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河南黄河滩区新农村建设防洪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保民  江珍  李利琴 《人民黄河》2012,34(12):18-19,77
分析了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讨论了黄河下游滩区新农村建设工程布置的形式,并对其防洪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滩区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应尽可能与滩区安全建设结合,避免重复投资,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将设施临堤布置;新农村建设的防洪标准除了可根据国家的《防洪标准》进行确定外,也可根据经济效益分析法适当提高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因受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灾害环境的影响,生活保障程度差,贫困人口多。他们既是黄河水灾的受害者,也是维系黄河大堤以及大堤之外居民安危的贡献者。滩区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滩区居民特有的心理特征.该心理特征势必影响滩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治理黄河诸多举措的实施。研究滩区居民心理状况.既是建设滩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局面以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滩区建设开发与防洪问题相当复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黄河下游控导工程的逐步完善,国家对黄河下游防洪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滩区治理开发和黄河下游防洪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的形成原因及典型洪水漫滩情况及灾情分析,提出了五种滩区防洪减灾措施,即引洪淤滩、滩区安全建设、补偿政策、堆沙筑堤修建第二道防线和建设软约束林带导流工程等。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滩区受淹后国家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廖义伟 《人民黄河》2004,26(11):1-4
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基本情况和功能的分析以及与淮河行洪区的比较,指出黄河下游滩区频繁受淹对黄河治理开发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中小洪水时影响防洪安全;②影响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③限制了黄河治理方略的实施;④影响了河道依法管理的进程。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明显的蓄滞洪区的性质和功能,几十年来,这些功能的发挥为黄河的安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黄河处理泥沙的特殊需要,滩区没有按蓄滞洪区进行控制运用,造成了黄河下游滩区没有能够享有蓄滞洪区的补偿政策。因而,应尽快将黄河下游滩区列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受淹后由国家给予相应补偿,国家补偿的基本方式包括:①风险公平的事前基本补偿;②临时撤离的安置补偿;③基本生产损失的补偿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小浪底水利工程的投入运用和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完善,以往笼统地将黄河下游滩区作为行洪河道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黄河下游滩区按其功能分为3类进行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即:Ⅰ类为行洪区、Ⅱ类为行滞洪区、Ⅲ类为集中居住区。为做好滩区的分类管理,现阶段应重点研究滩区的分类试点、滩区的补偿政策以及生产堤建设标准与管理政策等。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运用和持续13 a的黄河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得以沿程冲刷,平滩流量增大,加之近十几年黄河一直未发生大洪水,黄河下游滩区未发生较大漫滩,引起人们对宽滩区治理和运用方式的争论。目前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黄河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仍然较大,特别是一旦出现高含沙洪水,对下游河道防洪安全的威胁更要引起高度重视。然而,在当前河道边界条件下,一旦发生这种不利水沙情况,那么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滩区淹没情况、滩区的灾情损失等将发生哪些变化,还无人开展定量研究。中常高含沙洪水条件下黄河下游宽滩区防洪形势对不同治理模式响应状况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有防护堤模式主槽输沙能力强于无防护堤模式,但嫩滩淤积量大于无防护堤模式;有防护堤模式仅高村以下少量滩区漫滩上水,淹没面积小于无防护堤模式;习城滩两种模式中漫滩范围都较大,是防洪重点区域。建议在高村以上滩区修建高标准防护堤以保障滩区安全和经济建设,高村以下滩区实施滩区淹没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7.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黄河下游两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黄河下游滩区存在着安全工程建设滞后,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矛盾突出等多方面问题。应当在政策上提供更大的支持,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滩区发展,改善滩区民生,使滩区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4,(2):143-144
<正>刘生云现任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黄河流域综合规划、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淹没补偿政策研究、黄河下游长远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等多项重大规划、研究工作;主持黄河流域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规划、黄河下游近期防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滩区防洪功能的存在有力地保证了黄河两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但其居住的群众却因此丧失了发展的机遇而陷入贫困。本文以濮阳黄河滩区为例,通过对滩区群众贫困的原因分析,探讨了黄河下游滩区水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并根据滩区的情况,探讨了水生态补偿的范围、补偿主体以及受偿对象,为下一步开展水生态补偿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滩区总面积3 154 km~2,现有耕地22.7万hm~2,人口189.52万人,受制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安全建设进度,滩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结合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及治水新思路,考虑黄河下游自然特点和水沙输移规律,提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区分区改造治理开发"的再造与生态治理设想。