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钛酸酯偶联剂NDZ-401处理纳米碳酸钙,采用熔融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基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利用直剪仪表征了偶联剂NDZ-401对纳米碳酸钙团聚体的团聚强度和内摩擦系数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图像分析软件观察和统计分析了分散在聚苯乙烯基体中的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粒径,探讨了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粒子特征、分散工艺、基体性能等对纳米粒子分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5%(质量分数,下同)左右NDZ-401处理的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可分散性;采用熔体流动速率较高的聚苯乙烯为基体有利于提高纳米碳酸钙在聚苯乙烯中的分散程度;但过度延长分散混炼时间不能显著改善纳米碳酸钙在聚苯乙烯中的分散程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钛酸酯NDZ-201调控了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性能,用反气相色谱(IGC)和直剪试验表征了纳米碳酸钙表面物理化学性能和粒子团聚性能,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分析了纳米碳酸钙在聚苯乙烯基体中分散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NDZ-201用量为2%(以碳酸钙质量分数计)左右时,纳米碳酸钙粒子具有较小的表面吸附能力和团聚强度,纳米碳酸钙具有较好的可分散性.过量的偶联剂NDZ-201会在碳酸钙粒子间起到润滑效果,降低粒子间的内摩擦系数,使粒子在剪切分散过程中的可分散性变差.  相似文献   

3.
钛酸酯偶联剂NDZ-401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外光谱仪(IR)、释放气体分析仪(EGC)、表面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等表征和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NDZ-401对纳米碳酸钙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NDZ-401中的-Ti-(O=PH-(OC8H17)2)2基团以化学键结合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经1.5%(质量分数)左右NDZ-401处理的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可分散性和较强的表面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偶联剂和碳酸钙用量对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纳米碳酸钙体系的粘度和G'随偶联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碳酸钙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的粘度先升后降,G'的变化不大;聚苯乙烯/纳米碳酸钙体系,随偶联剂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的粘度和G'先升后降,随碳酸钙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的粘度和G'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SiC具有优异的力学与功能性能,作为增强相,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双螺杆挤出、注塑成型方法制备了微-纳米SiC/聚丙烯(PP)复合材料.分别采用硅烷(KH-550)和钛酸酯(NDZ-201)两种偶联剂对微米(10 ìm)和纳米(50 nm) SiC复合粉体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偶联剂、SiC粉体粒度及添加量对SiC/P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弯曲模量、弹性模量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KH-550/NDZ-201混合偶联剂改性的微-纳米SiC粉体共同增强PP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弯曲模量、弹性模量和热变形温度比纯PP材料分别提高了40%,8.7%,141%,142%和33%.经钛酸酯改性的SiC/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硅烷和混合偶联剂(KH-550/NDZ-201)改性的SiC/PP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高能超声法制备SiCp/AZ91D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高能超声法制备纳米SiC颗粒增强AZ91D镁基纳米复合材料.高能超声能够使纳米级陶瓷颗粒在镁合金熔体中有效分散,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比基体有所提高.其中所用SiC颗粒粒径在40 nm左右,在0.5%的添加量下复合材料可以获得较好的性能,铸态条件下抗拉强度超过200 MPa.  相似文献   

7.
陶然  赵玉涛  陈刚  怯喜周 《金属学报》2019,55(1):160-170
采用电磁场调控技术和直接熔体反应技术成功制备出原位纳米ZrB2 np/AA6111复合材料,研究了电磁场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了磁场的调控机制和微观组织对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加电磁场可分散颗粒团聚体、改善团聚体分布、细化纳米增强颗粒(50~100 nm)并使颗粒边角变圆润,基体与颗粒的界面结合良好,干净无杂质,位错与颗粒相互交缠且密度增加。当电磁频率为10 Hz时,其最佳抗拉强度为362 MPa,屈服强度为253 MPa,伸长率为25%,分别比未施加磁场的ZrB2 np/AA6111复合材料提高了38.7%、68.6%和28.7%。  相似文献   

