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浙江化工》2007,38(12):41-42
山西省永济中农化工有限公司首次将北京博学汇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复合型高效捕沫器”技术应用于甲醇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粗甲醇分离效率,彻底解决了甲醇循环机带液、合成系统电耗高、甲醇油水分离器的油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行业新闻     
山西成国家燃料甲醇生产基地早在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即将甲醇燃料列入国家替代能源发展计划,并建议在山西省试验推广。2006年,甲醇燃料被纳入国家"十一五"十大节能工程之一的石油替代工程中。统计显示,2003年、2004年山西消耗甲醇汽油均在万吨以上。如今,山西省的目标是建成国家燃料甲醇生产基地,争取在2010年前后形成1000万t甲醇燃料年生产能力。我国对甲醇燃料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六五"期间,国家科委与交通部、山西省共同组织,在山西省进行了M15-M25甲醇燃料的研究实验,共有480辆货车参与了试验及示范工作。随着我国甲醇燃料…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甲醇制烯烃的技术进展、工业化应用及低碳烯烃的市场前景;对不同工艺生产甲醇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对以石油、煤基甲醇为原料生产烯烃的生产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焦炉煤气生产的甲醇为原料制取烯烃具有成本优势,进而阐明了以焦炉煤气制取的甲醇为原料生产烯烃对山西省焦化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早在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即将甲醇燃料列入"国家替代能源发展计划",并建议先在山西省试验推广。统计显示,2003年、2004年山西消耗甲醇汽油均在万吨以上。如今,山西省的目标是建成国家燃料甲醇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1000万吨甲醇燃料生产能力。我国对甲醇燃料的研究起步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永济中农化工有限公司首次将复合型高效捕沫器技术应用于甲醇生产过程,大幅度地提高了粗甲醇的分离效率,彻底解决了甲醇循环机带液、合成系统电耗高以及甲醇油水分离器的油水污染等问题。复合型高效捕沫器可以应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生产脱硫吸收塔、脱碳吸收塔之后的气液分离;饱和热水塔后的气水分离、氨分离、甲醇分离;  相似文献   

6.
《山西化工》2010,30(1):46-46
记者从山西省燃料甲醇汽车领导组办公室获悉,山西省将通过企业联合重组、企业技术改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策引导鼓励等措施,将晋中打造成为新能源汽车城。3年后,山西省甲醇汽车销售收入有望超过50亿元。  相似文献   

7.
《气体净化》2008,8(1):24-25
山西省永济中农化工有限公司首次将北京博学汇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发是有专利“复合型高效捕沫器”技术应用于甲醇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粗甲醇分离效率,彻底解决了甲醇循环机带液、合成系统电耗高、甲醇油水分离器的油水污染问题。日前,“复合型高效甲醇分离器”科技成果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正> 由山西省化工厅组团,于1984年12月赴法国、意大利对甲醇及下游产品的加工技术进行了考察。法国斯卑西姆—泰克尼普公司建议的煤制甲醇生产装置是采用德士古煤浆加压气化、塞雷克索净化,ICI低压合成甲醇。参观了维拉斯圣保罗甲醇厂以天然气为原料日产600吨甲醇。生产操作稳定、技经指标比较先进,吨甲醇能耗900万大卡。意大利斯纳姆普洛及提公司建议的媒制甲醇生产装置工艺技术和法国相同。但该公司自行开发  相似文献   

