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1)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影响的试验。试验设5个盐度(15、20、25、30和35)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各随机放12尾体质量为(25.63±1.36)g的试验鱼,饲养试验在室内有循环设备的水槽(800 mm×500 mm×450 mm,水体为140L)中进行,日饱食投喂商品饲料两次(8:00、16:00),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表明:将豹纹鳃棘鲈幼鱼从盐度为30的海水中直接移入盐度为15、20、25、35的水中时,在各个盐度下96 h后的存活率均为100%;经盐度驯化后饲养42 d的各组鱼的成活率平均为96.7%;饲养试验结束时,盐度为15的组豹纹鳃棘鲈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最高,盐度为30的组幼鱼各项摄食生长指标均最低;盐度为15和30的组幼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但这两组幼鱼的粗脂肪含量较低,各试验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豹纹鳃棘鲈幼鱼在盐度为15时摄食生长最快,肌肉品质也最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4)
为了解盐度对褐菖鲉Sebastisucus marmoratus幼鱼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在室内水泥池(6.5 m×2.5 m)、水深1.3 m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5、7.5、10、15、20、25、30)对体质量为(3.65±0.82)g褐菖鲉幼鱼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摄食率、饲料系数的影响试验,以及在水浴静水条件下,不同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养殖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褐菖鲉幼鱼在10、15、20盐度组中生长较好,成活率分别为97.50%、98.33%、91.67%,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904、2.001、2.077%/d; 5、7.5和30盐度组褐菖鲉幼鱼成活率分别为0%、19.17%、76.67%,均显著低于10、15、20盐度组(P<0.05);各组褐菖鲉幼鱼饲料系数为1.230~1.367,其中15、20和25盐度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7.5和30组(P<0.05),而10、15、20、25盐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褐菖鲉幼鱼摄食率为1.282~2.157%/d,其中15、20和25盐度组摄食率均显著低于7.5和30盐度组(P<0.05),而10、15、20、25盐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盐度为7.5~30范围内,褐菖鲉幼鱼耗氧率(OR)和排氨率(AR)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别在盐度为15和25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137 mg/(g·h)和10.406μg/(g·h),之后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即y=-0.0002x2+0.0091x+0.0512(R2+0.0091x+0.0512(R2=0.9287);褐菖鲉幼鱼的O/N值范围为12.160~16.415。研究表明,褐菖鲉幼鱼具有较强盐度耐受能力,可通过调节生理代谢水平适应低盐或高盐水体,比较适合其生长和代谢的最适盐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为了解盐度对褐菖鲉Sebastisucus marmoratus幼鱼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在室内水泥池(6.5 m×2.5 m)、水深1.3 m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5、7.5、10、15、20、25、30)对体质量为(3.65±0.82)g褐菖鲉幼鱼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摄食率、饲料系数的影响试验,以及在水浴静水条件下,不同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养殖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褐菖鲉幼鱼在10、15、20盐度组中生长较好,成活率分别为97.50%、98.33%、91.67%,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904、2.001、2.077%/d; 5、7.5和30盐度组褐菖鲉幼鱼成活率分别为0%、19.17%、76.67%,均显著低于10、15、20盐度组(P<0.05);各组褐菖鲉幼鱼饲料系数为1.230~1.367,其中15、20和25盐度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7.5和30组(P<0.05),而10、15、20、25盐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褐菖鲉幼鱼摄食率为1.282~2.157%/d,其中15、20和25盐度组摄食率均显著低于7.5和30盐度组(P<0.05),而10、15、20、25盐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盐度为7.5~30范围内,褐菖鲉幼鱼耗氧率(OR)和排氨率(AR)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别在盐度为15和25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137 mg/(g·h)和10.406μg/(g·h),之后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即y=-0.0002x~2+0.0091x+0.0512(R~2=0.9287);褐菖鲉幼鱼的O/N值范围为12.160~16.415。研究表明,褐菖鲉幼鱼具有较强盐度耐受能力,可通过调节生理代谢水平适应低盐或高盐水体,比较适合其生长和代谢的最适盐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