8.
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拉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纳米SiC颗粒增强纯Al基复合材料(Al MMC),对该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在含量很少时即对Al有明显的强化作用.此时,纳米颗粒在基体中的分散比较均匀,且多位于Al的晶界处;当含量较高时则颗粒易于团聚.颗粒团聚体和晶界处的SiC颗粒会使SiC对Al的弥散增强效果明显低于理论预测值.纳米SiC颗粒含量发生变化,Al MMC的断裂机制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纳米SiC颗粒增强纯Al基复合材料(Al MMC),对该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在含量很少时即对Al有明显的强化作用.此时,纳米颗粒在基体中的分散比较均匀,且多位于Al的晶界处;当含量较高时则颗粒易于团聚.颗粒团聚体和晶界处的SiC颗粒会使SiC对Al的弥散增强效果明显低于理论预测值.纳米SiC颗粒含量发生变化,Al MMC的断裂机制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能超声装置制备SiCp/AZ31镁基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高能超声波能使纳米SiCp在镁合金熔体中均匀分散,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比基体有较大提高,并能保持较高的延伸率。另外,对高能超声波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散机理,以及SiCp增强镁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碳酸钙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等离子体对碳酸钙粉体填料进行表面处理是新发展的一种填料改性技术.从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机理、等离子体改性碳酸钙的特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以简单高效的模板法,成功获得了碳酸钙纳米组装球、纳米片状组装体和梭状结构.首次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方解石型的碳酸钙纳米组装球经过表面处理后,与纳米银进行复合,成功获得了碳酸钙/纳米银复合球,该复合球在抗菌、卫生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降低贵金属银的消耗,更重要的是为纳米碳酸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尹泽斌  钟显康  扈俊颖 《表面技术》2021,50(10):337-344, 383
目的 研究局部碳酸钙沉积对N80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为解决碳酸钙沉积引发的腐蚀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恒电位阴极极化法诱导碳酸钙沉积.采用电化学阻抗谱、丝束电极、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N80碳钢的均匀腐蚀、局部腐蚀、电偶腐蚀、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揭示局部碳酸钙沉积对N80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 碳酸钙沉积会使电极的腐蚀电位正移约100 mV.相同条件下,碳酸钙覆盖电极的容抗弧直径远大于裸电极.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裸电极的容抗弧直径不断增大,而碳酸钙覆盖电极的容抗弧先增大后减小.电偶测试中,碳酸钙覆盖电极作为阴极,裸电极作为阳极,在168 h内,二者没有发生极性反转,电偶电流密度最终稳定在–0.4μA/cm2左右.WBE结果显示,浸泡开始时,碳酸钙覆盖区域的电位较高且均为阴极电流,24 h后,该区域逐渐出现阳极点.浸泡72 h后,电位最负的位置开始向碳酸钙覆盖区域转移.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碳酸钙覆盖电极表面有一层完整且致密的腐蚀产物膜,可能对基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去除腐蚀产物后,基体存在明显的点蚀坑.结论 局部沉积的碳酸钙虽然对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会导致电偶腐蚀的发生.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覆盖碳酸钙的区域会由于氧浓差电池和酸化自催化效应发生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4.
用灰色理论预测碳酸钙在碳钢表面的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灰色理论对碳酸钙缓蚀性能的预测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GM(1,1)模型能准确地反映出碳酸钙缓蚀效果的变化规律,精度高,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5.
纳米TiO2颗粒的分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分散剂对于纳米TiO2颗粒在正丁醇中分散效果的影响,分别加入分散剂三乙醇胺、SDBS,吐温.80,乳化剂OP-10等来改善其分散性,通过稀悬浮液的吸光度、平均粒径、Zeta电位来表征分散效果的好坏,吸光度越大,平均粒径越小,Zeta电位越大,则分散稳定性越好。结果表明:在5ml正丁醇中加入1mgTiO2,再分别加入各种分散剂,当三乙醇胺(TEA)的质量分数为1.4%时,SDBS的质量分数为0.8%时,吐温.80的质量分数为0.8%,乳化剂OP-10的质量分数为0.6%时,分别对应的分散体系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纳米锌粉及稀土的粉末渗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粉末渗锌过程是一种固态扩散反应,具有扩散速度慢、冶金反应时间较长的局限性,为此通过改变渗剂的尺寸将其升级到纳米量级,研究了使用纳米锌粉及稀土后对传统粉末渗锌工艺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纳米锌粉及稀土组成的渗剂对渗锌过程及渗层性能有较大改善作用,其结果为研制开发一种新型低能耗、高效率的粉末渗锌工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纳米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详细叙述了纳米金属材料的性能、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