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某办公楼原为5层砌体结构房屋,建设方根据使用需要决定增加两层。设计单位经反复论证,决定采用外套巨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增层方案,本文着重阐述了加层结构方案设计以及对原建筑物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外套框架增层的结构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对于采用分离式外套框架增层的结构,提出旧建筑物与外套框架之间采用弹性连接和弹塑性连接的建议,并对外套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反应分析,说明这两种连接的外套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旧建筑物五外套框架之间取出刚性连接和无连接的外套结构。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转换结构应用到外套增层改造中的发展概况进行总结,并针对实际工程对一种新型“加腋墙”转换结构的使用进行了讨论;其次应用SAP2000对该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整体外套增层结构和原砖混结构进行分析.增层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外套增层改造使原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等都有明显增大,应进行必要的抗震加固,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另外,使用“加腋墙”转换结构的外套增层结构刚度比较均匀,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增层结构的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型试验研究了分离式外套框架和结合外套框架增层结构的抗震性能,探讨了在外套框架与原结构之间设置连接件后,整个增层结构刚度受到的影响以及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变化;验证了一种在保证原结构可靠性的基础上,降低整体结构地震响应的方向和方法,也为采用外套框架增层结构的未来设计和优化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试验研究是在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某房屋外套框架加层摩擦减震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8度区某办公楼采用外套框架和原结构间设置摩擦消能装置的加层设计方案,阐述了摩擦阻尼消能支撑外套框架加层的设计参数确定及设计步骤,给出了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外套框架和原结构之间增设摩擦消能支撑,外套框架加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减小,在多遇、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能分别满足变形要求,尤其大幅减小了外套框架柱的剪力值,为框架柱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较大空间,同时也减小了对原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的增层加固,首先遇到的就是地基评价问题。 直接增层法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原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外套结构增层应按新建工程要求确定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计算结果不能满足直接增层要求时,可通过地基处理,基础加固或采用外套结构另设新基础等方法加以解决。 1 粘性土、粉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1.1 经验法 当地有成熟经验时,可按当地经验确定;无成熟经验时,可采用下列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相似文献   

7.
吉林工学院教学实验楼结构加层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整体式外套框架加层中新旧结构的相互关系是贯彻结构设计思想的关键。在一栋教学楼的加层改造中 ,采用了一种新的处理新旧结构关系的连接构造形式 ,保证新加层的竖向荷载不传递给原结构 ,而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两者又能共同受力 ,从而改善了外套框架和加层后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正确的结构设计思想避免了对原结构的大规模加固处理 ,缩短了工期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应用外套结构加固方法及加层减振体系的设计方法,对既有14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外套增层隔震加固设计,研究增层隔震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建立1/6缩尺结构试验模型,设计橡胶隔震支座,通过调整隔震层刚度完成层间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前两阶频率变化,分析隔震与非隔震结构位移、加速度、混凝土应变响应以及破坏现象的区别。结果表明:增层隔震加固体系能够明显延长结构的二阶周期,并有效地控制结构地震响应;外套结构与原结构协同作用良好,均未发生破坏;既有结构外套增层隔震加固设计方法是可行性的。研究为既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1引言 某办公楼为由原结构6层加至9层的改造增层项目,结构高度由原来的22.2m增至33.5m新增部分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七层以上荷载由八层转换梁传递至外套框架柱,然后由外套框架柱传至桩基.六层以下由短腿柱外套框架与原框架连接形成整体.施工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提高了工效、加快了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10.
苏原 《住宅科技》2000,(5):32-35
根据现行规范及外套框架的结构特点,给出了外套框架层结构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有关限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公共图书馆建筑外形与结构选型的方案设计。建筑外观像由一本本书交错层叠而成,由书脊处的曲线分隔开阅览区与书库;结构方案采用交叉的拱与空间平板网架的组合,并在拱上覆膜。从而使得建筑造型优美轻盈,向外舒展,构造出大跨度的内部空间,令其外形与其自身功能、建筑与结构达到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建筑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热冬冷地区冬夏期间耗能都比较多,为降低能耗可采取以下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建造东西向建筑,减少东西向外窗面积;不同朝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25(北向)、0.30(东西向)、0.35(南向);建筑物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0或0.30以下;同时还应合理选用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屋顶、窗等)。  相似文献   

13.
赵锡宏  张启辉  张保良 《建筑技术》1999,30(11):769-772
逆作法施工是一种地上和地下两向同时施工的技术。根据其施工特点。将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理论于逆作法的设计与施工中,上部结构采用子结构法实现刚度和荷载向基础边界的凝聚,最后与基础和地基的刚度矩阵叠加,求解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内力和变形。经算例分析,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周保卫 《建筑技术》1999,30(4):251-252
以地下连续墙直接作为外墙的单层衬砌地铁车站结构易在其墙面、顶板以及出入口之间的沉降缝等部位产生渗漏。可针对不同部位的不同渗漏形式选用不同的防水材料以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低标准高层住宅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需进行改造。根据该类住宅内浇外挂的结构特点,结合建筑改造方案,提出了拆除部分墙板,接建剪力墙结构的方案,改变了原结构抗侧力体系,延长原结构的建筑生命。  相似文献   

16.
方展和 《建筑技术》1996,23(11):770-772
介绍法国建筑在外墙,外窗,屋顶以及供热采暖系统的设计,设备,仪表应用等方面的建筑节能技术,特别对外墙外保温技术作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7.
表皮作为建筑内外的交界面,在当今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而将表皮与结构进行结合设计的趋势更是日渐盛行.介绍了在当下流行的结构与表皮一体化的设计手法,从结构外露成为表皮与结构和表皮艺术结合2个方面进行展开,举例分析、归纳总结.使这种设计方法得以系统的展现,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8.
刘续光 《建筑技术》1999,30(7):469-471
协庄矿副立进井塔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采用滑一浇一工艺进行煤矿井塔施工,施工顺序为塔壁逐层滑升,梁板逐层跟进,施工中利用井塔屋面轻型网架结构作为滑模辅助操作平台,同步滑升,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变刚度双向板内力的能量法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文  吕志涛 《工业建筑》2001,31(12):73-75
体外粘贴碳纤维板 (CFRP)或钢板可有效地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 ,使其承载力提高 ,受力性能改善。但外贴CFRP或钢板的混凝土板成为突变刚度板 ,其内力计算较为复杂。基于变分原理 ,应用瑞次能量法给出了该类加固板的内力及挠度的计算公式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适用于任意长宽比的外贴板加固混凝土双向板的计算程序 ,以便于实际工程的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 3块钢筋锈蚀槽板的荷载试验结果 ,探讨了钢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后的槽板承载力及破坏形态。试验表明 :因钢筋锈蚀 ,纵向混凝土保护层完全脱落后 ,槽板的极限承载力下降 14 %~ 2 5 % ,破坏形式为锚固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