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余德贤 《小水电》2008,(1):51-52
1 概况 潮州供水枢纽工程位于广东省韩江流域下游东、西溪河段内,坝址距潮州市约3.8km。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合理调配韩江东、西溪水资源,为城镇及工农业供水创造条件,兼顾发电、航运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陶楠 《小水电》2009,(5):50-51
1 工程概况 广东省潮州供水枢纽发电厂位于韩江流域下游东、西溪河段内,坝址距潮州市区约3.8km,分东、西溪2个电站,采用天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灯泡贯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6MW,其中西溪电站装机容量为14MW×2台,水轮机型号为GZ3BN31-WP-1600;  相似文献   

3.
潮州供水枢纽工程河道水流条件复杂,坝址河床为深厚层软基该文介绍了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布置和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塘冲水库是六洞河第二级综合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大坝位于滚马乡塘冲村河段,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85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24亿m~3。坝址距离三穗县城17km,有通村公路经过坝址,交通比较方便。本工程主要任务为灌溉及供水,同时兼顾发电。工程枢纽主要由大坝枢纽工程、灌区枢纽工程和供水枢纽工程组成。文章分析了面板堆石坝设计的总体布置,并提出了挡水建筑物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1工程概况汤浦水库建于曹娥江支流小舜江上,为供水、防洪、灌溉、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6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66亿m3,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二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35.42m,相应总库容2.35亿m3,属大(2)型水库,二等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东、西主坝,溢洪道和输水放空隧洞。东、西主坝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均为36.6m,东主坝坝顶长350m,最大坝高29.6m,西主坝坝顶长281m,最大坝高37.2m。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并采用振冲桩加固,以减少后期沉降量。溢洪道采用有问控制…  相似文献   

6.
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建在深厚的第四系冲积层上,以两岸堤围作库岸,千年古城与水库紧邻,坝址至竹竿山河道正常库水位比两岸堤后平原大约高出0~3m。水库蓄水后,潮州城区浸没影响问题是潮州供水枢纽工程渗控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两岸堤围采取前截后排的工程措施,大大降低了城区的浸没影响,对其他类似工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潮州供水枢纽地质条件及枢纽的特点,介绍了潮州供水枢纽西溪拦河水闸变形系统的布置、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余德贤 《小水电》2008,(2):22-23
0引言 潮州供水枢纽工程由东溪电站、西溪电站、东溪拦河闸、西溪拦河闸、西溪船闸和左右岸连接土坝等建筑物组成。枢纽电站共安装4台灯泡贯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46MW,其中东溪电站装机容量为2×9MW,西溪电站装机容量为2×14MW,机端电压6.3kV。东、西溪电站机组分别通过东、西溪变电站升压为110kV后并入电网。机组励磁方式为自并励励磁。  相似文献   

9.
结合潮州供水枢纽地质条件及枢纽的特点,介绍了潮州供水枢纽西溪拦河水闸变形系统的布置、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枢纽的安全运行,通过分析潮州供水枢纽安全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该工程运行多年及地处近海深厚软基等特点,依据现行规程规范及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监测仪器设备,按照"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可靠实用"的原则,对潮州供水枢纽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下垫面条件的剧烈改变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引起城区降水特征的变化。通过收集北京不同城区代表性较好的1956—2007年不同历时降水资料,分别对老城区、新城区和近郊区的多年平均降水状况、年内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及短历时降水特征进行研究,并就结合城区发展状况对不同城区的降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受城市化的影响,城区降水具有强度大、历时短的特点,主要集中在60 min左右,且局部短历时暴雨呈增强的趋势;城市化对特短历时降水影响较为显著,同一频率的特短历时降水,老城区明显大于城近郊区。  相似文献   

