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渔船通常需要带冰或使用压缩式制冷来满足渔获冷藏保鲜的需要,而渔船发动机尾气中有大量的热能被排放到环境中去,利用渔船发动机尾气余热制冷是一种既经济又节能的好方法。本文介绍了吸附式、吸收式和喷射式三种热能驱动的制冷循环,并针对渔船制冰工况对这三种循环在渔船中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使用喷射式制冷技术对渔船现有压缩式制冷系统进行改造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将喷射制冷与压缩制冷结合,可减少渔船制冷系统燃料消耗54.5%,在1年内即可收回改造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大功率器件热控系统采用毛细芯微槽蒸发器的结构优化方案,特建立了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微小槽道蒸发器数值计算单元,采用CFD研究了储液腔布置位置、供液口位置对两相流动与传热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得到储液腔位置对于毛细芯微槽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均温性和进出口压降影响显著,其中底部布置储液腔的蒸发器更具优势;在底部布置储液腔情况下,不同供液口位置影响作用不明显.以上结论为提高毛细芯微槽蒸发器的流动传热特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喷射制冷系统,进一步降低喷射制冷中的电能消耗,实验研究了利用制冷剂自身重力通过阀切换回液的方法实现"无泵喷射式制冷"。主要研究了不同的阀切换频率对系统COP以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保证喷射器正常工作、储液罐未储满且回液完全的条件下,切换频率由15次每小时降低到6次每小时时,发生器的温度波动由0.89℃升高到了2.23℃,系统的COP由0.285提高到了0.345。  相似文献   

4.
储液容器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分析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交替解法对地震条件下储液容器的动态响应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和计算。首先推导出流固耦合系统在地震条件下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对在水平地震激励条件下的圆柱形储液容器,采用交替解法进行了计算,并将其与整体解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交替解法具有更好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几种典型的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并建立数学模型,基于这些模型,对比各系统的COP,并可能影响COP的因素,包括气体冷却器压力、储液器压力、回热器,并行压缩机以及喷射器。结果表明,在给定工况下,普通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的COP为2.72,增加回热器后COP提高2.6%,并行压缩CO_2制冷系统的COP提高16.5%,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的COP提高25.7%。在并行压缩系统中,通过储液器压力优化可以降低8%的压缩机功耗,喷射器可以降低最优储液器压力1 MPa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综合考虑制冷和制热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制热能力和性能系数敏感度分析,指出以增大室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空气循环量为主要措施,以增大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空气循环量为辅助措施,并注意对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毛细管、储液器等各部件也做相应调整,才能最终达到提高热泵型房间空调器制热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形成再循环的条件和再循环时蒸发器的传热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重力供液制冷系统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进行比较,得到两种不同制冷系统工作特性上的差异。通过在焓差实验室中测定制冷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压力、风量、制冷量以及耗功等技术参数,得到重力供液制冷系统和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在室外干球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传热系数、制冷量以及系统COP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再循环的形成可以增大制冷剂流速同时充分润湿传热表面,强化换热效果显著,在测试的工况下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可增大近40%,COP最大提高7.6%,低温工况的增幅更大。  相似文献   

