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程潮铁矿西区开采塌陷对选矿厂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潮铁矿东区现生产的选矿厂位于西区的西端,由于西区矿体埋藏深,开采引起的岩移塌陷关系到现选厂的利用。文中介绍随机介质理论用于预计地下开采不同深度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范围,依不同的范围研究保安矿柱的圈定,从中选择有利于选矿厂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2.
匡忠祥  宋卫东 《金属矿山》2005,22(Z1):128-131
针对如何预测地下金属矿山开采引起地表移动规律的技术难题,以程潮铁矿西区为实例,采用FLAC软件对西区自-360m至-850 m水平的开采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开采阶段岩层的移动特征和破坏状态,预测出主要工业设施不同开采阶段地表的移动角和陷落角,并给出其破坏等级,为地表移动范围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露天开挖及疏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变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露天矿山边坡岩土体疏水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变形,往往大于开挖本身引起的沉降及变形.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假设岩土移动过程符合Markov过程,再利用叠加原理,导出了露天开挖及岩土疏水导致的地表沉降及变形计算方法.计算获得的疏水导致的地表移动大小及范围均大于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大小及范围.分析计算结果与Morwel露天褐煤矿的监测资料的对比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黄和平  侯克鹏 《现代矿业》2018,34(2):167-169
针对采空区失稳导致的地表塌陷问题,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某矿宏观岩体力学参数,通过FLAC3D 数值模拟研究,圈定出地表移动范围并进行安全监测,提出采用选矿厂全尾砂胶结充填塌陷区域及采空区的处置措施,有效解决地表陷落、采空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尾砂排放带来的安全环保问题,实现矿山的绿色开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概率积分法的线积分计算公式,提出了露天矿开采引起的边帮地表移动与变形的计算公式,使之扩展了应用范围。为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西区的地表移动进行了反演计算,对西露天矿的未来开采影响进行了预计,为抚顺石油一厂的厂区综合治理设计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增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随采动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同一采区不同工作面开采引起地表下沉增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岩体的力学行为在赋存状态改变的情形下趋于复杂,深部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不同于浅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当采宽一定时,深部开采中的地面各项移动变形值均小于浅部,对覆岩局部和地面起控制作用的关键层增多,影响了深部开采中的地表沉陷.深部的煤岩体在高地应力状态下受采后高附加应力的影响,远离工作面的煤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压缩变形现象,煤岩柱整体压缩变形是深部开采地表沉陷的特殊组成部分,导致了、深部开采引起的地面影响范围及岩层内部移动边界线都大于浅部,这对深部开采岩层移动角参数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宣-下煤田武西区依据煤质不同分东西两个含煤区,东区为长焰煤,西区为无烟煤。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并且同为侏罗系中-下统下花园组煤层,但煤变质程度有较大差异。文中着重探讨造成西区煤高变质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鞍钢齐大山和调军台选矿厂的尾矿调军台灰渣水皆排至同一个尾矿库。进一步研究表明,钙、镁、氟、硫酸根离子和砷在低浓度时对鞍钢调军台选矿厂阴离子反浮选流程选别指标基本没有影响;凤水沟尾矿库中相应组分的含量均处于低浓度范围,尾矿水返回调军台选矿厂使用,反浮选流程可正常运行。该项研究为该厂建成后使用尾矿库回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常规碎磨与自磨加球磨流程投资和经营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符山铁矿选矿厂采用现流程(即常规碎磨)与自磨另球磨流程的和经营费,结果表明,当矿石同时适应两种流程时,采用自磨加球磨流程投资少,见效快,是选矿厂建厂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矿山的开采会使岩层发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开裂冒落,进而引起地表的下沉、塌陷等破坏。针对金属矿山开采时可能造成地表破坏的形式、成因及危害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地表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地下开采时形成的采空区、开挖的巷道及其他地下工程所形成的地下硐室和空区,而矿区岩体中断层、节理等地质结构为岩体破坏提供了基础,爆破震动以及地下水的压力强化和发展了岩体的变形与破坏。在整理总结国内部分矿山企业控制和监测地表移动、沉降、塌陷的方法和工程实践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采空区处理、注浆减沉、塌陷区治理等综合减轻地面破坏的措施,指出地表塌陷破坏是复杂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需从工程类比、监控分析、数值计算等多方面进行预测预防。  相似文献   

12.
