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龙首山成矿带大地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元古代龙首山边缘沉降带形成和发展、古生代边缘沉降带活化隆起和陆缘带局部坳陷、中新生代断块活动等3个构造时期。龙首山成矿带位于华北古陆西南缘,古陆块及其边缘是重要的铀成矿区域。区内铀成矿受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控制,铀矿化相应地分为3个成矿期,即元古代成矿期、古生代成矿期和中新生代成矿期、与3个成矿期相对应,龙首山成矿带形成了分别与下元古界变质岩。祁连期重熔型花岗岩和中新生代断块升降有关的3个铀矿化成矿系列。龙首山成矿带成矿模式可概括为:下元古界地层预富集→(吕梁期)伟晶状白岗岩体预富集(或祁连期花岗岩类岩石预富集)→(天山期)断裂构造、热液蚀变预富集→(印支期、四川期和喜马拉雅期)脉体叠加工业富集。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以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为指导, 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与重熔型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系列和与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碱性岩有关的钼(金钨)矿床成矿系列.金(钼)矿床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和复合型等, 以前两者为主; 钼(金钨)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石英-碳酸岩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也以前两者为主.该区三叠世以来共发生过3次岩浆侵入活动, 每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钼金矿化作用, 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钼金矿化高峰期.钼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210~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140~145 Ma) 、早白垩世中晚期(110~138 Ma);金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约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 约130 Ma);钼、金成矿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叠合, 而在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分离.整体上, 区内岩体与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 燕山期金钼成矿作用强烈发育.该区娃娃沟—峪耳沟、峪耳沟—曹家沟、太子坪—葫芦沟—荒地沟与文公岭北坡等地区为金钼多金属矿的有利找矿靶区, 并应特别重视中酸性小岩体的含矿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云龙锡矿花岗岩属陆壳改造型,其形成机制是先经花岗岩化形成混合花岗岩,尔后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重熔型花岗岩.可分为四个成岩期,由早到晚岩石向富硅、富减、富含挥发分方向演化,导致成矿元素趋向于晚期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富集,并在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发生锡、钨等矿化.基底构造层构成本区的成矿背景,为锡、钨等成矿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但是,成矿元素从分散状态到聚集成矿,必须由其矿源岩石经重熔花岗岩及其分异演化的质变过程,否则不易形成大规模的锡(钨)矿床.  相似文献   

4.
湖南金矿的成因类型可划分为8大类16亚类。主要类型矿床受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控制。如变质热液金矿(Ⅰ)及与其相关联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Ⅳ),主要产于雪峰古陆与湘中凹陷的马山—龙山—紫云山东西向穹窿状隆起区内,成矿期为雪峰期与加里东期,后者(Ⅳ)有燕山期岩浆期后的热液叠加;岩浆热液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及岩浆热液含金多金属矿床(伴生金),均产于晚古生代地层的铜山岭—水口山—七宝山北东向深熔构造岩浆带中,成矿期为燕山期。以往金矿的勘查主要集中在前寒武系的变质热液金矿,近几年的找矿突破,已使岩浆热液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及第四系砂金矿床,与变质热液金矿床一起,成为该省金矿的主要类型,从而开拓了新的找矿领域。  相似文献   

5.
本区侵入岩由印支-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组成。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是分异程度较差的印支期同熔型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与W、Sn、Mo等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为燕山晚期改造型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另据已知地区46个样品的硅酸盐分析结果,在贝叶斯准则下建立了它们的成矿专属性判别模型,经(?)1例本区未知岩体样品的回归判别和F检验,结果与地质结论吻合,该模型可用于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经历了东安、雪峰、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的地壳运动。伴随地壳的多期活动形成多时代的金矿床,发生多期叠加及多因复成的成矿作用。该地区至少存在雪峰、加里东、印支、燕山和第三纪五个成矿期。就目前探明的金矿床储量来看,晚元古代和古生代为该区金矿化的高峰期,而燕山期金矿具有潜在的找矿远景。由于地壳构造热事件由西北向东南演化,金的成矿时代相应有逐渐变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中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昆仑山中带,发现和查明和金矿有蚀变构造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4种矿化类型,其中前两者为金的主要成矿类型。研究表明,构造和岩浆作用是该区金矿成矿两个最主要的成矿条件,成矿显示与以闪长玢岩为代表的印支期浅成-超线成碉浆岩密切相关,且金矿床及闪长玢岩等浅成-超线成碉无受NW向剪切带的脆性复活构造控制而产出。金的成矿具有浓源、浅成的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8.
