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提高浓缩倍数与节水降耗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伟 《给水排水》2006,32(2):54-55
通过对循环水在低、高浓缩倍数运行时系统情况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系统所采用的浓缩倍数要受到循环系统设计情况(V/R值)、实际生产情况(系统的热负荷)、地区差异、季节差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夏季高浓缩倍数相对于冬季低浓缩倍数并不节约用水;冬季高浓缩倍数节水量有限, 而且不能达到减少药剂的消耗量,降低冷却水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采用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水源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增多,合理确定浓缩倍数成为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通过动态模拟试验,探讨了再生水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时,浓缩倍数对12种关键水质成分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节水减排效益与水质控制目标,提出了再生水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时浓缩倍数的控制阈值.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研究了臭氧和二氧化氯复合预氧化的除锰效能及特性,活性炭对预二氧化氯副产物亚氯酸盐的去除效果。利用CFD软件对预氧化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试验验证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在处理含锰量较高的原水时,采用臭氧和二氧化氯复合投加除锰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二氧化氯预氧化,臭氧投加30min后再投加二氧化氯,臭氧最佳投加量为0.5mg/L。同时炭砂滤池对亚氯酸盐也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及水厂成本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荣  汪利军 《给水排水》2006,32(10):12-19
处理规模10万m3/d的杭州南星水厂是钱塘江水源水厂首座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O3-BAC)进行深度处理的水厂.通过对O3-BAC处理效果的各影响因素进行生产性研究,确定适宜的余臭氧浓度为0.15~0.25 mg/L,BAC滤池水力负荷可大于设计值10 m3/(m2·h),运行周期设定为10 d左右,加臭氧有助于提高O3-BAC对CODMn的去除效果,同时推断在秋冬季水温较低(7~16℃)的情况下,BAC滤池的生物挂膜时间为运行后101~105 d.原水CODMn<4.59 mg/L时,采用常规处理即可将出水CODMn控制在2 mg/L以下.实施臭氧预处理和O3-BAC深度处理后,水厂总运行成本增加0.199元/m3.  相似文献   

5.
黄浦江水源中溴离子浓度较高,一般在0.2~0.3mg/L,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在冬天氨氮大于0.5mg/L时,溴酸盐较低。随着氨氮降低,溴酸盐会升高,有可能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限值,采用在后臭氧接触池前加0.3mg/L氨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溴酸盐生成。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南山水厂一期工程规模20万m3/d,为保证供水水质达到直接饮用目标,采用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并对排泥水进行回用和污泥处置.阐述了水厂工艺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和自控条件,并对其中药剂品种与投加点、滤池恒水位过滤与初滤水排放、活性炭滤池增设砂垫层、污泥浓缩池排泥控制等一些关键技术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对循环水极化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并对该装置在电厂中实际应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技术和经济分析,指出循环水极化水处理装置完全可以满足火电厂循环水处理的要求,可以保证循环水系统在高浓缩倍数下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转鼓浓缩工艺中剩余污泥性质对絮凝剂投配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红门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采用转鼓式浓缩机进行剩余污泥浓缩,采用带式压滤机对浓缩后污泥进行脱水.经过两年的实际运行,考察了浓缩过程中剩余污泥性质变化对絮凝剂投配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保证相同的污泥浓缩效果下,剩余污泥含水率为99.2%~98.9%时,投配率最低;剩余污泥的SVI为100~250 mL/g时,投配率最低;投加PAC进行化学除磷时,投配率将上升约10%;冬季时的投配率明显高于夏季.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如何通过工艺调整保持合适絮凝剂投配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主要研究应用管式臭氧发生器,式臭氧发生器的研究和应用尚属初级阶段。本文旨在介绍小型板式臭氧净水装置的结构及性能特点,为饮用于处理方面推荐一种体积小,高浓度的臭氧发生装置。一、材料与方法 (一)臭氧发生装置在制备臭氧的过程中,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的电能转换率约为5~10%,其余必须以热的形式传递给冷却系统。本装置是以每小时恒定流量为2吨的待处理的原水作为冷却水。本体由9块方形不锈钢水盒组装而成,其外形尺寸为560×470×220毫米(见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试系统研究了北方某水库水质条件下,较低投量的臭氧预氧化对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预臭氧的加入提高了常规工艺对CODMn、UV254、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总去除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滤池过滤性能,低臭氧投量(≤1.0mg/L)条件下,砂滤周期可从22h延长至48h左右,且投量0.5mg/L以下时,延长效率较高。预臭氧的加入强化了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物在混凝沉淀、砂滤各工艺段的去除,是砂滤运行周期得到延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臭氧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主要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本文介绍了臭氧氧化的机理,探讨了臭氧及臭氧高级氧化在污水深度处理以及降解痕量有机物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如何避免副产物的产生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O3—BAC工艺微型动物泄漏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勇  段冬 《给水排水》2012,38(9):165-168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虽然能够有效地处理微污染原水并改善出厂水水质,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微型动物泄漏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介绍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微型动物泄漏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臭氧-活性炭-超滤(O3-GAC-UF)处理石油微污染水,研究该组合工艺对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原水油含量为4 mg/L左右时,在臭氧投加量约为4 mg/L、反应时间为12 min、活性炭停留时间为12 min条件下,超滤出水油含量为0.027 mg/L,对色度、浊度和CODMn的去除率均接近100%,UV254从0.117 cm-1降低为0.004 cm-1,并且随着处理水量的增加,系统运行稳定.臭氧-活性炭-超滤工艺可以作为处理石油微污染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长庆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田,其油气开采过程中通常采用压裂作业进行增产,需要使用大量的新鲜水进行工作液配制,造成油气开采成本较高.针对此问题,采用臭氧气浮一体化(DOF)处理工艺对压裂废液进行深度处理,利用臭氧气浮出水进行工作液配制,探究其资源化利用效果.研究表明,DOF工艺对进水COD、浊度和SS有较好的去除率,采用PAC作为混凝剂时,DOF对COD、浊度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34%、96.36%、93.71%.采用PFS作为混凝剂时,DOF对COD、浊度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95%、89.37%、85.11%.DOF进出水三维荧光分析可知DOF工艺对荧光类污染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结合液相色谱分子量分布分析,DOF工艺处理后有机物向小分子物质转化,并且PAC和PFS作为混凝剂时分子量分布基本一致.利用DOF出水配制的清水泥浆、盐水泥浆和压裂液均可满足油气田井场对三者的各项性能要求.其中,DOF出水配制的盐水泥浆较自来水配制有明显的性能提升,体系失水率下降了40%以上.  相似文献   

