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讨论连续深梁在自重作用下的应力分析问题.利用体积应变函数将耦联的控制偏微分方程组解耦成为非耦联的,然后利用有限积分变换法求解所得非耦联的控制微分方程,从而得到给定问题的解答。本文所述方法可用以求解具有其他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深梁的应力分析问题.文末对连续深梁的自重应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有限元法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文献[1]在求解悬臂深梁问题中存在的缺点,本文建议了另一个关于是臂深梁问题的解法以完善文献〔1]中的解法。文中所述方法对求解其它深梁问题亦属有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两端固定深梁在自重作用下的应力分析问题,利用体积应变函数将耦联的控制偏微分方程组解耦成为非耦联的,然后利用有限积分变换法求解所得非耦联的控制偏微分方程,从而得到给定问题的解答。文中所述方法可用以求解具有其它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深梁的应力分析问题。文末对两端固定深梁的自重应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有限元素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关于正整数n的划分方法数,文「1」给出了定理,文「2」改进了文「1」的结果,本文又改进了文「」2」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对双悬臂深梁-桥墩顶帽的应力光弹性中的模型冻结,模型粘结,模型加载,泊松比以及应力条件对应力场的影响了定量或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冻结过程的内外温差,杠杆式加载装置大于7时的粘结材料弹模比,对应力场影响不大,但材料的泊松比,应力条纹值对应力场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把ARMC方法「1」应用于双输入模糊控制的计算中,在计算输出时优于通常的CRI方法「2」  相似文献   

7.
均布荷载作用下深梁的正应力属于弯剪耦合应力,传统的细长梁应力计算公式误差较大不再适用,在对薄壁深梁的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梁横力弯曲的挠曲微分方程,推导出双轴对称截面深梁在横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弯曲正应力的沿梁长、梁高分布规律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对推导公式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精度满足要求,对各类薄壁深梁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均布荷载作用下深梁的正应力属于弯剪耦合应力,传统的细长梁应力计算公式误差较大不再适用,在对薄壁深梁的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梁横力弯曲的挠曲微分方程,推导出双轴对称截面深梁在横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弯曲正应力的沿粱长、梁高分布规律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对推导公式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精度满足要求,对各类薄壁深梁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同于文「1」的方法证明并推广了文「1」结论,也给出了杨辉三角中任意菱形块所组成方阵的行列式计算公式,并给出其在杨辉三角上的图形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湖南省长沙市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桐溪路景观桥,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非对称曲线连续刚构桥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应力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非对称曲线连续刚构桥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对称施工阶段中,各截面箱梁顶板和底板的压应力呈现出总体上升的变化趋势;在非对称施工阶段中,各截面箱梁顶板的压应力总体下降,箱梁顶板应力随悬臂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箱梁底板应力随悬臂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合拢段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截面应力增加了2~4倍;前一梁段浇筑后至下一梁段浇筑张拉后的截面顶板压应力相对增加值随梁段数的增加而在一定应力值范围内震荡;前一梁段张拉后至下一梁段浇筑后张拉前的截面顶板应力相对减小值随梁段数的增加在一定应力值范围震荡呈上行变化,而截面底板应力呈下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议一个在自重作用下厚板应力分析的解析法。对板的自重和变形不作任何假定,严格按三维弹性力学方法进行求解。文中以四边固定矩形厚板在自重作用下的应力分析为例,阐明所述方法的原理和解题步骤.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建议另一个求解非耦联控制方程的方法。文中以简支探梁的应力分析为例,阐明该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给拉杆式与悬挑梁式脚手架选型提供参考,采用对两种不同悬挑长度脚手架建模的方法,对两种脚手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与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悬挑梁式脚手架,拉杆式悬挑脚手架的主梁应力小并且分布更加均匀,挠度更小;从经济效益、施工工艺和工期方面考虑,拉杆式悬挑脚手架平均节约54.03%的建造费用,且能缩短工期;设置张紧的钢丝绳对悬挑梁式脚手架的承载能力有很大提升,应定期检查钢丝绳的张紧程度。  相似文献   

14.
悬臂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有限元的思想,将悬臂梁化成若干三角形单元,考虑其单元的位移模式以及形态函数后,通过能量法,得到单元的刚度矩阵,而后对其进行整体分析,包括整体刚度矩阵的建立以及边界条件的引入等等。详细讨论了悬臂梁的位移以及应力和应变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有限元针对此问题的收敛性很好。  相似文献   

15.
深部地应力实测与巷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始地应力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在山东唐口煤矿井下回风石门、西翼辅助运输石门不同构造部位的三个测点采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现场应力实测工作.测点的埋深达1024~1030m.文章详细介绍了三维地应力及其主应力的计算原理,并根据矿区实测地应力资料,分析了矿井地应力大小、方向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而获得了该矿区地应力的定性及定量资料,还初步分析了地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为巷道的支护结构设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山区公路曲线拱桥设计方法,以跨径120m、桥面平曲线半径400m、拱肋轮廓曲线半径900m的曲线拱桥为研究对象,根据桥面各种受力工况及桥梁本身的受力情况,通过整桥有限元模型分析,研究拱脚、1/4拱肋和拱顶处扭剪应力与桥面悬臂长度的变化关系,从而获得合理的桥面悬臂长度;同时通过对其他跨径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不同跨径、不同平曲线半径桥面合理的悬臂长度,并给出了不同跨径、不同平曲线半径下桥面悬臂长度的计算公式。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为曲线拱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essure relief and structure stability mechanism of lateral cantilever structure in the stope under the direct coverage of thick hard roof and its impact on the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a lateral cantilever fractured structural mechan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clarification for the stress environment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and the equation of roof given deformation and the balance judgment for fracture block were obtained. The optimal cantilever length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ro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ress, deformation law of surrounding rocks under six different cantilever lengths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Double stress peaks exist on the sides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and the entry located in the low stress area. The pressur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can be relieved by reducing the cantilever length. However, due to the impact of arch structure of rock beam, unduly short cantilever would result in insufficient pressure relief and unduly long cantilever would bring larger roof stress which results in intense deformation. Therefore, there is optimal cantilever length, which was 7-8 m in this project that enables to achieve the minimum deformation and the most stabilized rock structure of entry retaining. An engineering cas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the direct coverage of 10 m thick hard limestone roof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measured data verified the reasonability of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