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岩石力学、弹性力学理论,结合工作实践,对露天矿深孔微差爆破中岩石的破碎进行探讨,岩石在微差爆破作用下的破碎,就其实质来说就是利用相邻药包在微差时间里先后起爆,产生两组应力波的叠加。应力波的叠加作用,提高了岩石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 岩石介质内受载强度及载荷作用形式取决于炸药种类、药量、填塞物、岩石性质和炮孔的几何尺寸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岩石的最终破碎效果。 在给定岩石种类、炸药、药量及爆破方式的条件下,炮孔填塞就成为影响爆破破碎效果的主要因素。适当的炮孔填塞能加强爆炸气体对周围岩石的作用,改善爆破效果,这已被大量的生产实际和实验结果所证实。 本文试图将填塞物作用与岩石爆炸应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断裂力学原理探讨深孔掏槽爆破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菊根  宗琦 《矿业科学技术》1994,22(3):21-24,32
本文应用断裂力学原理,对深孔掏槽爆破的单自由面下垂直炮孔柱状药包的爆破作用,爆炸压力作用下岩石脆性断裂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深孔掏槽爆破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下矿山硐室底板浅孔爆破整平工况,采用中心多段掏槽、周边孔延期爆破方式一次性实现浅孔爆破施工作业,通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理论计算得出爆破设计参数,其中对掏槽区域进行专门设计,优化掏槽方式以保障掏槽区域岩石顺利抛掷并为后排炮孔提供自由面。为验证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人员使用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浅孔爆破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爆破设计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岩石模型受爆破冲击作用后材料失效明显,有效应力高于岩石失效条件,炮孔周围压缩失效,炮孔间成缝贯通,破碎均匀;现场爆破施工完成后,爆堆松散集中,岩石破碎均匀,炮孔利用率达到72%~82%,爆破效果较为理想,为此类工程的爆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炮孔深度增加,炮孔底处岩石夹制作用增强导致破岩效率和炮孔利用率较低,原有的连续装药方式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了岩石巷道深孔分段装药掏槽爆破技术来提升掏槽爆破效率。使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方法(SPH-FEM)建立了不同分段装药结构的单孔掏槽爆破模型,分析了不同模型爆破过程中岩石粒子抛掷速度、岩石抛掷数量以及爆破腔体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装药结构会影响炮孔附近岩石的损伤范围,传统的连续装药结构在炮孔径向形成的损伤区域比分段装药结构大。此外,连续装药结构由于炸药集中在炮孔底部使得炸药能量分布不均匀,导致掏槽爆破效果差;采用分段装药结构可以增加岩石破碎数量和优化爆破腔体,岩石粒子在飞散过程中会产生2次加速现象;第一段装药比例较大或者较小会明显造成炸药能量利用不合理以及爆破腔体效果差。在模拟中设定的炮孔长度、岩石参数以及炸药性能条件下,当第一段装药比例为0.4时,深孔岩石巷道掘进掏槽爆破能够充分利用炸药能量,达到较好的掏槽爆破效果。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最优分段比例应用到现场巷道掘进爆破施工中,并利用数码电子雷管实现掏槽孔内2段炸药的延时起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分段装药能够在深孔...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小断面硬岩巷道爆破效果差的问题,介绍了大空孔角柱式直眼掏槽爆破方式.理论分析表明,空孔可提供自由面和为破碎岩石提供补偿空间的作用,空孔直径越大爆破效果越好.结合岩石性质和断面大小给出了掏槽装药孔与空孔之间的合理间距、掏槽药量.现场试验表明,大空孔角柱式直眼掏槽方式,炮眼利用率高达94%,炸药消耗量低,证明此掏槽方式适用于小断面硬岩巷道掘进爆破.  相似文献   

7.
