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脱氮除磷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机理,并从工艺优化、湿地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目前人工湿地系统提高氮磷去除率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优化湿地系统设计、湿地植物的筛选、基质的选择和复合、微生物种群的调控等可以有效提高人工湿地的氮磷去除率,提出了当前人工湿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和选择   总被引:66,自引:2,他引:64  
综述国内外有关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在污水净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选择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为:吸收利用和吸附富集污染物质、传输氧到湿地系统、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系统的稳定、积累有机物质。人工湿地系统要选择栽种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适合当地环境、根系发达、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3.
浅谈人工湿地对面源污染中氮素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讨了不同湿地植物和不同水流方式的人工湿地对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素的去除效果。文章从氮素的去除机理出发,通过植物和水流方式两个方面对氮素的去除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不同湿地植物对氮素净化效果有差异,但总体来说湿地植物的生物量越大、根系越发达净化效果越好;湿地系统脱氮过程中,大部分氮是由微生物作用去除的,而复合式湿地及根系发达的湿地植物对微生物作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净污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介于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界面的特殊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的基因库”、“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等。它利用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来实现对污染物质的分解与净化。目前已经有很多有关人工湿地应用方面的报道,但是人工湿地的净污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能够按照人们的要求净化污水,或者说净化效果不太理想。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湿地的水力条件、湿地的类型、湿地植物、温度、湿地的宽度和面积、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湿地基质及微生物等。  相似文献   

6.
湿地净化污水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能改善水质,为多种水污染提供了一个有效、廉价的治理场所。人工湿地作为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系统的阐述了湿地土壤、植物、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及机理,并展望了湿地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人工湿地的概念、选址、工艺、作用机理等,系统分析人工湿地在处理中水中的作用,对北方地区人工湿地设计具有相当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美人蕉-红蛋(MH)和彩叶草-风车草(CF)两种不同植物组合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不种植物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CK)为对照,研究不同湿地系统基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其与无机废水中镉的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植物系统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为:MHCFCK;在同一个湿地系统中为下行池大于上行池;在有植物的系统中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垂直分布为0~5 cm5~15cm15~20 cm;基质中真菌、放线菌数量和蔗糖酶活性与镉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镉去除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废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靖德兵  洪剑明  尹炜 《人民长江》2008,39(16):22-24
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及相应多种类复合湿地植被的生态特征与净化功能,指出复合植被有利于处理多种类物质形成的复合污染、丰富湿地微生物种群和提升湿地的景观娱乐价值.在复合植被系统中,植物个体间通过对光等环境因素的竞争以及根系分泌物、枯落物释放化感物质来影响植被群落的稳定性,普遍地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效率.因此,建设多种类复合湿地植被不仅是提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率和生物多样性、游憩品质效果的重要途径,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湿地占地面积大的缺陷,促进了湿地在人口密集区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工艺设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刘全中 《给水排水》2001,27(8):35-36
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多层过滤 ,使水质得到净化 ,可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着重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工艺原理、流程、特点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潜流人工湿地相关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湿地植物、基质填料、微生物、溶解氧、水力学条件以及温度等影响因子出发,综合概述了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磷、有机和悬浮污染物等的去除机理,总结并探讨了影响因子的去污原理和效应,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运行以及最大化的处理污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治淮》2019,(6)
<正>一、引言人工湿地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人为地控制植物、基质、微生物以及水力学条件等影响净化效果的因子,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并能在实际工程中加以推广应用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  相似文献   

14.
侯佳 《海河水利》2016,(3):57-59
人工湿地生态处理作为一种自然生物处理方法,可以改进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能量的循环。填料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中的填料一方面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同时也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了载体和营养物质。选择天津地区常见、经济上可行的人工湿地基质填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它们的理化性质,为后续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建立选择合适的基质填料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比较,认为将页岩与粗砾石组合使用是一个双赢的填料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模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湿地结构、湿地植物的配置、湿地基质的选择等.本文针对粗砂填料基质与土壤渗滤系统在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去除污染物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了解给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6.
浅析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华 《广东水利水电》2010,(11):101-102
人工湿地在我国污水处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植物的适应性、耐污能力、净化能力、根系及输氧能力、生长周期、经济价值以及植物间相互配合等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如何选择人工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国内人工湿地建设经验,针对汾河干流水质现状,分析人工湿地建设对汾河水质的净化作用,根据汾河干流人工湿地现状,提出汾河干流堤内、堤外人工湿地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8.
丹麦人工湿地技术治污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范围广泛,包括氮、磷、悬浮物、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其对污水的处理有十分复杂的净化机理.湿地中填料、微生物、植物3者协同作用,通过物理、化学及生化反应等过程实现污水的净化.通过丹麦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治理中的实践应用与研究,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温榆河流域污水治理的适用性及功能性,以求为温榆河流域污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湿地、人工湿地的概况。论述了人工湿地与现代城市水环境建设,着重介绍了沈阳市浑南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城市水环境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在温榆河生态治污中的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象天然湿地一样,起到调节生态平衡,调节微观气候环境等作用.位于温榆河上游的龙道河丹麦人工湿地技术实验点通过实践证明:人工湿地技术治污是完全可以做到既保证生物技术含量高,又保证低成本运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在北运河和温榆河的污水治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