青海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构造上位于秦祁昆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交接部位。在对青海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石油、天然气、钾盐、石盐、Au、Fe、Cu、Ni、Pb-Zn、煤、石墨、大理岩等矿产为主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青海构造演化、岩石建造组合及矿产分布规律,运用成矿系列理论,初步划分出青海矿床33个成矿系列(组)、91个成矿亚系列、60个矿床式。主要成矿系列(组)有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石油-K-Li-B-Mg-Sr-石盐-芒硝成矿系列、三江西北与中生代沉积-岩浆-构造作用有关的Cu-Pb-Zn-Ag-黄铁矿-水晶成矿系列组、东昆仑与华力西期—印支期旋回构造-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Fe-Cu-Ni-Co-Pb-Zn-Au-W-Sn-Nb-Ta成矿系列组、北祁连与加里东期岩浆作用有关的Cu-Pb-Zn-Au-石棉成矿系列、北祁连与前南华纪构造旋回岩浆作用有关的Fe-Pb-Zn-Au-硫铁矿-铬铁矿-石棉-蛇纹岩成矿系列。对每个成矿系列(组)及其分布特征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重点对前南华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5个成矿阶段的成矿系列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建立了前南华纪古陆核形成、基底陆壳的板内成矿体系,早古生代板块体制成矿体系,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特提斯成矿体系,晚中生代新特提斯成矿体系,新生代高原隆升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内生矿产资源丰富,内生成矿事件主要有加里东期(以志留纪为主)、印支晚期(晚三叠世)、燕山中晚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等3期。以区域矿产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上述3期内生成矿事件的构造格局控矿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探讨。①受加里东运动自东南向西北扩展以及深部岩石圈结构差异控制,加里东期湖南省自东南往西北分为成矿特征有别的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Ⅰ)发生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于局部产生与岩浆活动相关的W、萤石等成矿作用; 雪峰构造带(Ⅱ)东部的雪峰冲断带(Ⅱ1)形成了以构造活化成因为主的金矿和锑金矿; 雪峰构造带(Ⅱ)西部的武陵低缓褶皱带(Ⅱ2)及湘西北构造抬升带(Ⅲ)内形成了与寒武纪同沉积断裂活动、加里东运动后的伸展活动以及相应的热液活动有关的汞铅锌矿。②印支晚期受深部岩石圈结构差异控制,湖南省自东南至西北分为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Ⅰ)因后碰撞减压熔融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从而于其东南部形成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西北部形成锑金钨多金属矿床; 雪峰构造带(Ⅱ)可能无内生热液成矿作用; 湘西北褶皱带(Ⅲ)发育小型脉型铅锌矿。③燕山中晚期,湖南省自东南往西北分为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构造岩浆带(Ⅰ)受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隆、陆内碰撞后期增温减压、俯冲板块崩塌等深部构造作用控制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矿床和金矿床; 雪峰西部构造带(Ⅱ)成矿作用弱,局部存在Au、Hg成矿作用; 湘西北褶皱带(Ⅲ)发育少量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和砷矿。  相似文献   

10.
