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护坡桩现场变形监测与内力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护坡桩整体测斜监测得到的桩体水平位移,使用弹性抗力有限元法进行内力反演,从而了解桩体内力状态,确定桩体材料的使用效率,为今后工程提供设计依据.并对两类设计计算方法和两种设计软件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献勇  于洋  王建国 《山西建筑》2012,38(24):79-80
针对红岩村滑坡结合测斜数据和降雨量等水文特征,对治理后的边坡状态进行评估,发现经过初步治理的边坡还存在二次滑坡的危险,根据这一情况及时调整滑坡治理方案,在坡脚处增加双排抗滑桩支护,通过对坡体和抗滑桩顶位移长期监测证明治理后的边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赞丰 《山西建筑》2005,31(22):100-101
介绍了在某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基坑开挖过程中,利用测斜管结合测斜桩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采用应力计对围护结构体进行内力监测,使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状态得到有效动态控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何永旗 《建筑知识》2014,(4):352-352
桥梁施工监控即是对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过程进行监测与控制,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处于安全状态,以及根据结构的实际状态,对利用各种测试及监测手段获取的数据进行跟踪修正计算,给出后续各施工阶段的标高及内力反馈数据,用以指导和控制施工,保证桥梁线型和内力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滑坡治理中抗滑桩的设计施工与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建吾 《山西建筑》2009,35(10):95-96
以现场滑坡治理为工程背景,介绍了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的设计、施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抗滑桩都处于安全稳定的支挡状态,滑坡稳定,对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中出现的滑坡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斜撑—柱转换结构节点在最不利内力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了数值建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不利内力下,该类型上下节点均满足承载力要求;在中震作用下节点处于弹性状态,节点的力学性能能够达到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盐洲跨海大桥施工监控为例,从变形控制和内力控制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桥在施工监控中主要控制思想,归纳了施工监测与控制实施的主要内容:变形观测、温度及其影响测试和内力监测,并分析了预应力空心板内力监测成果。最后对成桥进行了静、动力荷载试验,评估了成桥受力性能和使用安全,结果表明该桥整体受力性能良好,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该桥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刚度和强度满足受力性能要求,该桥整体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8.
抗滑桩变形监测及位移确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抗滑桩深部变形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技术监测抗滑桩深部变形及根据监测数据确定抗滑桩的位移。通过分析抗滑桩位移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BOTDR监测抗滑桩应变特征,建立抗滑桩位移与应变之间的二次积分函数关系,并在假设基础上,给出边界条件和解析过程。通过对浙江省诸永高速公路红岩村I号滑坡抗滑桩BOTDR监测的实施及监测结果的计算,并与抗滑桩测斜监测结果对比,对基于BOTDR的抗滑桩位移确定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BOTDR技术监测抗滑桩的深部变形是可行的,抗滑桩的位移确定计算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并且将光纤沿抗滑桩竖向受力钢筋布置,由其监测结果对位移进行计算较为准确。最后,对基于BOTDR技术确定抗滑桩位移的光纤铺设位置选取给出建议。本研究对推动BOTDR监测技术在抗滑桩以及相关桩基工程监测中的应用及数据使用方面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滑桩嵌固段设计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抗滑桩设计方法将抗滑桩简化成一个二维模型,采用计算宽度Bp进行设计,对桩侧摩阻力的简化存在不合理地方,因此对其进行修正方法的研究。在混凝土–岩块胶结面剪切试验的基础上得到胶结面受剪的本构方程,并将其应用到抗滑桩嵌固段的设计中,推导基于K法的抗滑桩嵌固段设计修正方法的计算公式。将修正方法应用到马家沟I号滑坡中,发现修正方法与传统K法相比,计算的桩位移相差较大,内力相差较小。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发现桩位移随残余剪切强度f的增加、临界位移xs的减小而减小,且f对桩位移的影响要大于xs,二者对内力分布的影响不大。位移是控制抗滑桩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应考虑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结合胶结面剪切试验进行抗滑桩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锚固抗滑桩内力计算有限差分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指出目前现有预应力锚固抗滑桩内力计算方法的缺陷。基于普通抗滑桩内力计算的地基系数法原理,提出了计算预应力锚固抗滑桩全桩内力的有限差分法,详细推导了有关的计算公式。编写了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可对全桩进行整体分析,无需象现有方法那样,将桩分为滑动面上、下两部分分别考虑。引用工程实例,将预应力锚固抗滑桩与普通抗滑桩进行了比较,不但从理论上揭示了预应力锚固抗滑桩的优越性,而且表明有限差分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可对桩的各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不失为分析预应力锚固抗滑桩内力的一种简便而适用的方法。对该工程的监测表明,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桩间距是抗滑桩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都是在土拱效应的基础上建立的,但由于对土拱内力特征以及土拱的相互作用机理认识不清,在确定最不利截面和控制条件时不严格,所得桩间距不准确。在相邻土拱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力学得到拱脚三角形受压区的应力状态;以三角形受压区强度作为控制条件,利用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建立桩间距下限的表达式;以土拱效应消失确定桩间距的上限值,继而探讨了桩间距的合理取值。