针对露天深孔台阶爆破容易出现块度不均匀、大块率高等问题,运用经验公式法对台阶爆破参数进行计算并确定爆破方案,建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的台阶数值模型,对深孔台阶爆破孔排距共同作用下的岩体损伤情况及孔间应力大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孔排距会影响炮孔间的应力叠加作用,模拟过程中SPH粒子能良好地模拟出爆破过程中岩石运动状态和岩石损伤范围,当孔间距为8.5m、排间距为5.0m,爆破效果最佳。将模拟结果应用于现场试验,大块率较优化前降低了10.3%,块度平均合格率提高了5.2%,现场试验与模拟结果最优爆破方案效果高度一致,说明利用SPH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台阶爆破是合理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台阶爆破孔排距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间隔介质对间隔装药爆破效果的影响,利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建立单炮孔模型并进行模拟。观察水、空气间隔时爆破过程中应力发展,分析孔壁压力的变化,孔口有效应力分布及岩石中应力衰减过程。研究表明:水间隔爆破时,作用在间隔段孔壁上压力比空气间隔时大,但水间隔时岩石中爆炸应力衰减速度更快,当爆心距超过一定范围后,不同间隔介质装药爆破在岩石中产生的应力趋于一致;水间隔爆破时,炮孔孔口处有效应力峰值略小,但其峰值脉冲时间更长,更有利于孔口岩石破碎,降低大块率,改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门克庆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进行了液态CO_2爆破岩石的现场试验。通过岩石剥落程度与碎块的大小间接反映出的不同布孔方式下的爆破效果的差异,确定液态CO_2爆破孔的合理布孔方式。从现场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液态CO_2爆破在菱形布孔方式下爆破效果好于矩形布孔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预裂爆破模拟试验,对应力波叠加理论,爆炸气体的“气楔作用”等分别进行了验证,同时以爆破测震为佐证,从理论上否定了预裂爆破,并以充分的证据证明,预裂爆破实施后,根本没有产生预裂缝,留下的半壁孔是实施主爆破时缓冲孔蓄能作用的结果,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岩石成绩机理的回弹假说,并据此假说提出了一种新的临近近边帮控制爆破方法-蓄能爆破,回弹假说认为爆破的真正动力源是缓冲孔,缓冲孔爆炸后,邻近边帮的岩石受到压缩产生弹性变形,储存了弹性变形能,当有了足够的补偿空间后,岩石在惯性作用下恢复原状,变形能释放产生垂直于炮孔连心线上的拉伸力,当拉伸力大于岩石的结构力时,岩石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11.
复杂环境下深孔爆破的爆破参数、岩石性质和爆破效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的研究,找到了控制非破碎岩石的能量和改善台阶坡面质量以减少爆破危害性的途径,从而可确定兼顾爆破安全和破碎效果的台阶深孔爆破设计参数的选取范围。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干旱、多风、少雨气候条件作用下,岩体结构会发生变化,岩体内会有大量的节理和裂隙,爆破作业时,岩石大块率高,爆堆不规整,飞石伤人事故经常发生。在爆破试验基础上,设计采用不对称的"V"型斜线逐孔毫秒微差起爆网路,大区深孔爆破,可以增加自由面,环向拉应力和径向拉应力作用效果明显。本文通过黑山露天煤矿非构造裂隙爆破理论与实践,使岩石爆破大块率降低5%~7%,大大提高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掏槽爆破掘进参数是岩巷钻爆法施工的关键参数,优化爆破掘进参数是确保钻爆法高效率施工的重要途径之一。依据1980—2022年共200个代表性爆破掘进案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爆破参数在普氏系数和断面面积2个岩巷特征参数维度下的变化特征,通过构建爆破掘进案例数据库研究了岩巷掏槽爆破客观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普氏系数增加,岩石极限抗压强度增大,为保证爆破效果,可适当增加炮孔长度和炸药单耗,同时也会略微增加单循环进尺,但岩石自身高应力导致的夹制作用会降低炮孔利用率;通常设置空孔为掏槽爆破提供新的自由面,通过应力波反射拉伸使得靠近自由面的岩体破坏区域更大,硬岩巷道更适合直孔掏槽爆破。在较大断面岩巷的掏槽爆破掘进过程中,岩石夹制作用较小,较小的炸药单耗可以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从而促进了单循环进尺和炮孔利用率的提高;由于大断面面积对岩石爆破的限制作用减弱,无需过分增加炮孔数量和装药量,相反适当减缓炮孔数量的增长速率也能够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上述分析可以为爆破参数优化、岩巷高效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爆破岩体多呈倾斜状,在爆破作用下岩体大块会沿层里面沿倾斜方向抛出,受岩体结构面和节理、裂隙影响,岩石大块率高,爆堆不规整,爆破飞石较常见。在爆破试验基础上,设计提出了采用沿走向方向"V"型逐孔毫秒微差布设起爆网路,大区深孔的爆破方案。爆破结果表明,根据非均质岩体结构状况,设计优化的起爆网路,可以增强环向拉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爆破作用效果,岩石爆破大块率降低5%~7%。  相似文献   

15.
