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为明确青东凹陷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勘探潜力及下步重点勘探方向,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技术,利用区内录井、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等大量基础资料,对该区的油藏特征、分布规律及控藏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青东北部地区油藏类型多样,以构造类油藏为主。研究区具有近源成藏优势,油源供应充足,烃源岩控制油气纵向分布,断层附近的构造圈闭控制油气富集,储层物性条件控制油藏产能。  相似文献   

3.
4.
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莱州湾凹陷烃源岩展布、油气输导系统、优质储层展布等与油气聚集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油气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分析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烃源岩分布,晚期走滑活动主导东部油气成藏,温压系统控制油气纵向运移,同时优质储层控制油气藏富集.结合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KL10-11复式油气聚集区、东部走滑带是下阶段勘探的主要区域,莱...  相似文献   

5.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马朗凹陷,相继发现了多个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根据勘探经验,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解剖已知油藏,系统分析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油气藏形成的基本要素.研究表明,西山窑组岩性油藏受控于构造背景和沉积微相,研究区发育两个个鼻状构造带,紧邻生油洼陷,依据良好的储集相带和大型鼻隆背景控藏理论,认为:马朗凹陷牛圈湖鼻隆构造南翼斜坡-马中构造西斜坡区、西峡沟东部-马北斜坡带成藏条件优越,勘探前景广阔,是下步区域扩展勘探,落实可动用储量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了油气分布;研究区西部多洼共生,沙河街组烃源岩发育,并且被长期活动性油源断裂深切洼陷,为新近系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研究区南部由于缺乏深切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大断裂,难以将油气运移至浅层,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此,渤中凹陷西斜坡应该遵循“环洼选区、主断控带”的勘探理念,重视次洼周边的勘探,以寻找生烃次洼周边有效的运移断层为工作重点,研究区西北部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白家海凸起是一个受南、北两排雁行式断裂带所夹持的继承性古隆起,紧邻生烃凹陷,是整个盆地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这两排断裂断开的层位较深,直至下伏二叠系烃源层,且断裂的活动时期与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时期相匹配,起油气运移通道的作用.由于雁行式断裂带位于白家海凸起侧翼,对凸起主体构造圈闭形态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已聚集的油气藏得以保存.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是白家海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有机相分析、二次生烃机理研究、油气成藏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分析,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进行研究。认为: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有机相包括B、B1和D亚相,下寒武统幕府山组(∈1mu)、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g)烃源岩为B亚相,生油气潜力大;无论一次生烃还是二次生烃,烃源岩总的产烃能力是一定的,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有一定连续性;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二次生烃史极为复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晚期-喜山期;根据成藏基本要素的不同,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下部油气成藏模式(下古生界)和上部油气成藏模式(上古生界)。  相似文献   

9.
江汉盆地沔阳凹陷白垩系沉积了一套红色砂、泥岩地层,自身烃源岩不发育;分析开先台地区的沔31井以及汊河口地区的洪3、洪5等井油源,通过原油性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等几个方面的精细对比发现,其供烃层系主要有两套:一是下伏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二是上覆的第三系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层。对沔阳凹陷白垩系烃源岩特征评价以及各地区油源对比的分析发现,白垩系暗色泥岩欠发育,自身无生烃能力;汊河口地区原油为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供给。  相似文献   

10.
临北地区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针对该区沙三中亚段基山砂体的储层类型、圈闭规模及储层有效性不清等问题,从烃源条件、储层物性、沉积相展布以及构造特征等方面入手,通过钻井和试油成果资料,综合应用地质、地化分析和地球物理研究手段,剖析了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紧邻的临南洼陷沙三段优质烃源岩是临北基山砂体的主要来...  相似文献   

11.
八面河地区孔店组成藏条件良好,但勘探及认识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明确,制约了进一步的勘探。分析该区孔店组的构造、地层、沉积、储层等基本地质特征,解剖油气成藏条件,研究成藏控制因素,总结油气分布特征。发现古地貌格局、不整合面、断裂、砂体、鼻状背景为孔店组油气成藏的五大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洼隆相间的古地貌特征控制沉积、储层的展布及圈闭的发育类型,不整合面、断层及砂体的有效组合控制孔店组的油气运移,鼻状背景、断裂展布控制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找出准噶尔盆地中部深层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通过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及其不整合的控藏效应、油气充注历史和储层演化的配置关系、超压发育机制与隐性通道的输导效应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K/J不整合古土壤层发育连续,渗透率小于0.1md,垂向封盖能力强、半风化岩层CIA指数小于75%,化学风化作用弱,侧向非均质性强;油气充注时刻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为10%~15%;4 500~5 500 m以下发育静态超压,最高压力系数达2.2,大量发育天然水力破裂.永进地区深层隐蔽油气藏同时受油气充注时间、优势输导通道、圈闭空间类型等成藏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沉积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储层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以及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开展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其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本区下古生界油气富集三元主控的地质新认识:有利相带、局部构造背景、断裂及裂缝共同控制油气富集,指出须家河组下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子北地区延长组长6段油层构造特征、沉积相分布及砂体展布特征,从烃源岩、储层、盖层等方面对长6段油藏成藏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就油藏类型、主控因素及成藏期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子北地区长6段油藏具有较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主要受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控制;长6段油气主要储存在长61、62、63 段河道砂体内,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长6段油藏主控因素有主分流河道、储层物性及其非均质性、原油分布;长6段油层中,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呈双峰状,主要在100℃~110℃和130℃~140℃;利用热演化史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对油气成藏期次进行判断,长7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早白垩世运移并大量聚集至长6段油层组,形成长6段油藏。  相似文献   

15.
侏罗系J1s2是莫西庄油田岩性圈闭的重要储油层系.利用测井解释、沉积相分析、油源对比等手段,对莫西庄地区J1s2油气藏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J1s2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隔、夹层分布与储层物性变化带.二叠系烃源岩是莫西庄地区油气的主要来源,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是J1s2的主要储集砂体,J1s1泥岩、J1s12与J1s22上下砂岩层之间的隔夹层泥岩是油气成藏的区域、局部盖层.  相似文献   

16.
四川威远页岩气水平井单井的产量差异规律与单一地质、压裂参数的差异规律并不统一,其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水平井产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产量与地质、工程相关的12个影响因素的关联性,确定影响页岩气水平井产量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泌阳凹陷斜坡带断裂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泌阳凹陷斜坡带断层发育、断裂系统复杂.通过对斜坡带断裂体系特征及其控油规律研究,指出主控断层的发育规模、连续性及与砂体、鼻状构造走向的交切关系控制油气的运移、聚集模式和油气藏类型及丰度.以此指导该区二次油气勘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