12.
数字流域研究综述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刘家宏  王光谦  王开 《水利学报》2006,37(2):0240-0246
本文对数字流域的框架研究、基础平台建设、数字流域模型及相关技术、数字流域应用系统建设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数字流域的整体框架可分为三层: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层的建设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模型层中对分布式模型的研究较多,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河网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国内外许多小流域都建立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层由于缺乏全流域整体模型的支撑,目前的研究主要是提供数据服务以及一些专题的决策支持服务。综合前人的研究发现当前紧要任务就是在大范围、全流域上建立起具有应用价值的数字流域模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淤积型水库溃坝洪水计算中是否考虑泥沙因素影响、产生怎样影响的问题,利用MIKE21中的水动力模块(HD)与输沙模块(ST)耦合,模拟淤积水库清水、浑水溃坝洪水演进过程,并通过溃坝峰顶流量值、溃坝最大水位值及溃坝洪水淹没历时的变化,分析泥沙因素对水库溃坝洪水影响。结果表明:库区泥沙可使下游各断面溃坝峰顶流量值变小,淹没历时变长;泥沙的中值粒径对峰顶流量、水位、淹没历时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pH与水库水富营养化进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主要探讨了水库水藻类生长态势中pH的变化,指出pH随藻类数量的增长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而昼夜pH差值(ΔpH)与藻类的生长态势和生命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在试验数据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了藻类数量与pH之间初步的数学模型。通过对pH的监测,可以对藻类“水华”现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何来兴 《人民珠江》2011,32(3):43-45
先锋水利枢纽系原先锋水轮泵站扩建而成,枢纽及厂房的布置除满足一般技术要求外,还受原有建筑物布置的制约、行洪壅水的制约,设计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因地制宜,枢纽及厂房布置既满足技术要求,同时厂房采用受力条件最好的圆筒型结构,从而大幅度的减少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6.
河床式水电站流道水体附加质量 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附加质量法和流体单元法对某水电站厂房结构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模型进行模态 计算,以流体单元法得出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将进水塔附加质量公式不断修正后计算模态,直到两种 方法所得频率值相差不多且振型相同时为止。结果表明,水塔附加质量公式乘以0. 1 } 0. 2的修正系 数可适用于河床贯流式水电站的流道层。  相似文献   

17.
新疆某大型平原水库大坝表面发生显著沉降突变,基于平原水库特征和土坝受力理论,对大坝表面时间序列沉降数据及影响形变作用力进行定量、关联分析,初步判定为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突变,并在预测分析基础上给出禁采补救措施和建议,同时加密监测结果印证了初期判断,确保大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使用1963—2018年CRU TS v4.0.3逐月格点数据,通过计算新疆月、季、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干湿变化情况进行量化,并使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功率谱等方法对干湿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在1988年前后表现出了干旱向湿润的转变;SPEI变化趋势整体以上升趋势为主,仅在新疆的西南、东南部分地区呈现出下降趋势;不同时间尺度下,小波功率谱的SPEI及其变化周期基本相同,在20世纪80—90年代均可以在2~4 a和8~16 a周期内发现振荡的高能区。  相似文献   

19.
湖底地形对风生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发兵  胡维平  秦伯强 《水利学报》2004,35(12):0034-0038
本文利用三维水动力学模型,对定常风条件下,几种典型湖底地形浅水湖泊的风生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几种典型地形的风生流的垂向平均流场与各分层流场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风场等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湖底地形将决定湖泊风生流场的基本形态和环流流速,碟形底和斜形底的湖泊所形成的垂向平均流场有明显差异。湖底地形的变化对稳定状态的湖泊次表层、中间层和次底层流场有较大影响,而对表层流场影响不大。湖中有无岛屿将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风生流场。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跌坎在底流消能中的作用,依托某工程水力学模型,研究了跌坎对消力池内水流流态、临底流速及脉动压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来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跌坎高度的增加,消力池内流态会由底流依次演变为淹没混合流及淹没面流流态。加设跌坎可显著降低消力池前半段的临底流速,且跌坎越高,最大临底流速降幅越大,跌坎对消力池后半段的临底流速基本无影响;跌坎对脉动压强影响较大,随跌坎高度的增加,最大脉动压强先增大后减小;加设跌坎后,脉动压强和临底流速沿程先增大后减小,且脉动压力和临底流速的最大值位置基本在同一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