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沂蒙山地质公园的地学旅游资源——典型的地质遗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其中发育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太古宙至古元古代多期次的侵入岩、蒙阴常马庄金刚石矿和岱崮地貌为世界级地质遗迹。依据《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念,提出构建沂蒙山地质公园地学旅游体系框架,包括健全科普解说系统、开展科普活动、开发特色地学旅游产品、提高地质公园显示度。最后提出开展沂蒙山地质公园地学旅游建议,以期为公园的合理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煤》2016,(5):6-9
在倡导生态旅游的今天,如何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以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沙岛园区为研究对象,从公园整体开发思路、园区边界勘定、旅游功能区划分、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形象宣传等五个方面,分析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关系,探讨沙岛园区的旅游开发与园区规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探索一种有利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为高原地区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福建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等地质遗迹为主,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类型多样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主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为冠豸山丹霞地貌和赖源岩溶地貌。公园在遵循保护地质遗迹、科学普及和旅游发展的原则之上,以发展“旅游+地质”为基础,开辟了“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革命)”等多方位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但在发展“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旅游+生态”和“旅游+互联网”等方面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是我国最典型、最壮观的丹霞地貌之一,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前人共查明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58处,对于地质遗迹的调查与研究相对滞后。通过本次详查研究,在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共确定地质遗迹183处,其中新增地质遗迹125处;建立崆峒山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体系,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为3个大类,8个类别,16个亚类;运用价值定性分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定量分析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确定世界级地质遗迹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9处,省级地质遗迹44处,县(市)级地质遗迹106处。同时,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开发保护、地质公园建设及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进行了再认识。总体认为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整体价值较高,已初步具备了申请世界地质公园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对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中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方法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分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体系权重,结合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和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综合评分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丰富且等级优,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有3处,国家级地质遗迹有78处;地质遗迹资源要素价值高,影响力大;地质遗迹资源区位优势显著,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市场远景。  相似文献   

6.
福建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等地质遗迹为主,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类型多样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主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为冠豸山丹霞地貌和赖源岩溶地貌。公园在遵循保护地质遗迹、科学普及和旅游发展的原则之上,以发展“旅游+地质”为基础,开辟了“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革命)”等多方位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但在发展“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旅游+生态”和“旅游+互联网”等方面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遗迹资源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及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并从自然、人文的角度分别对该公园地质遗迹进行了资源特色的评价,系统地阐述了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指出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极高的美学内涵,是高品位生态旅游实施的极佳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科普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地质公园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科普旅游发展潜力。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探讨开发差异性产品、创建立体营销模式等适合该公园科普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科普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地质公园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科普旅游发展潜力。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探讨开发差异性产品、创建立体营销模式等适合该公园科普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是在21世纪开始的,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来的一种以地质遗迹资源为依托、具有美学价值和特殊科学意义的全新的旅游目的地。她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世纪末提出的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推动下,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建立的新型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一出现,就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赏。和国内外旅游界、风景名胜界的极大关注和国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它显示了强大的旅游吸引力,良好的旅游经济效益、科学文化教育社会效益和保护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的环境效益,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心中的知名品牌。至今中国已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世界地质公园12处,成为目前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之一。湖北地质公园建设2003年开始起步,在3年多的时间里,已批准建立了长江三峡(与重庆合建)、神农架、郧县、木兰山等四处国家地质公园和水镜湖、张家湾、腾龙洞等三处省级地质公园。为了推动湖北地质公园建设步伐,并让公众了解地质公园,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地质学会建议下,本刊从本期起,将开辟“地质公园专栏”,陆续向广大读者介绍湖北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欢迎大家出谋划策,共同关注这颗刚刚升起的旅游明星,把地质公园建成湖北知名旅游品牌。欢迎大家去地质公园旅游、观光,体验地质公园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魅力,享受地质科学旅游的情趣和韵味。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湖北省地质旅游资源分布、开发介绍到湖北省地质遗迹保护及地质公园建设的进展和公园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展示了地质公园建设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黄一帆 《现代矿业》2020,36(7):20-22
地质文化村作为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和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引发了国内地质界和旅游界对其相关政策理论及实践探索的研究。选取潭头—平甸村为研究对象,提炼其地质遗迹资源禀赋,结合村庄文化特色,确定恰当的主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探讨了地质文化村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为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数量众多和类型齐全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尤以湖泊湿地、岩溶地貌、涌潮奇观以及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迹等最具特色。依据地质遗迹的主体物质组成及成因,并结合造成地质遗迹的动力因素,将本区地质遗迹资源分为十大类,并概述了区内典型地质遗迹特征。根据各类地质遗迹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共划分出西湖、良渚、鸬鸟、河上4个区块,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质遗迹分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科学化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案来规范和建立地质遗迹分类体系 ,并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湖北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典型变质岩为主体地质遗迹的公园,公园珍贵的地质遗迹是地球亿万年演化的见证,也是不可再生的特殊自然文化遗产。开展木兰山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地质遗迹资源是基于自身和开发利用方面的评价,通过对其本质与规律特征的研究,可以促进科普文化传播,而多层目标群决策过程能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基于景区发展现状的具体情况,选取其代表性指标,进行对比和整理数据,避免了评价体系易出现的重复与冗杂;使用数学模型赋值评分法;根据其分层及指标特点,将其分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方法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地质遗迹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反映出了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且空间集聚状态好,体现了良好的景观品质和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结合剑门关景区从2001-2018年的接待人次、收入和旅游人次的数据变化,可得出自2010年后整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在2016年景区实施区域化的整合营销方式后,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更加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剑门关地质遗迹资源的深入研究,对龙门山推覆造山带的隆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极为重要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对常宁市庙前区域地质旅游资源综合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常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可行性,探讨了解决地质旅游资源保护和申报庙前国家地质公园的对策和措施。认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有助于推动庙前省级地质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有助于庙前地质旅游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也为拓宽衡阳旅游空间、提高衡阳旅游科学品位、打造衡阳旅游南北呼应新格局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是“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本文介绍了武隆天生三桥的地质条件、以及天生桥、天坑、岩溶峡谷、洞穴等地质遗迹,并系统的分析了天生三桥的演化过程,共分五个阶段:地表河早期发育-伏流形成-天生三桥和天坑雏形形成-现代河谷深切-乌江袭夺,这些研究将对当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因煤而兴的城市承载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同时,城市也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围绕“煤文化”,延续城市的文脉、放大城市的文化功能。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大力推进工业旅游,通过建立矿山公园等方式,发挥工业旅游价值品牌效应,促进资源型矿业城市的转型升级。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扎赉诺尔城区内矿业遗迹类型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论述。还总结了煤城工业旅游开发的定义和模式,对扎赉诺尔工业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和总体设计,旨在为煤城矿业遗迹的保护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巴林喇嘛山具有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将喇嘛山地质遗迹资源分为地质构造、风景地貌和环境地质现象三大类。针对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特点对地质遗迹资源分别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认为其具有独特性、较高的科学价值以及美学价值。最后,对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开发提出了建设自治区级地质公园,以地质遗迹资源为基础开发并提高旅游价值,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知名度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