1爆破参数的优化与理论分析 1.1掏槽眼布置形式 岩巷钻眼爆破中,掏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爆破效果,因而。槽眼的合理布置是很重要的。针对岩石巷道爆破的槽眼布置形式主要采用双楔形掏槽加后爆中心孔,并且槽眼孔径大于其他炮眼。经过多年现场经验,认为岩巷掘进爆破中心孔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6.
对扇形孔爆破裂隙产生机理的认识可以为改进爆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程潮铁矿中深孔落矿参数及岩石的基本力学参数,通过AUTODYN软件,应用Johnson-Holmquist(J-H)材料模型,来模拟岩石爆破产生的裂隙。通过在炮孔之间的孔底、中间和孔口位置添加高斯点来记录爆破过程中最大爆破应力变化。通过模拟结果分析,炮孔越是密集的地方爆破应力越大,爆破裂隙也越多;相邻炮孔间隔时间起爆可以大幅度提升孔底岩石的最大爆破应力;相邻炮孔间距较小时,间隔时间起爆的作用就不明显了,岩石受到的最大爆破应力主要受距离近的炮孔爆破应力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李山路深孔控制大爆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深孔控制爆破。该爆破共钻孔2590个,钻孔总延米为15627,爆破岩石12.6万m3,总装药量为51.6t。该爆破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应用了多项爆破新技术,对爆破效果、振动、飞石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以铜绿山试验采场为例,采用九孔掏槽爆破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利用补偿空间理论、裂隙区理论等对中深孔爆破掏槽方式进行研究,优化其首圈掏槽爆破炮孔布置方式,并利用LS-DYNA软件建立了4种首圈炮孔布置方式模型,进行爆破仿真计算,利用RHT本构模型模拟岩石爆破效果。结果表明,空孔数量越多(即补偿空间越大),掏槽区爆破效果越好;空孔位置的均匀程度(即补偿空间的均匀程度)也会影响爆破效果。现场试验所得爆后槽区断面与高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证实首圈掏槽爆破炮孔布置方式合理。  相似文献   

19.
邹强  李廷春 《建井技术》2007,28(6):22-24
由于挖孔桩直径较小,岩石处于夹制状态,普遍存在炮眼利用率不高,爆破效果较差的问题。介绍了在挖孔桩开挖爆破施工中,依据浅眼爆破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唯一的1个自由面,结合中心掏槽技术,取得较好爆破效果的具体做法。这一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针对竖井爆破施工的限制因素和炸药受控的问题,结合现有掏槽技术的特点,提出二氧化碳“二阶二段”筒形掏槽爆破技术。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爆破技术的原理和二氧化碳爆破器的结构;阐述了“二阶二段”筒形掏槽的核心思想,“二阶二段”是指从“时空”两个维度对掏槽形式的一种描述,将掏槽区岩石分成深浅不同的2个台阶,掏槽孔的爆破顺序分成2个段别;同时掏槽孔布置成内外2圈直径不同的双圆筒形状,在掏槽圈的中心布置1个空孔,一阶掏槽孔在内圈,二阶掏槽孔在外圈,一阶掏槽孔和二阶掏槽孔统一向中心孔倾斜一定的角度,所形成圆筒的顶面积大,底面积小,一阶掏槽孔先爆破,二阶掏槽孔后爆破。“二阶二段”筒形掏槽充分结合了“二阶二段”和筒形掏槽的各自优点,中心孔为爆破孔提供弱自由面和补偿空间,一阶掏槽孔和二阶掏槽孔围成双筒形,深浅结合、分段爆破,降低了二阶爆破时岩石的夹制力,有利于掏槽成腔,提升爆破效果。其次,分析了“二阶二段”筒形掏槽的成腔机制,推导了掏槽爆破的剪切阻力公式和爆破成腔的动力公式,确定了槽腔岩石在二氧化碳爆生气体的静作用下抛离槽腔所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最后,通过对比炸药直眼掏槽爆破和二氧化碳“二阶二段”筒形掏槽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