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方案实现了治河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符合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实施精准扶贫、助推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尽快开展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方案研究,选择典型试点河段编制实施方案并进行治理试验,而后逐步向全下游河道推广。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滩区分类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现状的分析,构想了滩区分类管理模式,即按功能将滩区分为3类:Ⅰ类为行洪区、Ⅱ类为行滞洪区、Ⅲ类为集中建镇区.从河道和滩区的现状、黄河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和应对黄河未来水沙及防洪形势变化、滩区受淹补偿政策的实施、以人为本的治河思想等方面,探讨了实施黄河下游滩区分类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黄河下游滩区的洪水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滩区近期漫滩几率为3~5年一遇;②滩区安全建设实施后能够解决20年一遇以下洪水的人口淹没和部分财产损失问题;③补偿政策的实施能使滩区群众承担的洪水风险得到分担与补偿,初步解决与黄河下游防洪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结合黄河下游滩区概况,强调了编制滩区安全建设规划的重要性。滩区安全建设安置方式可分为背河外迁、本村就地避洪、临时撤离3种。对于黄河下游滩区安置区环境承载人口容量的确定,以耕地和水资源的人口容量作为主要指标。在土地权属及农业结构调整规划中,外迁居民与安置区原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相应的补偿投资标准应按“蓄滞洪区”考虑。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涉及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及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历来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总结近年来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研究成果、滩区土地利用与防洪安全矛盾及"人水争地"问题的诸多解决方案,分析黄河滩区移民带来的土地利用新趋势,建议加强对滩区土地利用与黄河防洪的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黄河下游河道滩区概况及存在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两步走"的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方略。近期拟采取"滩区防护堤+格堤"的治理方案;当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流泥沙条件满足窄河条件时,远期实施"窄河固堤"方案。建议黄河下游堤防的防御标准从固定的22 000 m~3/s流量改变为防御1 000年一遇频率洪水。黄河下游堤防规划与建设实行远近结合,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对黄河下游滩区分类分层次管理;消除北金堤滞洪区。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行滞洪沉沙区域,也是滩区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现状滩区仍有91.58万居民防洪安全缺乏保障,人民生活贫困,黄河下游不利河道形态使得黄河防洪形势依然严峻。在充分考虑新时期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及沿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河下游滩区生态治理的5种具体模式及详细实施途径,并从防洪保安、滩区群众安居乐业、生态、经济等多个方面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滩区生态治理经济、社会、生态效果显著,可实现治河与惠民的双赢。建议国家加快推进黄河下游滩区生态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兼具防洪安全和百姓安居双重功能的黄河下游宽滩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化动态度、转移矩阵、迁移轨 迹图、Logistic 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 1980—2020 年黄河下游宽滩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迁移轨迹,探讨影 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是黄河下游宽滩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中建 设用地聚集于连续的、成片的大滩区;1980—2020 年耕地面积呈持续增大趋势,水域呈持续减小趋势,建设用地 基本维持稳定;1990—2000 年是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主要是耕地面积的大幅增加以及水域面积的大幅减小;2000 年以前主要是水域转化为耕地,2000 年以后耕地(128.71?km 2)与建设用地(129.61?km 2)的相互转化占据主导;有别 于其他区域(流域),影响黄河下游宽滩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河道工程、滩区规模以及政策法规等。未来 需基于滩区自然禀赋和河道整治情况,探索土地分类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推动黄河下游宽滩区土地合理利用与 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安全与减灾体系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以下游河道洪水和泥沙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下游滩区安全与减灾体系相关因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下游河道中常洪水、大洪水和泥沙的影响因子有共性也有差异;黄河下游滩区安全与减灾的软、硬件环境影响因子与相应的设施建设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滩区人与水争地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受黄河洪水、淤沙的影响.在黄河下游形成了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受到制约。黄河下游滩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应作为治理及开发黄河的重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黄河下游滩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非常现实与必要。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滩区是黄河行洪的主要通道,由于历史原因还生活着180余万人民群众,是滩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场所。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黄河下游滩区人、水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本文通过对当前黄河下游滩区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滩区内人、水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