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西天山北部大地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天山金属矿产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Cu,Au等多金属成矿带。金属矿 的形成及其成矿特点与大地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在拉张大地构造背景下主要形成与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Cu,Fe,Au等矿床,次为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Cu,Mo,W,Pb,-Zn等矿床及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的Cu-Ni矿床。  相似文献   

2.
粗金粉(Au含量70% ̄80%)和粗银粉(Ag含量90%以上)混合熔铸成含金较高的阳极(Au:Ag≈1:3),采用一次电解工艺分离提纯,最终产品金锭成色〉99%,银锭中银含量〉99.9%。工艺过程简单,投资操作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3.
根据混合自由能有最小值,过剩自由能有最大值(或最小值),激冷条件下产生化合物状亚稳相及共晶,分层等现象,针对Cd-Bi,Ge-Al,Bi-Sn,Cd-Sn,Ag-Cu,Al-Ga;Si-Ag,Pb-Sn和Al-Sn金属熔体推导了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从而证明所提出的计算模型符合本类熔体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大坪锌锡铜银多金属矿位于广西丹池成矿带北段,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多因素控制,属典型的多因复成矿床。矿区存在锌银铅锑矿体、锌银铜矿体、锌矿体和锡矿体。矿石矿物种类多达数十种,主要有闪锌矿、黄铜矿、黝锡矿、辉锑矿和黄铁矿等。矿石结构和构造形式多样,矿物赋存状态和嵌布关系复杂,矿石的选冶难度较大。采用磁选-浮选-重选联合选矿工艺流程进行选矿,可获锌精矿(Zn48%)、锡精矿(Sn50%)、铅精矿(Pb60%)、铜精矿(Cu18%)、磁硫铁精矿(Fe53%、S28%)。  相似文献   

5.
通过金属熔体过热与氯盐熔剂净化相结合,使Al-4.5%Cu合金在金属型锭模中获得了62℃的形核过冷度.用形核理论对大体积Al-4.5%Cu合金极限热力学过冷度进行计算后发现其范围在74K到107K之间.  相似文献   

6.
丝缎中重金属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模拟汗液将丝缎中Cu、Cd、Pb浸取出来,浸取液直接用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Cd、Pb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90mg/kg、0.0025mg/kg、0.012mg/kg;测定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6.5%~98.8%;10次测定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71%、3.31%、5.41%。本方法具有准确、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用DTA,XRD和EPMA测试手段研究了含Pb量对Bi系氧化物中2212超导相熔化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2212相的熔点随Pb替代量的笸高而降低,其峰值熔化温度从不含Pb时的880.9℃降至872.2℃,但2212相均岐化熔化为液相和CuO2,该铜酸物中Sr和C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8.
根据金属凝固过程中的守恒定律和传输原理,建立了Al2O3/Al-Cu复合材料凝固对溶质传输的数学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Al2O3/Al-4Wt%Cu复合材料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和成分分布以及凝固进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复合材料凝固时的溶质传输以及对纤维/基体界面的影响,讨论了溶质在界面富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铜的高背景带为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多宝山组一段为矿源层;由矿带内→外有Cu,Mo,Ag→Pb,Zn的水平分带,矿体轴向分带为:(上)Sb-As-Zn-Pb-Ag-Cu-Au-Mo-Bi-W(下),属于正常序列;根据该序列统计了矿体前缘、矿体头部、矿体中部及矿体尾部的单元素、元素对比值、元素累加后比值判别标志。并建立了区域、矿田及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层次模型(M)。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固相烧结和熔浸工艺制备Ag(Cu)-WC35和Ag(Cu)-WC65触头材料,研究添加元素Co、Fe,Ni和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粉愈细,烧结收缩愈小,硬度愈高,湿混合方式优地干混合,添加Co,Fe,Ni能促进Ag(Cu)-WC烧结。由于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改善了液态铜对WC颗粒表面的润湿性,WC颗粒在液态铜中的重排列更容易进行,X射线衍射和SEM分析表明,WC颗粒表面生成  相似文献   