9.
2009年9月27日凌晨,一辆外省甲醇运输车途经山西省垣曲县境内时发生侧翻,并造成甲醇泄漏。  相似文献   

10.
《大氮肥》2005,28(3):177-177
2004年6月30日,国务院出台了以煤炭为主体、以节能为原则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煤化工列入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全国拥有煤炭资源的地方煤化工项目出现“井喷”。而与此同时,2004年以来全国电煤出现缺口,26个省市拉闸限电,大量的煤炭被运往南部缺电省份。如今众多的煤化工项目先后上马,将来是否会受到原料制约?山西省规划初步确定3~5年内总体形成年产6Mt尿素、2Mt甲醇及其下游产品的生产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尿素、甲醇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
Within the Carbon2Chem® project, new process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valorize steel mill gases by producing methanol.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global warming impact of integrated steel and methanol production to the stand-alone production of steel and methanol. In order to generate mass and energy balances of the cross-industrial network, several simulation approaches were conducted, and two power sources investigated. In the case of a power mix in 2030, the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of steel and methanol is favorable, and in the case of wind power, the integrated production of steel and methanol shows greater benefit. If an electricity mix with a carbon intensity of less than 0.23 kgCO2-eq.kWh−1 electricity is used, the integrated production of steel and methanol has a lower global warming impact than stand-alone steel and methano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甲醇工业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甲醇产能已达6Mt/a,2003年产量为3.3Mt,表观消费量估计为4737 kt,进口量约占总消费量的30%。但我国甲醇工业存在规模小、联醇厂所占比例大、能耗大、生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因而在甲醇市场大幅度波动环境中抗风险能力差。由于近年甲醇市场看好,产能以年均24.55%速率高速增长,消费量年均增长亦达15.6%。今后我国甲醇工业将向大型化、多种原料制合成气、采用具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方向发展,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延伸至车用替代燃料方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山东兖矿鲁南化肥厂低压甲醇生产装置在诸多相同条件下,三批次甲醇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与生产强度.随着甲醇催化剂吸硫量的降低,其使用寿命与生产强度均大幅度提高,创造了国内外以煤为源料低压法合成甲醇催化剂使用寿命超过4年10个月,生产强度达31800t/m3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联醇生产的热回收现状,介绍了带前置锅炉联醇合成系统的工艺流程及其特点。通过十几套不同规格生产装置的使用,证明该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国内中小型合成氨企业联产甲醇降低能耗及对反应热进行合理回收的要求,生产1t甲醇可回收低压蒸汽1000kg左右,吨甲醇生产成本降低6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甲醇代替石油燃料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锐 《广东化工》2010,37(11):94-95
介绍了甲醇生产的技术与生产状况,指出了国内甲醇生产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甲醇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产能较低;企业开工率低以及甲醇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市场需求量的增长速度等方面并简要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全球石油的需求情况,分析了甲醇代替石油燃料的可行性以及甲醇汽油在中国发展的优势和未来市场前景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介绍国内外甲醇生产、消费情况,并对甲醇市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2006年全球甲醇产能为4695万t/a,预计2010年全球甲醇需求量将达到4226万t。2006年我国甲醇产能为1117万t,进口量为112.7万t,近几年国内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但未来市场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史宏星 《大氮肥》2007,30(3):145-154
综述甲醇工业技术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甲醇工业的生产发展情况,未来3~5a国内甲醇装置将供过于求,建议控制国内甲醇装置建设过热的势头,提出加快甲醇下游生物产品的开发步伐.  相似文献   

18.
邵强 《化学工业》2007,25(5):51-55
介绍国内外甲醇生产、消费情况,并对甲醇市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2006年全球甲醇产能为4695万t/a,预计2010年全球甲醇需求量将达到4226万t.2006年我国甲醇产能为1117万t,进口量为112.7万t,近几年国内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但未来市场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管壳式甲醇合成塔不易大型化、催化剂装填率低、催化剂更换周期短等缺点,对甲醇合成塔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增加了单塔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催化剂的更换周期;对合成装置中的甲醇分离器进行了改造,提高了甲醇的分离效率,降低了循环气中的甲醇含量,从而提高了CO的单程转化率,提高了醇净值;通过对甲醇合成塔和甲醇分离器的改造,整体单系列生产能力比原装置生产能力提高了10%以上,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不影响装置的安全性和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a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Membrane-Gas-Flowing Solids-Fixed Bed Reactor (Membrane-GFSFBR) with in-situ water adsor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st deactivation is proposed for methanol synthesis. The novel reactor consists of water adsorbent and hydrogen-permselective Pd-Ag membrane. In this configuration feed gas and flowing adsorbents are both fed into the outer tube of the reactor. Contact of gas and fine solids particles inside packed bed results in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water from methanol synthesis which leads to higher methanol production rate. Afterwards, the high pressure product is recycled to the inner tube of the reactor and hydrogen permeates to the outer tube which shifts the reaction towards more methanol production. Dynamic simulation result reveals that simultaneous application of water adsorbent and hydrogen permeation in methanol synthesis process contributes to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methanol production. The notable advantage of Membrane-GFSFBR is the continuous adsorbent regener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Moreover, 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o maximize the methanol production in Membrane-GFSFBR using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algorithm as a robust method. The obtained optimization result shows there are optimum values of inlet temperatures of gas phase, flowing solids phase, and shell side under which the highest methanol production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