合地基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程序和算例实现了这一算法,得到了一组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的最优化组合数据,达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饱和冲填土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湿法)进行加固处理后,经试验复合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在基础底面以下的复合地基上换填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后,经过现场原位静载荷试验得出:基础底面以下的承载力特征值满足120kPa的设计要求。通过对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和运行期的沉降观测结果显示:这种处理方法不仅提高了承载力,而且减少了地基的沉降变形量和不均匀沉降,对于处理软弱的冲填土复合地基是经济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水泥土单桩承载力在工程中的实际表现以及与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单桩的实际承载力一般难以达到设计或理论计算的要求,在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中应做适当折减,并对目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长短桩复合地基在湖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适用性,针对湖区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采用的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研究,并与多组短桩、长桩及多桩复合地基的现场静载荷试验和对路基沉降量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约为240kPa,大于设计值的127kPa;路基工后最大沉降量约1.31cm,说明处治效果良好,用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湖区软土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岩溶地区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利用复合地基、单桩的载荷试验成果,得到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中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值,为在岩溶地区进行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提供一个地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泥土群桩承载力特性的原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现场足尺试验,研究了软土中水泥土群桩的承载力特性.利用埋设的土压力盒等测试元件,针对单桩、四桩、九桩复合地基情况,分别测试了承台土反力、桩身轴力及复合地基变形等参数.从影响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三大控制要素着手,根据系统的原位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桩长、桩间距、桩数等对水泥土群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发挥承载力的临界桩长为12倍桩直径,增大置换率能显著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群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约为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80%.  相似文献   

12.
原体试验是检验地基处理方法对场地条件的适应性、实际效果和优化桩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试桩的桩身完整性、单桩承载力、桩体试块强度、桩间土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等的试验分析,比较了地基处理前后地基土工程指标变化、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差异,研究了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变化关系,验证了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为工程桩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4.2.2特徽点的应用 1) 点。表示外荷克服地基最初抗力迫使地基变形,从这点开始计算基础瞬时沉降量;计算地基强度如[R]、P_a、P_k、P_b必须考虑内聚力C的作用。 2) 点a所对应的横座标P_(?)是地基临塑承载力的取值,也是地耐力[R]的限值;所对应的竖座标S_a是基础瞬时沉降S_R的限值。 3) 点c所对应的横座标P_k是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取值,也是地耐力[R]取值的依据。 4) 点d所对应的P_b是地基破坏荷载,用它校核地基临塑承载力P_a的取值。  相似文献   

14.
多元复合地基是将复合地基中的三种桩型中的两种或三种联合应用于加固软土地基,从而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但是多元复合地基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并不成熟,承载力发挥系数无法精确选取。从单桩型复合地基关于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与桩土应力比的关系式出发,并在得到多元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解的基础上,推导出多元复合地基次桩和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的一般求解法。通过实例,证明了求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鼓胀破坏理论为基础,同时考虑桩土接触面上的摩擦,利用土压力理论,探讨了散体材料变截面桩及其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讨论了桩型及桩土接触面上的摩擦角对散体材料桩及其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钢渣桩在湿陷性黄土中的静荷载试验、土压力调试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钢渣桩复合地基、桩间土和钢渣单桩的p-s曲线以及其各自的承载力和相应的沉降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附加应力沿深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桩间土承载力、桩土应力比和桩土荷载比的变化规律,对钢渣单桩和碎石柱以及钢渣桩复合地基和石灰粉煤灰桩复合地基等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单桩施工影响范围和施工时地基隆起量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7.
通过钢渣桩在湿陷性黄土中的静荷载试验、土压力测试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钢渣桩复合地基、桩间土和钢渣单桩的p-s曲线以及其各自的承载力和相应的沉降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附加应力沿深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桩间土承载力、桩土应力比和桩土荷载比的变化规律,对钢渣单桩和碎石桩以及钢渣桩复合地基和石灰粉煤灰桩复合地基等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单桩施工影响范围和施工时地基隆起量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8.
以鼓胀破坏理论为基础,同时考虑桩土接触面上的摩擦,利用土压力理论,探讨了散体材料变截面桩及其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讨论了桩型及桩土接触面上的摩擦角对散体材料桩及其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机械连接竹节桩结构构造特点、机械连接方式及桩身与承台的连接方式。对比分析机械连接竹节桩和普通预应力管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力,通过现场的静载荷试验所得的荷载-沉降曲线,可以看出机械连接竹节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力相较于普通预应力管桩均有提高,其中抗拔承载力提高更为明显。对比同种桩型不同桩长的竹节桩的抗拔承载力,分析桩长对于抗拔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