滩间山地壳自中元古代蓟县纪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金矿床的形成与本区地壳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蓟县纪早期,万洞沟群黑色岩系沉积于NE向同生断裂控制的凹陷中,矿源层产生;蓟县纪晚期,区域变质作用为成矿奠定了基础;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富集有重要作用;华力西期,脉岩型矿石生成;印支期,伴随推覆作用有微弱矿化的叠加;喜山期,氧化矿石形成。  相似文献   

11.
冀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深部过程与金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冀东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是滨太平洋地区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兰峪背斜的北冀及其核部形成了一条近NE向的金矿带。按其寄主岩特征主要成为3种类型,从深层至浅层分别是:(1)产于基底-太古宙变质岩中的金厂峪式金矿;(2)产于中生代花岗岩中及其接触带中的峪耳崖式金矿;(3)产于盖层-元古宇长城系和蓟县系灰岩中的冷口式(或万庄式)金矿。这3种金矿的寄主岩石虽然不同,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金矿均形成于中生代,空间上与燕山期花岗岩密切相关,矿化特征非常相似之处。边些金矿均形成于中生代,空间上与燕山期花岗岩密切相关,矿化特征非常相似。硫同位素和铅同位素成分显示,金来源于地幔和下地壳,与中生代的岩浆作用有关。金矿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分布受断裂带的控制,此外,万庄金矿还受喀斯特古溶洞的控制。氢氧同位素资料表明,该地区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水和岩浆水。该地区的金矿被认为是壳幔物质交换的产物,并且是多阶段金矿化的结果。最后,建立了冀东地区的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华北克拉通金成矿具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或多期性,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局部集中性。在空间上,金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鲁西、小秦岭、熊耳山、冀东、辽西、辽东及吉林南部等地区。元素组合上,华北克拉通北缘为强烈的金钼铜矿化,南缘发育金钼矿化,而东缘则以金矿化为特征;早期为金钼铅锌矿,到主期为金矿,晚期为金银组合。华北克拉通金矿的成矿时代以早白垩世为主,次为中—晚三叠世,少量为侏罗纪,其中小秦岭、熊耳山、太行山地区金矿的成矿年龄总体稍大于胶东金矿年龄,冀东的金厂峪、峪耳崖和牛心山等几个大中型金矿形成于三叠纪—侏罗纪,辽东地区白云、猫岭等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三叠纪—侏罗纪。由此可见,华北克拉通金矿的成矿时代除大体具一致性外,成矿时代差异性也是一大特征。华北克拉通金矿分布的差异性主要受区域及周边地质体的构造演化及其相互作用、矿区变质岩基底遭受后期热液蚀变和金活化迁移作用、中生代岩浆活动等因素控制。中侏罗世及其以前,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主要受中亚造山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了挤压到伸展作用的转变,局部出现地幔上隆与岩石圈减薄,沿EW向发育了一系列三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甚至出现碱性岩,同时形成了一系列金钼铜矿床和金矿床。这也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在北缘遭受的首次克拉通破坏与金矿成矿事件。在白垩纪及其以后,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引领,华北克拉通遭受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由此引发金矿的更大规模成矿作用。金矿区变质岩围岩能否提供成矿物质,并不完全取决于Au含量,而是决定于是否发生一种或多种地质作用,能够把岩石中的金活化和萃取出来,同时被热液搬运,并在合适的构造环境下富集。花岗岩类和中基性岩脉对金矿的影响主要是“热机”的作用,是成矿热液(岩浆热液)的提供源,也是部分矿质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13.