8.
柔性储液容器跌落碰撞仿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物质的ALE有限元法,利用罚函数方式实现了两种流体与结构间的耦合作用,并完成了大变形柔性储液容器跌落碰撞过程的三维动态模拟。在分析柔性储液容器碰撞过程力学行为的同时,比较不同装水量对其结果的影响,为该类柔性储液容器结构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具有不凝结气体存在的凝结换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的影响,提出了在自行复叠制冷系统中消除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的影响的一种新方法,然后进行了有不凝性气体存在时的换热系数的计算及相关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了新的方法使得自行复叠制冷系统中有不凝性气体存在时的凝结换热大大加强,换热系数已经接近或达到纯工质在相同状况下的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10.
替代工质水平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动凝结传热特性对于制冷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是制冷剂筛选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针对近年来有关新型替代工质的凝结传热进行了调研分析,从实验测量和关联模型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替代制冷剂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的研究。对凝结换热关联式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讨论,对凝结换热系数和压降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特性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机械振动强化吸收式制冷传热传质进行实验研究。搭建了一套综合的性能研究实验台,在吸收式制冷机的底部安装了一个电动振动机,使机组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振动,分别对振动频率和振幅两个因素对机组性能强化的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振幅相同时,振动频率对强化效果的影响较大;而在最佳喷淋量下,频率相同时,振幅太大或太小,振动的强化效果都会下降。且在实验范围内,得到最佳强化效果的频率段为20~30 Hz,此时传热的强化效果可达到8%~20%,传质的强化效果可达到10%~25%,制冷量可提高12%~18%。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已搭建的装有电动振动系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实验台,对溴冷机各主要部件的性能进行实验分析。主要分析振动对于吸收式制冷过程中传热和制冷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在低频振动状态下,蒸发器、吸收器内的换热效果均优于静止的情形,表明低频振动有利于强化换热,同时增加了机组制冷量,提高了机组COP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搭建了带有电动振动系统的吸收式制冷性能研究实验台,实验重点研究了振动对于吸收式制冷机传热性能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振动可有效地强化吸收式制冷机的传热性能,增加制冷量;在低频、低振幅的范围内,传热的强化效果随频率和振幅的增加而增加。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效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力供液与直接膨胀制冷系统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星  臧润清  张枫  黄悦 《制冷学报》2008,29(1):39-44
对给定的工况,进行重力供液与直接膨胀制冷系统的对比实验,了解重力供液与直接膨胀制冷系统工作特性的差异;在焓差室中,可以准确地测定系统的制冷量、风量和耗功等技术数据。实验表明,以增大制冷剂流速来强化换热,可以提高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并且在低温工况下,重力供液的蒸发器比直接膨胀供液的蒸发器有更佳的传热特性与传热效率,并不增加附加能耗。同时,建立了满足重力供液系统形成液体再循环的阻力平衡关系,分析循环倍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充液管路振动控制为目标研究周期附加质量的新型声子晶体管路振动传播特性。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周期附加质量充液管路带隙理论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带隙特性关键因素,包括附加质量尺寸、安装位置及材料阻尼。数值计算表明,声子晶体管路存在低频振动带隙可有效抑制振动传播,且设计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减振效果明显,以期为充液管路减振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回顾了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背景;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对新工质对、吸收循环、传热与传质、智能化控制方式等几方面的研究。目前,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空调系统,本文对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热电冷联产、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太阳能吸收式机组等:最后对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应急避难场所蓄冰柜降温除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应急避难场所蓄冰柜降温除湿特性以及环境温湿度和进风速度对蓄冰柜传热传质的影响,基于CFD软件FLUENT,建立了蓄冰柜降温除湿模型,通过在其中添加自定义能量源项和质量源项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出风温湿度随进风温湿度的增大而增大,热质传递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出风温湿度随进风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单位质量湿空气的热质传递效率下降,降温除湿量与进风速度近似于成正比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蓄冰柜在应急避难场所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CCD芯片热电制冷的非稳态传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散热受限热电制冷系统中温度非稳态变化过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CCD芯片热电制冷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散热受限条件下,热电制冷系统的热传过程长时间处于非稳态;存在一个最优制冷电流I_(max),当I_c相似文献   

19.
The nonlinear analysis of Rayleigh?CTaylor instability of two viscous fluids is studied when there i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cross the interface, using viscous potential flow theory. The fluids are considered to be viscous and incompressible with different kinematic viscositie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ultiple scale perturbation and the nonlinear stability is governed by first-order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and stability is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as well as numerically. Regions of stability and instability have been shown graphically indicating the effect of various parameter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has stabilizing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the nonlinear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several CO2/propane mixtures measured in air-conditioning test rig at several conditions. The discharge pressure of CO2/propane mixtures is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mole fraction of propane and their reduced values coincide approximately with the circulation concentrations of propane. Since propane is the refrigerant having a higher refrigerating effect and a much lower vapor density than CO2, adding propane to CO2 improves the system efficiency and reduces the cooling capacity. The temperature glide effect of CO2/propane mixtures on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utilize the temperature glide effect successfully, a sufficient heat exchange area is required, an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refrigerant must be similar to that of secondary heat transfer fluid. It is better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refrigerant can prevent pinching with that of the secondary heat transfer flu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