为研究不同盐度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6、12、18、24、30共5个盐度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体质量为(26.05SymbolqB@1.23)g的幼鱼25尾,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盐度6、1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终末体质量分别为(59.89±1.12)、(58.15±1.13)g,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特定生长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组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而摄食率及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鳃丝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鳃小叶宽度逐渐减小,相邻鳃小叶间距变大,盐度6、12组鳃小叶宽度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6、12、18组相邻鳃小叶间距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盐度组(P<0.05);泌氯细胞随盐度的升高直径变大,数量也略有增加,盐度6组泌氯细胞最小,且显著小于18、24、30盐度组(P<0.05);肾脏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肾小球长径变小,同时数量也略有减少,盐度6组肾小球长径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24、30组间肾小球长径无明显差异(P>0.05),并显著小于盐度6、12组(P<0.05);盐度6组与盐度30组相比,盐度6组肾组织学结构充实,肾小管粗壮,而盐度30组肾小管数量减少,颈段、近曲小管、集合管明显萎缩,管径缩小。研究表明,在试验盐度6~30范围内,盐度变化并未造成珍珠龙胆石斑鱼不可逆的损伤,盐度6~12最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4)
为研究不同盐度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6、12、18、24、30共5个盐度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体质量为(26.05SymbolqB@1.23)g的幼鱼25尾,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盐度6、1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终末体质量分别为(59.89±1.12)、(58.15±1.13)g,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特定生长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组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而摄食率及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鳃丝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鳃小叶宽度逐渐减小,相邻鳃小叶间距变大,盐度6、12组鳃小叶宽度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6、12、18组相邻鳃小叶间距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盐度组(P<0.05);泌氯细胞随盐度的升高直径变大,数量也略有增加,盐度6组泌氯细胞最小,且显著小于18、24、30盐度组(P<0.05);肾脏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肾小球长径变小,同时数量也略有减少,盐度6组肾小球长径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24、30组间肾小球长径无明显差异(P>0.05),并显著小于盐度6、12组(P<0.05);盐度6组与盐度30组相比,盐度6组肾组织学结构充实,肾小管粗壮,而盐度30组肾小管数量减少,颈段、近曲小管、集合管明显萎缩,管径缩小。研究表明,在试验盐度6~30范围内,盐度变化并未造成珍珠龙胆石斑鱼不可逆的损伤,盐度6~12最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6)
为研究盐度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生长、渗透生理和体成分组成的影响,在水温1621℃下,将体质量为(1.28±0.25)g的梭鱼幼鱼在盐度为0.8、5.0、10.0(对照)、15.0、20.0、25.0、30.0、35.0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100 L)中饲养6周。结果表明:各盐度下梭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成活率最低,且显著低于除盐度为5.0组之外的其余各组(P<0.05),盐度为10.0及以上的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饲料系数最大(P<0.05),且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5.0、10.0的组摄食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35.0的组血清渗透压最高(P<0.05),盐度为0.8的组血清渗透压最低(P<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血清渗透压等渗点为0.319 mol/kg,所对应的盐度为11.3;血清Na+、K+、Cl-离子含量随盐度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盐度为25.0的组鳃丝Na+/K+-ATP酶活力最低,仅显著低于盐度为0.8、15.0的组(P<0.05),盐度为0.8和15.0的组酶活力最高;梭鱼幼鱼体水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梭鱼幼鱼的等渗点相当于盐度11.3,且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能力,可以适应0.821℃下,将体质量为(1.28±0.25)g的梭鱼幼鱼在盐度为0.8、5.0、10.0(对照)、15.0、20.0、25.0、30.0、35.0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100 L)中饲养6周。结果表明:各盐度下梭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成活率最低,且显著低于除盐度为5.0组之外的其余各组(P<0.05),盐度为10.0及以上的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饲料系数最大(P<0.05),且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5.0、10.0的组摄食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35.0的组血清渗透压最高(P<0.05),盐度为0.8的组血清渗透压最低(P<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血清渗透压等渗点为0.319 mol/kg,所对应的盐度为11.3;血清Na+、K+、Cl-离子含量随盐度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盐度为25.0的组鳃丝Na+/K+-ATP酶活力最低,仅显著低于盐度为0.8、15.0的组(P<0.05),盐度为0.8和15.0的组酶活力最高;梭鱼幼鱼体水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梭鱼幼鱼的等渗点相当于盐度11.3,且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能力,可以适应0.835.0盐度的水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6)