15.
臭氧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用于市政污水的处理,在杀菌消毒、漂白、脱色、除臭、去味等方面显著效果.介绍了臭氧的氧化能力、分解特性及腐蚀性,并阐述了一套完整的臭氧处理系统必须由5部分组成.结合无锡城北污水处理厂运用臭氧工艺的实例,以期为类似工程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1.前言欧洲各国很早就在给水处理中使用臭氧,有的自来水厂用臭氧处理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日本在使用臭氧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用臭氧处理而引起的硝酸盐的增加问题;2)臭氧尾气处理问题;3)水中残余臭氧问题。本文仅就硝酸盐问题简述如下。给水臭氧处理引起的水质变化之一是硝酸盐增加,这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在生产中以空气为原料,用无声放电式的臭氧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青山 《水资源保护》1996,(3):18-21,26
本文采用高分子多孔树脂GDX-502从水中富集吸附有机物,经淋洗剂洗脱、浓缩后,进行气相色谱测定。本文对树脂的富集吸附条件做了定量研究,并对实际水样进行了测定。实验证明,本法的富集倍数大,一般分离因子可达105~105,淋洗剂用量少。可用于处理大量水样,操作简单方便,能很好地满足水质分析监测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8.
臭氧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酒精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健  朱妍  吴敏  聂静 《给水排水》2007,33(9):58-62
研究了混凝-O3、O3-混凝、混凝-H2O2-O3等臭氧组合工艺对某酒精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混凝-O3工艺中臭氧的加入同样可以达到单独混凝所达到的出水效果,处理效率高,减少了混凝剂的投加量,从而减少了产泥量;O3-混凝工艺的试验表明,臭氧对混凝存在促进作用,在相同混凝剂和臭氧投加量的条件下,O3-混凝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好于混凝-O3工艺;混凝-H2O2-O3工艺中,H2O2的加入提高了臭氧对CODCr的去除效果,H2O2的投加量存在最优值,在本试验中一次性投加H2O2 165 mg/L时CODCr去除率最高,达75%,比未投加H2O2时对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45%.H2O2分次投加比一次性投加对CODCr的去除率高,同时,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分次投加与一次性投加对CODCr的去除率差距变小.  相似文献   

19.
黄浦江上游原水水质特征与处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浦江上游原水水质基本为Ⅲ-Ⅳ类,具有藻类较低、高锰酸盐指数高、季节性氨氮较高及低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物占多数的特征。常规工艺和强化常规工艺对分子量小于3000的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率不到5%,难以使出厂水CODMn降到3mg/L以下。周家渡水厂深度处理生产性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对分子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与AOC具有良好的去处效果,能提高水的生物稳定性,改善口感,保障饮用水水质的安全,适合黄浦江上游原水给水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对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长期试验,以评价臭氧氧化对生活污水深处理的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16 mg/L、臭氧氧化时间15 min,臭氧氧化后出水COD、UV254、色度、浊度、NH3-N的平均值分别为51.0 mg/L、0.140 cm-1、27.4度、5.0 NTU和18.7 mg/L,臭氧氧化对上述5个水质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3%、22.0%、53.7%、32.1%、14.6%。单独依靠臭氧氧化技术很难将上述5个水质指标降低到较低水平,因此,需要将臭氧氧化作为预处理技术与其他工艺进行组合,利用组合工艺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