最后以工程实例对桩间距进行了计算,并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计算结果。桩间距计算公式能正确反映岩土体和抗滑桩设计参数的影响,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可直接应用于抗滑桩工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现场模拟水平分布式滑坡推力的抗滑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较真实地揭示全埋式抗滑桩在水平分布式滑坡推力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状,依托福建省浦南(浦城-南平)高速公路金斗山大型滑坡治理的一根工程抗滑桩进行了现场大型推桩试验,利用抗滑桩施工现场自行设计的试验槽,通过5台液压油泵控制5排共计10个千斤顶对该桩分别近似按三角形、矩形、抛物线形施加水平分布荷载,以模拟滑坡推力的可能分布形式,实测了抗滑桩的内力和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设置在滑坡体某级平台上的全埋式抗滑桩,为大截面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而构筑的桩顶钢筋混凝土挡土护墙和桩身护壁可显著减小桩身最大正弯矩,有利于提高抗滑桩的实际承载力,如能在现行设计中考虑这些积极因素,将使抗滑桩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当作用在抗滑桩上的滑坡推力较小,滑动面较浅时,因不同分布形式的合力作用点位置变化不大,使桩身锚固段弯矩的变化不大,因而在设计计算中对滑坡推力分布形式假定的不同,对结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限元法针计算不同桩长的埋入式抗滑桩在设桩位置的滑坡总推力,计算桩身所受推力分布形式、推力大小和桩顶至坡面的滑坡推力分布形式、大小,计算桩长变化时滑坡体加固后的稳定性。计算表明:桩长变化,设桩位置的总滑坡推力大体相等。桩长度变短,桩身的滑坡推力、桩的最大弯距与最大剪力降低。增加桩的锚固段的长度可以降低桩身的最大剪力。综合桩长变化滑坡体加固后的稳定性、滑坡推力和桩身内力的变化规律,发现沉埋桩既可使滑坡体达到足够的稳定性,且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稳定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常需要在试验资料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边坡工程设计,故如何从搜集到的各方面信息中统计得到工程设计所需参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某边坡工程以实测两断层实验数据为基础,参照类似工程的实测资料分析结果,利用岩石分类确定断层的内摩擦角,利用反演分析和考虑残差的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确定断层的黏聚力;抗滑桩是横向受力体系,考虑抗滑桩4种失效模式的相关性,利用反分析的方法确定出抗滑桩的抗力统计参数;根据规范推荐的传递系数法确定出边坡滑动的功能函数,利用离散化降维解法求得边坡稳定的可靠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反演方法修正参数,减少了认识的不确定性,能够提高边坡工程设计的可靠性,在统计数据不足的情况下按可靠度进行边坡工程设计是一种可行方法;同时表明锚索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钻孔测斜仪监测滑坡抗滑桩 变形受力状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大截面钢筋混凝土和钢轨抗滑桩身埋设钻孔测斜管,监测得二类抗滑桩的水平侧向位移。对于大截面钢筋混凝土抗滑桩,视为埋于土内的弹性地基梁,求得其弹性曲线微分方程,进而得出桩身转角、弯矩、剪力、桩前抗力等;对于钢轨抗滑桩,把测斜仪所测横向变形当作钢轨桩的弯曲变形,然后再反算出钢轨桩的弯矩、正应力和抗滑力。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高速公路韩家垭、0509工点滑坡的抗滑桩变形受力监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杭州萧山一工地未注浆与注浆试桩抗拔静载试验的基础上,发现抗拔桩经过桩端后注浆可显著减少桩端位移,极限抗拔力至少提高25%,最大桩身拉伸量占桩顶上拔量的91.5%。注浆与未注浆桩的桩身轴力都随深度逐渐减少,桩端轴力始终为0;浆液上返高度16.9m范围内注浆桩侧摩阻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最大提高幅度为83.3%;在利用浆液上返高度公式计算注浆抗拔桩竖向增强体高度和考虑桩身自重的基础上,提出桩端后注浆抗拔桩承载力的估算公式。通过反分析计算,未注浆桩抗拔折减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65~0.80,注浆桩侧阻力增强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33~1.83,计算方法与结果可供初步设计与实际工程使用。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作为治理滑坡的主流措施,由于其改变了普通抗滑桩不合理的悬臂受力状态,大幅度地减小了桩身弯矩、桩截面及埋深,近二十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不同滑坡条件下最适宜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推力情况下普通抗滑桩、单锚抗滑桩及多锚抗滑桩内力分布,进行了力学比较,得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抗滑桩的适用条件,可供抗滑桩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边坡抗滑桩设计计算的三维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福建省龙岩市公路局长汀分局机修班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首先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反算法,获得该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其次,在超级计算机上建立不同抗滑桩设桩方案下的大型真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得到土质边坡加固安全系数与抗滑桩的桩长、桩径和桩距之间的关系,以及桩身截面弯矩沿桩长的分布规律;同时揭示边坡抗滑桩桩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表明由于桩拱效应的影响,设置在边坡中的抗滑桩桩周土压力的分布与设置在水平地层中且桩顶承受水平荷载的桩的土压力分布不同;最后,在对大量试算方案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该边坡抗滑桩的最优设计方案。该方法可为大中型边(滑)坡抗滑桩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桩排距对双排抗滑桩内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排桩结构具有复杂的受力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桩排距条件下前后两排抗滑桩的受力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桩排距越大,后排桩的弯矩和剪力也就越大,而前排桩的弯矩和剪力却越小。双排桩的前后两排桩不能同时发挥抗滑作用。随着桩排距增大,前排抗滑桩的抗滑效果越来越差;双排桩合并为单排桩,提高了抗滑桩的刚度,具有更强的抵抗滑坡体变形的能力,桩的受力也更加合理。当不得不采用双排桩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桩排距。另外,通过对浙江杭金衢高速公路K103滑坡双排桩应力与位移的监测分析发现,前排桩的应力与变形均小于后排桩,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