为研究盐度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生长、渗透生理和体成分组成的影响,在水温16~21℃下,将体质量为(1.28±0.25)g的梭鱼幼鱼在盐度为0.8、5.0、10.0(对照)、15.0、20.0、25.0、30.0、35.0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100 L)中饲养6周。结果表明:各盐度下梭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成活率最低,且显著低于除盐度为5.0组之外的其余各组(P<0.05),盐度为10.0及以上的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饲料系数最大(P<0.05),且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5.0、10.0的组摄食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35.0的组血清渗透压最高(P<0.05),盐度为0.8的组血清渗透压最低(P<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血清渗透压等渗点为0.319 mol/kg,所对应的盐度为11.3;血清Na+、K+、Cl-离子含量随盐度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盐度为25.0的组鳃丝Na+/K+-ATP酶活力最低,仅显著低于盐度为0.8、15.0的组(P<0.05),盐度为0.8和15.0的组酶活力最高;梭鱼幼鱼体水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梭鱼幼鱼的等渗点相当于盐度11.3,且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能力,可以适应0.8~35.0盐度的水体。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在温度为(15.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22.0、27.0、31.5、36.0)对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生长和碳、氮收支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盐度下刺参的碳、氮收支方程。试验刺参体质量为(37.53±1.84)g,将刺参放于品字形循环水槽(40 cm×30 cm×30 cm,水体约为35 L)中饲养,试验共进行28d。结果表明:盐度为31.5的试验组刺参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达到了1.6%/d;不同盐度下刺参对碳、氮的摄食率分别为72.32~127.85 mg/(g.d)和6.59~11.65 mg/(g.d),盐度为31.5时刺参对碳、氮的摄食率最大,盐度升高或降低均导致刺参对碳、氮的摄食率降低;刺参摄食饲料中的碳后,通过粪便排出的碳达到了61.3%~74.4%,其次是呼吸消耗碳(21.7%~34.9%),用于生长的碳最少(3.8%~4.7%);刺参摄取的氮主要消耗在粪便中(56.6%~64.7%),其次是代谢消耗氮(27.0%~32.6%),用于生长的氮最少(7.4%~10.8%)。通过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盐度对其碳、氮收支的影响可以看出,刺参生长的最适宜盐度为27.0~31.5,盐度的升高或降低均会导致刺参的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
以初始体质量为(4.58±0.05)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研究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6组:对照组D1,全鱼粉蛋白组;对照组D2,以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组;试验组S1~S4,在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基础上设4个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1 000、1 500、2 000 U/kg),每个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各组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D1组幼鱼各项生长指标均最优,D2组幼鱼生长性能指标较D1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后,试验组幼鱼的生长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添加植酸酶≥1 000 U/kg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较D2组明显提高(P<0.05),饵料系数较D2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能提高幼鱼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力;植酸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干物质的消化率,但不明显(P>0.05);添加1 000 U/kg植酸酶时,幼鱼的蛋白表观消化率达到最高;添加1 000、1 500 U/kg植酸酶时,能显著提高幼鱼的脂肪消化率(P<0.05);添加植酸酶后,幼鱼的磷消化率较D2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改善消化,建议饲料中植酸酶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1 500 U/kg。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3):231-234
于2003年56月,在(18±1)℃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初始体重为4.21±0.28g)分别进行了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的生长试验。对照组连续饱食投喂36 d,处理组S2F4、S3F6、S4F8分别周期性饥饿2 d再投喂4 d,饥饿3 d再投喂6 d和饥饿4 d再投喂8 d。结果表明:S2F4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3F6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S4F8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鱼体生化组成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