皖南白际岭地区金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区域金的地球化学特征,白际岭地区上溪群浅变质岩同江西双桥山群浅变质岩有着类似的有利金富集成矿的层位;燕山期酸性岩体也有利于金成矿;金的区域地球化学场分布受断裂构造、地层及岩浆岩控制.与金共生的异常组合存在5种类型,其中以Au-As-Sb,As-Pb-Zn-Au-Ag-Sb多元素组合为区内最主要成矿元素组合;已知金矿化(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类同于金山金矿,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以Au-Sb-As等为主的异常元素组合为该类型金矿的指示元素,在本区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桂东大瑶山隆起区深部构造特征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桂东大瑶山隆起区深部存在的北部EW向构造拗陷区、东部SN向构造坳陷区和西南部NE向构造隆起区,隆、坳转换带空间呈线性展布.构造坳陷区控制了该区岩浆活动的范围,转换带则是该区断裂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金矿成矿作用的重要场所,所划分的近EW向、NW向转带和东南部构造坳陷区控制了该区金矿带和金化集中区,且不同的深部背景条件下,其金矿成矿作用、矿化特征等均有明显的差异.在转换带构造隆起区一侧金矿成矿作用以变质热液和构造分异作用为主;而转换带构造坳陷区一侧则在变质热液和构造分异作用基础上叠加较强的岩浆热液作用;在构造坳陷区边缘附近的岩浆活动强烈地区,则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5.
湖南外生金成矿普遍特征是:成矿的多期性,有5-6次较大的成矿构造期分据在16个含矿层位;成矿的多源性,以含金石英脉为主,另有地层源,岩体源及低品位表生源;成矿的多模式,受机械-化学-生物等复合机制控制;成矿演化发生在砂金的搬运阶段,表现为金的成色、运距、时间、粒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同构造单元的不同成矿期,其赋矿地层、矿床形态等有明显差异。依据成矿条件,提出了5个有望的外生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常福龙金矿床受控于一偏正花状节理系,其破裂分级从大至小为:主干节理,次主干节理,主、次节理间的支节理,主、次及支节理间的网状破裂,显微网状破裂。正花状节理系的矿化分带从上至下为:无矿硅化带,上弱矿化带,强矿化带及下弱矿化带。强矿化发生于正花状节理系花蒂之上的"金三角"区,即同倾主干节理夹持的碎裂化岩块中。矿化主要发育于网状破裂及显微网状破裂中,呈浸染-细脉状。控矿构造为北西向脆性逆-平移剪切带,其中发育左行雁列排布的系列正花状节理系,并通过张性破裂桥连接。系列正花状节理系向北西侧伏,侧伏角约18°。已知矿体受其中一个正花状节理系控制,单个金矿体向南东侧伏,侧伏角约72°。应用矿体形貌学思想,提出了该矿床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个旧锡矿的空间分带、成岩成矿时代、稳定同位素及矿源层的研究表明:该锡矿与花岗岩的关系密切,其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演化热液,锡也主要来源于区内高锡含量的花岗岩;成矿时代为82~56Ma,与成岩年龄的对比表明,成矿作用持续时间约26Ma,与区内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从伴生金的角度对我国海相火山岩型伴生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域控矿作用进行了总结:划分出清源、蒙中、中条、北祁连、南祁连、康滇、玉树—义敦7个成矿带;海相火山岩型伴生金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为加里东期:海相火山岩型伴生金矿床在两大地台中,扬子准地台多于中朝准地台,在三大褶皱系中,古亚洲褶皱系最多;海相火山岩型伴生金矿床多产于受深大断裂或板块碰撞带控制的大陆边缘裂谷或岛弧裂谷中;控矿海相火山建造中基性火山岩及分异完整的双峰式火山岩的基性端元部分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北山金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矿区内与华力西晚期中酸性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蚀变、矿化广泛发育,矿区东部与中酸性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脉状蚀变岩型金矿化已达小型矿床规模.通过在矿区开展的综合物化探快速评价工作,在矿区西部发现了面积达2km^2,作SN向展布的大规模面型高相位电性异常,其峰值达47mrad,一般均在15mrad以上。同时在电性异常之上叠加有Au,As和Sb的面型化探异常。结合区内金矿与中酸性浅成岩浆建造密切相关的事实,表明矿区西部很可能存在寻找次火山斑岩型隐状—半隐状金矿的潜在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