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可移动文物是文化和历史信息的物质载体,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强调原址保护。但在城市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矛盾突出的当下,也存在文物建筑需要进行原状迁移、异地保护的特殊情况。本文以广州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保护工程为切入点,对其原址保护与异地保护办法进行分析,探讨异地与原址保护两者的利弊,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物作为皖南地域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革命价值和典型地域革命文化特征。皖南革命文物主要是指安徽省宣城、池州、黄山市地域范围内不可移动革命遗迹、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建筑物、革命名人故居等有关革命史实的文物建筑。以皖南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对象,从皖南革命文物的基本概念范畴为出发点,系统梳理其保护利用现状,探讨其保护与利用的基本策略,以期为皖南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作出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228-22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文物保护工作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是近些年来我国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之中提出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对可移动文物的基本信息以及特殊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存储以及保护,借此使可移动文物能够以实体文物和数字文物两种方式进行保存,同时其还能够为可移动文物本体保护工作、保护规划制定工作以及文物长期保存工作提供有效借鉴。有鉴于此,本文对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12)
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与传统街区保护的不断重视与意识提升,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也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遗产普查为例,通过总结摸清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体系的过程与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CT 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具备无损、 直观反映被检测物内部信息的优点,已经在工业、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成熟的 X 射线 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技术也逐渐被运用在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但由于 X 射线能量的限制,XCT 只适用于体量较小的可移动文物。除了 X 射线外,放射性同位素钴 60 衰变所产生的 γ 射线可以作为 CT 技术检测的放射源来使用,其射线能量更高,穿透力更强,具备运用在不可移动文物,如木构建筑上的潜力。本文采用钴 60CT 技术, 针对一个体量超过一般可移动文物的木构斗栱模型以及一个古建筑散斗构件进行了分析重建,通过成果数据探讨钴 60CT 分析技术在木构建筑中运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以长沙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沙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同时归纳出在此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长沙不可移动文物消失的阶段性特征与成因,进而指出长沙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本身缺乏约束力与前瞻性的问题,同时提出应抓住目前城市发展方式转向的时间节点,丰富城市设计方法,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真正融入到城市功能转型之中。  相似文献   

7.
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来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结构的重组,城市旧工业区进入改造、整合阶段,工业遗产何去何从引发广泛关注,工业遗产属于文化遗产范畴,是物化了的人类工业文化。按照文化遗产的分类,工业遗产包括可移动的工业文物、不可移动的工业建筑群和工业遗址、非物质工业文化等。就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政策     
国务院要求不得擅自拆移古迹和历史建筑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确保文物安全。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不得擅自拆除、迁移: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村镇,要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不得擅自拆除;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得擅自在原址重建、复建。意见还对严格履行涉及文物的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审批等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华中建筑》2021,39(9)
可移动建筑将会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之一。赋予建筑可移动性是一项涉及到建筑功能、形式、技术等诸多方面的设计创新活动。该文从可移动建筑的基本概念、分类形式出发,对国外可移动建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可移动建筑的功能与造型的多元化设计、专业化的设计、多样化的移动方式,设计制造使用一体化、与新兴技术结合、多样化的应用领域等六个方面对国外可移动建筑的发展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国外可移动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及展望,为我国可移动建筑设计与实践的未来发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南京市玄武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实查,总结六朝时期包括东吴、两晋、南朝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特点,发掘南京市玄武区因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而留存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中国历史建筑转型时期的形态特点,为六朝前后期的历史建筑研究给予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