11.
锌二元系气—液成份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锌二元系;Fe-Zn,Pb-Zn,Cu-Zn,Al-Zn,Cu-Zn的气-液成份并绘制气-成份图,为锌二元系合金分离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溶剂的性质对冠醚配位化合物稳定性影响的规律性,用极谱法测定了冠醚15C5 在甲醇(MeOH) 和乙腈(MeCN) 、乙醇(EtOH) 和乙腈(MeCN)的混合溶剂中与Pb2+ ,Co2 + ,Ni2+ ,Cu2+ 等金属阳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logK,并进一步研究了溶剂的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影响的规律性,得出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og K与混合溶剂中乙腈的摩尔分数x 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南宁典型耕地区557套水稻籽实及根系土相关元素含量,计算水稻籽实中As、B、Cd、Cr、Cu、Hg、Mo、Ni、Pb、Se、Zn等11项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显示:早稻及晚稻籽实之间,早晚稻根系土之间元素含量相差较小,各元素富集能力有一定差异,Mo、Cd、Zn、Se元素的生物富集能力最强,其中Mo元素BCF大于50%;As、Cr、Ni、Pb元素最小,BCF小于1%。金属元素超标率与BC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土壤中Mo、Zn含量与水稻籽实中As、Cu、Cr的BCF,土壤中Mo、P、Zn含量与水稻籽实中Mo、Zn的BCF之间均呈现一定的负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H-HNO混合消解法,对7种食用油、7种餐余废弃油样品进行了前处理,采用原子吸收法对油样中的Ca、Mg、Fe、Cu、Zn、Mn、Pb、Cr等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所有的油样中,均含有Ca、Mg、Zn、Cu、Fe、Mn元素,食用油中未检出Pb、Cr,但在部分废弃油样品中有检出。通过对2类油样品中金属含量的对比,发现废弃油中的8种金属含量均有增加。实验数据表明:金属元素含量增大的原因除了浓缩作用外,主要与所接触的器物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Pb(NO3)2 为铅源,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PbSO4 改性活性炭材料(PbSO4/AC),并进行 了XRD,SEM,EDS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表面均匀分布着50~100nm的PbSO4 晶粒,随着Pb (NO3)2 浓度的增加,PbSO4 晶粒的数量和尺寸也增加.采用稳态极化法研究了PbSO4/AC的析氢 行为,计算了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与活性炭空白电极相比,在相同电流密度下,PbSO4/ AC电极的析氢过电位获得较明显提高.析氢速率随着Pb(NO3)2 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Pb (NO3)2 浓度大于0.5mol/L时,析氢速率变化不大.活性炭经PbSO4 改性后,析氢反应的塔菲尔 方程中a值的增加幅度达20%~30%,交换电流密度i0 降低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将邻菲罗啉附负载于60~80目活性碳上,制成金属离子富集剂,在pH=4时,富集剂对Pb^2+,Cu^2+,Cd^2+,Zn^2+,Cr^2+5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44,26,16,12,10mg/g。富集废水中Pb^2+时的加标回收率为87%~91%。  相似文献   

17.
采用胶束增溶-偏最小二乘光度法在SnCl2-RB-AG离子缔合物体系中,对Au、Pd、Rh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的灵敏度高,其εmax在6.93×105~1.40×106;相对标准偏差在0.45%~0.48%;混合样品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都小于10%;方法简便,稳定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8.
Φ38×3;5×2000的不锈钢固定床积分反应器中对CuCrK/γ-Al_2O_3(组成为CuO20wt%,Cr_2O_35wt%,K_2CO_316wt%.其余为γ-Al_2O_3)进行了活性测试.测试条件为:催化剂尺寸φ2.5×2.5~3.5,负荷0.08g糠醛/g·催化剂·h.反应温度130~210℃,压力为常压.在这些条件下,催化反应共984h,糠醛转化率高于98.5%,糠醛选择性高于98.5%.对失活后的催化剂进行了氧化再生.200℃以下氧化再生主要是聚合物和氧作用,生成糠醛、糠醇,并脱除掉;200~300℃温度范围内的氧化再生是聚合物和氧作用生成CO_2和水.氧化再生过程中Cu ̄0基本上未被氧化,大部分铜仍以Cu ̄0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用乙醚萃取法净化金电解废液的原理及工艺方法,将含Au180g/l,Ag0.5g/l,HCl210g/l,Pt9.40g/l,Pd10.25g/l其它贱金属元素的金电解废液,稀释后的料液,经过两段萃取一反萃取,得到含Au153g/l,Ag0.0025g/l,HCl180g/l和微量铂族元素及其它贱金属元素的电解液,在阳极含Au〉90%以上的条件下进行金电解精炼,可产出品位大于99.99%的  相似文献   

20.
Cu-Al粉末合金的烧结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温金相显微镜对Cu-5(wt)%Al粉末压坯进行高温瞬间液相烧结行为的动态观察,差热分析(DTA)结果表明,100℃开始表面互扩散,不同温度烧结后的试样经X-射线能谱分析,确定出Al-Cu合金烧结过程相界面处中间相的析出顺序94.19%密度的压坯不利于共晶液相的毛细润湿作用,65%密度的压坯易于均匀化烧结,经透射电镜观察及衍射斑点分析,残留相γ与Cu基体保持有(111)_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