大红山铁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开采矿山之一,其主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为国内领先,大规模深部开采导致各采区之间应力较为复杂。针对大红山铁矿硐室爆破冒落上覆岩层后,崩落法深部开采引发的岩层移动及地表塌陷规律展开研究,总结地表塌陷区沉降及其裂缝的发展过程,系统分析了深部开采对地表沉降及开裂的影响,得出了岩移导致的陷落角。通过地表沉降及相关井下地压监测数据分析,得到了硐室爆破后,塌陷区地表及井下岩层趋于稳定的结论,表明崩落法上覆岩层冒落对于缓解深部开采高应力、保证足够覆盖岩层厚度、控制岩层移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下开采对地表河流、公路、构筑物等扰动影响是矿山首要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岩体移动带圈定难以直接确定地表河流、道路的稳定性。为探究地下开采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采用FLAC 3D软件对小栗子一、二铁矿区充填开采过程中地表的岩移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分析地下开采过程对地表沉降变形、地表河流及邻矿运输道路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的绝对位移较小,倾斜率、曲率、水平变形值等指标均远小于规范允许值,稳定性较好,整个地表均较为稳定,同时进一步说明了要保持地表河流、运输道路的稳定,采空区回填非常必要。计算结果可为矿山的安全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急倾斜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和地表移动规律不同于缓倾斜煤层开采。采用相似材料模型实验对赵各庄矿急倾斜多煤层开采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7次观测数据分析,得出了不同开采阶段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岩层破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地表下沉盆地具有分区沉降突变性和沉陷分布格局控制性特点,岩层的空间破坏范围随着煤层开采层数的增加和开采深度的加大而扩大,其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累积性和突变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赵固矿区厚松散层条件下地表移动特征,以相邻的赵固一矿和赵固二矿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方法,得到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概论积分法参数;总结分析了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特征,以及造成上述特有规律的地质原因和开采技术原因;以实测和拟合数据得出了赵固矿区走向地表移动各角量参数。研究表明:由于采动后地表含水层失水固结,造成采动附加下沉,导致下沉系数较大,主要影响角正切值偏小,且覆岩中松散层厚度占比越大,其下沉系数越大;煤层顶板基岩较薄,顶板悬臂效应大大减小,另外在采动压力作用下应力拱轴线位置土体固结压缩,造成拐点偏移距减小或者为负值,地表下沉盆地边缘收敛过慢;由于覆岩中松散层厚度占比较大,造成赵固一矿地表移动各角量参数均小于赵固二矿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建筑物下采煤通常采用条带开采和充填开采,为了研究这2种建筑物下采煤方法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合花园煤矿条带开采和固体充填开采实测数据,分别进行了地表静态、动态移动变形规律分析。研究得出:条带开采走向边界角56°,固体充填开采走向边界角57°、上山边界角62°、下山边界角53°;两者的地表移动盆地特征基本符合传统垮落法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但两者动态移动变形规律与其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两者地表点下沉速度较小,出现多处峰值现象,基本不存在传统垮落法开采地表急剧下沉的活跃阶段。最后反演出地表预计概率积分法模型各参数。上述研究将为类似矿区地表沉陷预计以及开采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郑志刚  戴华阳 《金属矿山》2015,44(4):229-232
厚松散层下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开采强度大,回采率高,地表沉陷变形和岩移参数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为研究大采高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王庄煤矿8101工作面上方设置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厚黄土覆盖区、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条件下地表沉陷变形特征,获得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岩移预计参数和各种角值参数,分析了地表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裂缝宽度和深度等规律。与综放开采条件下的观测成果相比,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更加剧烈,沉陷过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更加集中,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德民  王瑞 《现代矿业》2018,34(11):51-54
为研究王家塔煤矿地表变形规律,在该矿首采3101工作面上方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观测与研究,揭示了在煤层埋藏浅、开采厚度大、推进速度快的开采条件下的地表下沉盆地的分布形态,并求取了相关的岩移参数,为合理留设煤柱及指导地表搬迁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采矿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影响的地表移动变形的发生发展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与负指数法的动态沉陷预计方法。该方法以研究描述地表沉陷区观测点下沉变化过程的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为基础,认为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在描述地表观测点沉陷的动态过程时,不仅能较好地拟合下沉-时间(w-t)曲线,而且由此推出的速度-时间(v-t)曲线和加速度-时间(a-t)曲线也能够很好地符合地表沉陷随时间变化的物理过程。基于实测资料确定的负指数法在描述地表移动盆地时具有实践应用性强、预计精度高等特点,给出了走向主断面半无限开采负指数法的下沉预计公式及参数求取方法。根据主断面动态沉陷模型的一般形式,将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与负指数预计函数相结合,建立了充分采动条件下沉陷盆地走向主断面的动态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模型,并对某煤矿的地表动态沉陷进行了预计,结果表明,预计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为实现矿区地表动态沉陷预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西北部地区浅埋深薄基岩开采区地表沉降现象日益严重。以鄂尔多斯某矿区为例,基于该矿区覆岩性质、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地表沉降点观测数据,运用概率积分法对首采区的地表开采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对该矿区典型的薄基岩浅埋深开采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概率积分法的矿区开采沉降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表明采用该方法预测矿区地表移动参数是可行的;②由于矿区整体构造简单,且工作面内煤层基本呈水平分布,煤厚、采深、倾角等因素变化较小,综合分析认为顶板松散层基岩厚度比(HS/HJ)、开采强度(工作面推进速度)是该矿区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③对工作面走向的顶板松散层基岩厚度比(HS/HJ)曲线、开采强度(工作面推进速度)曲线与地表沉降量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松散层基岩厚度比(HS/HJ)、开采强度(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矿区开采沉降具有相反的作用,且开采强度(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矿区开采沉降的影响较大。上述分析结论对于地质构造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区矿区开采沉降分析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