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供水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由于长期缺乏卫生饮用水而造成的"脏、乱、差"现象,显著提高了农村供水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然而在长效运行、水质和水量保障等关键环节还较为薄弱,仍需进一步巩固相关成果。文章以大洼区为例,从工程老化与管网渗漏、水质与水量、工程运行管理等角度,深入探究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并以维护好居民切身利益、稳定住、巩固住农村饮水安全成果为目标,提出符合大洼区实际情况的农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进入全面巩固提升阶段,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健全完善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以强化水质保障为核心,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从工程运行的实际出发,提出工程各环节关键设施的运行管理要点,加强农村供水设施的运行管理,保证工程可持续运行,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甘肃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全省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供水工程为辅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网络基本建成,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1%和88%;全国第一个"横向到工程、纵向到农户"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水质检测管理平台建成运行,全省492万户、2 024万农村人口和9 440多处集中供水工程、28万处分散供水工程实现了动态管理和水质检测日志式管理,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协同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打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中,甘肃省对标"两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村饮用水存在水质不符合要求、用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低等现象,为适应农村饮水的需要,针对农村供水工程现状,笔者在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提高农村饮水质量、在工程建设上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工程建成后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见解,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到2020年,通过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对已建供水工程进行巩固改造提升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50万人;使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8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20%;供水保证率达到90%,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行政村比例达到33%等目标,逐步建立浚县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使全县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为浚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黑龙江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对饮水安全、水费收缴、供水时长、供水工程管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及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的427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中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合格率分别为94.6%、98.8%、99.5%和99.5%,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度为100%,农村饮水安全有保证。运行管理良好工程350处,比例为82.0%,工程运行管理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萌  李刚  陈战军 《中国水利》2012,(11):12-13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同时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和自来水工程正常运行,通过对全市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针对管理体制、管理组织、水费计收、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及具体措施。即协会化管理,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节约用水"的原则,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加强水质监测工作,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书彦  王志强  牛壮 《山东水利》2011,(4):31-31,35
"十一五"期间,德州市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2%以上。如何管理好农村供水工程,巩固建设成果,推进饮水安全,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德州市农村供水现状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既有供水资源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安丘市从2005年大范围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本着建管并重的原则,积极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在工程运行管理中积极探索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创新管理机制,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管理,保证了工程的良性运行。但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安丘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点,提出"一个公司管全市"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农村供水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出发,在总结分析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及应用效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农村安全供水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原则,选取了6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以期为全国及地区编制农村供水工程"十三五"规划、制定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与管理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农村饮水安全的需要,要结合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情况,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管理。结合范县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浅析了加强范县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加强水质监测管理以及供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农村饮水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要想使农村供水工程发挥正常作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对管理责任、工程产权进行落实和明确。同时,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还要加强和重视相关管理工作,满足农民的饮水和供水需求,真正为农民服好务。文章从我国农村引用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完善我国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村饮水基本情况,总结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就,针对农村饮水工程在供水保障程度、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落实、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资金筹措、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坚持以建管并重及多渠道筹资等发展农村饮水工程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迪 《中国水利》2015,(6):45-47
2005—2010年北京市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与中心城区相比,农村地区在供水保障、供水水质和管护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实现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增效,建议尽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约化管理,引入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等,通过一系列措施稳步提高农村地区供水保障率和水质合格率,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山区农村,供水工程普遍存在用水点分散、地形高差大、水量保障率低等饮水安全问题,导致农村饮水工程收费困难,且无人管理.文章对云南省施甸县酒房乡农村供水工程中所采用马鞍形管道配水技术进行了介绍.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山区因地形高差大形成的供水管网"低处供水保障率高、高处供水困难"的技术瓶颈问题.该工程经过3年多运行,不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高巍 《陕西水利》2012,(4):35-36
为了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解决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建设和管理难度大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基层开展一系列的调查工作,对宝鸡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便又快又好地推进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分析安徽省"十一五"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情况,从农村供水现状等不同角度,阐述了水利部门"十四五"应当重点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并提出了"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应当建管并重,健全工程体系、强化运行管理、提升供水水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从农村饮水工程的公益属性等方面,强调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供水保障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南宫市2007年经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批准,列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示范县之一。该市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中全部采用联村集中供水方式,全市共建设联村集中供水厂12座,全部采用了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饮水安全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水平。南宫市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达到了建设高标准,设备现代化、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工程运行安全、可靠、持久、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以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方式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水利部门构建和谐社会和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重要体现。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是确保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效益到位及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在工程建后管理方面,应遵循"注重效益,建管并重"的原则,建立"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和"有偿供水,以水养水,自我维持"的管理机制。文章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水源保护,节约用水,水质监测及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简要叙述,对工程建后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